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華北印象里的 鄉情鄉愁——記北京市順義區柳莊戶村史館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張慶華 字號:【

  柳莊戶村位于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村莊不大,但卻先后榮獲“北京最美鄉村”“首都綠色村莊”“北京郊區生態村”“首都文明示范村”“順義區環境優美村”“順義區新農村環境整治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來到柳莊戶村,你會看到整齊的房屋,潔白的墻面,干凈整潔的道路,設施齊全的廣場及文化墻和新建成的柳莊戶鄉情村史館,品味獨特的和善文化,體會柳字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華北鄉村氣息。

  柳莊戶“華北印象”主題村史館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由村南閑置廠房改建而成,用藝術與寫實的手法將鄉村的發展歷史及人文精神全面展現。它共分為序言、緣起、傳奇、印象、足跡、傳承、鄉賢、后記8個展區,將柳莊戶村的歷史淵源、發展變遷、和善文化、美好生活、未來遠景以全面、綜合、統一、集中的方式,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視頻、新媒體等形式,展示了華北地區鄉村生活場景和濃縮的鄉村文化記憶。

  初入村史館門廊處,一道鑲滿村里主要姓氏名稱立體字的環形門廊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種代表了每一位村民的設計,獨具匠心。

  繼續前行,柳莊戶村的起源和發展脈絡一目了然:柳莊戶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最初由山東柳氏一家三口逃荒至此建村。建村初期的柳莊戶村并不叫柳莊戶,而叫于家新村,一開始村莊以劉姓為主,傳說清朝時村里柳氏三代出了一位宮廷樂師叫柳永茂,此人廣置田產,柳氏一脈得以興旺,柳莊戶也漸漸壯大起來。配合著右手邊的圖文展示,左手邊的沙畫視頻生動又細膩了演繹了這段村落變遷史,讓人體悟和感受得更深。

  提起柳莊戶村,提起柳姓,不能不提柳姓始祖柳下惠。柳下惠作為“中華和平第一圣”除了坐懷不亂的故事被世人傳頌以外,最值得被世人推崇的就是他對中華民族誠信、禮儀文化的影響,柳氏的家訓對中國傳統“和善”文化的貢獻尤為突出。柳莊戶村將“和善”文化的精髓代代相傳,教誨后人,讓柳莊戶不斷發展,成為“禮儀之鄉,教化之地”。也因此,柳莊戶村自明末清初誕生以來已經走過300多年的風雨歷程,目前已發展成為集柳氏、李氏、焦氏等10多個姓氏、168戶、450余位居民的美好村落。

  走在印象廳里,我們仿佛能看到一代代的柳莊戶人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活,繁衍生息的真實場景。映入眼簾的轆轤一下子把你拉到老一輩們系著水桶從井里提水,再一扁擔一扁擔地挑回家的場景中。旁邊的花轎則一下子又把你帶入到村中吹著喇叭或嗩吶迎親的熱鬧場景,而一邊的解說:“以前村里娶親都要經過拿小貼、拿通書、行聘、亮轎、勞作(zuo)、迎娶、拜天地、喜筵敬酒、子孫餃子長壽面、合歡酒、鬧洞房、瞧酒、回門、住對月、拜新年??”讓我們看到了從前北方農村傳統的婚禮細節,以及那種細小而極致的禮節,真是講究。配合著花轎的,則是旁邊的三間婚房,灰瓦泥墻,窗戶明亮,大大的剪紙喜字貼在窗戶上,單從外觀看也是那個年代的“豪宅”。進入屋內,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具(扁擔、鐵鍬、耙、鋤頭、木犁等)、家里常用的生活用具(簸箕、桿秤、煤油燈、木箱子等),這些老物件鐫刻著過去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方式,會把你拉到了從前農村的記憶中,感受濃濃的鄉村印記。除此之外,農忙時的打谷場,很多我們似曾見過但又很難叫上名字的農具,50、60年代農村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場景??讓你對華北農村農民生活有了全面的和精細的了解,而這些也是柳莊戶村史館印象廳里一一為我們呈現的。

  讓我們印象更深的還有柳莊戶村的鄉賢展示廳,一面墻上展示的全是該村建村以來的鄉賢代表,以及他們在這里發生的故事,留下的印記。正是這種“耕讀傳家”“經名行修”“勤儉持家久”“中和”等思想,聯系著故土,維系著鄉情,形成了該地獨有的和善文化,與和風細雨中滋養著代代柳莊戶人,成風化人。除了文化的傳承,技藝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柳編,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柳編制品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手工藝品,“編筐、編簍,家家都有”。2008年6月7日,柳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柳編這項傳統技藝在柳莊戶村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村里邊有多位老人堪稱柳編能人。傳承之后的發展,也被展示在村史館中:休閑時尚的慢生活主題小鎮——柳莊戶,藍圖已經繪就,讓我們期待吧!

  村史館的最后,一張張男女老幼的笑臉照片匯聚在一起,慈祥的笑、陽光的笑、珍貴的笑??150多張洋溢著濃濃幸福感的笑臉,組成一幅和諧大家庭的照片。“我們村村史館的建成,全村村民功不可沒。他們捐獻出很多珍貴實物及歷史文檔資料,比如:有四幅清朝期間本村村民相互轉讓交易房產土地的契約原件、各種老物件等,我們村委會很感動,就想著說做一個笑臉墻把他們都寫進我們的村史中。”柳莊戶村的村書記柳顯倉自豪地說。隨行的一位劉大娘說:“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它激勵我們為俺們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一言一行間,一笑一顰中,柳莊戶村人無不展現著和善、禮儀,譜寫著和諧、美好的新生活。

  是的,笑臉在墻上,幸福在心里。

  作為柳莊戶村文化形象的集中展示,村史館不僅是鄉村生活的回憶展示,也是兒童的趣味之地,還是所有村民情感共鳴之所,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宣傳之地,在這里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柳莊戶村,讓“和善”文化精神傳播出去。

  村史館是有生命力的,是鄉村文化傳承之地,是鄉村文化的靈魂之所在,更是這種精神的發散之地。往事如煙,征程再啟。柳莊戶的村民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譜寫了村莊的歷史發展,現如今柳莊戶已翻開嶄新的一頁,全體村民將共同譜寫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