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山鄉上演“四美”大片——山東省臨朐縣美麗鄉村建設見聞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如今,正是山東丘陵山區的好時候,青山綠水間已見累累碩果。筆者在沂山腳下的臨朐縣采訪發現,原先的山區“散亂窮村”,已然發生蛻變:鄉間小路干凈整潔,繞村的溪水潺潺而過;孩童們在新建的廣場上嬉鬧,搖蕩的秋千上笑聲不斷;年逾古稀的老人會在長桌上鋪一張宣紙筆走龍蛇,婦女們則喜歡扎堆,伴著悠揚的京胡吟唱出一句句戲詞??

  “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在臨朐,‘山鄉巨變’的大片每天都在上演。”臨朐縣委書記顧建華一語道破,“美麗鄉村美在哪兒?如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如何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臨朐都能找到答案。”

  美在環境

  “五化”落地垃圾出村

  說到村莊變化,柳山鎮侯家河村侯瑞福說得實在:“干凈了,亮堂了!以前是土路,晴天土,雨天泥,溝里是垃圾。現在是水泥路,兩邊挖排水溝,栽上了花草樹,安上了路燈。咱垃圾不隨便倒了,有垃圾桶,鎮上的車每天都拉走。”

  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確保農村環境整潔是基本條件。臨朐自2007年推進新農村建設以來,就以村村通硬化路、自來水、路燈、綠化帶等為重點,全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2011年起,延續新農村建設步伐,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和“鄉村文明行動”,以清理農村“三大堆”和“三邊三底三界”集中整治為基礎,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

  作為山區縣,臨朐財力并不強,如何改善村莊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臨朐建立了“以財政投入為主導,撬動部門、企業、社會投入,發動農民投工投勞”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全力實現農村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的“五化”目標。

  據統計,2016年以來,臨朐共投入各類建設資金2.3億元,分類推進了環境整潔村、生態文明村、美麗鄉村三個層次梯度同建。截至目前,382個村達到環境整潔村建設標準,99個村達到生態文明村標準,55個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同時,縣鎮兩級財政每年投入3800萬元,支撐“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運轉,確保所有村莊實現“垃圾當天出村”。

  美在風景

  碧水青山人在畫中

  走進九山鎮牛寨村,漫步村中,但見白墻黛瓦、石板木棧、小橋流水、花草亭閣;走出村外,則是青山相連、綠水環繞、松柏密布,鮮果飄香。村黨支部書記于興平感慨:“自從通了水和路,咱這兒的窮山惡水就變成了青山綠水,村莊重新規劃建設,順勢發展鄉村旅游,青山變成了金山。”

  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業功能的拓展,短途自駕游的興起,美麗鄉村已不僅是建設層面的問題,更成為村莊發展、村民增收的新動力。臨朐充分發揮山水資源優勢,遵循各村自然肌理,統籌考慮生產、生活、生態要素,留住該留的,添上該添的,實現“一村一特、處處是景;多景互動,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升級版的美麗鄉村。

  風景有了,還要留住人,要增強鄉村旅游服務能力。在牛寨村,果園滿山,美景成片,一日游是不夠的。于是,村里開始打造“星級農家樂”,將農家房改造得“比過小別墅賽過五星級”,游客在村里過得愜意,農民的腰包則是越來越鼓。

  就這樣,美麗鄉村的風景,成了新的生產力。在臨朐,何止牛寨村,城關寨子崮、沂山上寺院、五井隱士村等同樣不遑多讓。目前,全縣成立旅游專業合作社4家,農家樂發展到300多家,僅鄉村旅游一項就可使相關村莊人均增收1500元。

  美在人文

  文化民俗都成寶貝

  原先是省定貧困村的寺頭鎮福泉村,現在也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不過,他的“出名”,不僅僅靠的是風景,更因為融入了豐富的人文元素。

  社區主任付志鵬介紹,福泉村包括5個自然村,有的村里有古槐,村民有到此祈福的習慣;有的村里有雙口井,村里出了十幾對雙胞胎;有的村里百歲老人多,民間能人也多??因此,鎮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搞好環境、美景的同時,挖掘人文資源,整合打造了福祿壽喜財的“五福”文化。祈福廣場、百福路、長壽茶、圣水泉、大花轎、草編等文化民俗與山水風景完美融合,成就了今日的福泉村。

  美麗鄉村建設,讓村里的文化高手有了舞臺。在已遍布臨朐鄉村的文體廣場上,呂劇、秧歌、地方戲等民間文藝高手競相亮相,農村老人提筆蘸水就能在地上留下一副好字,粗糧雜面山間野味就能烹調出美味的食品??這些也成了美麗鄉村的別致風景。

  “到農村去,不僅是吃農家飯,賞農家景,還要體驗農家文化,特別是一些良好的傳統習俗、細致的民間工藝等人文元素。因此,充分挖掘農村人文資源,成為了臨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創新。而且,推進過程中,這些正遭遇傳承危機的東西,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縣委農工辦主任竇軍華說。

  美在風尚

  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在臨朐鄉村采訪,除了感受鄉村風景、體驗鄉村文化外,更讓筆者欣喜的是寫在農民臉上的“精氣神”。嵩山生態旅游區北黃谷村肖永高的話很有代表性:“村莊美了,日子好了,咱也得學好,不孝順、不講衛生等毛病得改改。再說了,村里立著榜,好事兒上榜,壞事兒也上榜,老少爺們都看著呢。”

  三天時間,筆者在走過的臨朐近20個村莊看到,鄉風文明一條街、善行義舉四德榜等陣地,就是村莊主要街道上;村“兩委”辦公室內,村規民約懸掛正中,農家書屋、道德講堂也實現了全覆蓋;村里還活躍著志愿服務隊、紅白理事會、文藝表演隊等幾支隊伍。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面子”美,還要“里子”秀。對此,臨朐自2011年就開始推進鄉村文明行動,啟動了一場外有景觀映襯、內有文化鋪墊的文明筑基工程,實現了農村文化道德建設“有經費、有陣地、有隊伍、有活動”。善行義舉四德榜評選、“濃情四季”文體活動、莊戶劇團“進城比武”、民間藝人“擂臺比拼”等活動月月有、季季有、年年有,涵養了鄉村精神內涵。

  得益于此,臨朐獲評山東省級文明村鎮(社區)12個、濰坊市級文明村鎮(社區)12個、縣級以上文明村(社區)260個,占總數的75.4%,涌現出了“中國好人”王茹、“山東好人”侯學忠等360多人。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