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觀 柳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戶力平 字號:【

  柳,很早就被古人稱為“報春的使者”。此外,由于“柳”諧音為“留”, 古人常以折柳來表達依依不舍之情。隋代時,隋煬帝曾賜柳樹姓楊,柳樹遂多了個“楊柳”的稱謂。柳樹是北京地區的本土樹種,其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老北京對“柳”更是情有獨鐘,那些以“柳”來給胡同街巷命名,柳蔭街、柳樹胡同、青柳巷、垂楊柳??訴說著北京人與柳樹割舍不斷的情感。

  北京地區柳樹的種植始于何時?

  據《北京森林史輯要》記載:一萬多年前,柳樹已與松樹、櫟樹、樺樹、柿樹等混生于北京地區,它也是北京地區被記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圍最廣的植物之一,其栽培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北京植物志》載:北京柳樹有旱柳、垂柳、紅皮柳、黃花柳、山柳、沙柳、蒿柳等,以旱柳和垂柳居多。從一千多年前的遼代開始,柳樹一直被視為綠化北京環境的主要樹種,歷代多有種植。

  柳樹還是北京園林中的主要樹種,《帝京景物略》對明代北京園林中植柳造景有極為詳細的記載,定國公園(位于德勝門內德勝橋附近)“垂柳高槐”、成國公園(位于安定門東)“榆柳夾而營之”、李皇親新園(位于城南金魚池北)“廊遍桃柳”、海淀勺園(位于北大未名湖)“入路,柳數行”。所取韻皆柳,柳色時變,聞者驚之;聲亦時變也,靜者省之。春黃淺而芽,綠淺而眉,春老絮而白;夏絲迢迢以風,陰隆隆以日;秋葉黃而落,而墜條當當,而霜柯鳴于樹。足見當時北京園林中植柳之盛。清代北京皇家園林圓明園、清漪園(今頤和園)、西苑(今北海)等都植有數量較大的柳樹為景。

  柳樹頗受北京人的青睞,早年間街巷、村落中多有種植,故以其命名的地名也多,如柳樹胡同、雙柳樹胡同、柳蔭街、柳林村、東柳樹、大柳樹、大柳林、青柳巷、垂楊柳、萬柳堂、柳溝等。

  乾隆皇帝對柳樹情有獨鐘,曾在清漪園、圓明園廣植柳樹。在南海子(今南苑)飲鹿池旁有兩株古柳,俗稱“南苑雙柳樹”。根深葉茂,枝條交錯,樹形優美。乾隆曾七次在陽春三月到此賞柳,并寫下多首贊柳之詩。其中寫道:“南苑雙柳樹,厥名亦已久。臨池弄清蔭,婉婉蓋數畝。歲月與俱深,麋鹿相為友。”后來雙柳樹中的一株枯萎后,他還特令南苑郎中派人在其旁邊又補植一株,以恢復原來的雙柳樹景觀。

  老北京最佳賞柳之地有哪些?

  所謂“看柳”,就是初春柳樹染上新綠時,觀賞綠柳依依,婀娜搖曳的風姿,尤其是水邊堤上的垂柳,因為有水的映照,更顯得生機勃勃。《紅樓夢》里有“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詩句。

  老北京有“天壇看松,長河看柳”之說。長河北起頤和園昆明湖南側,經萬壽寺、高粱橋到西直門,入護城河后向東流至德勝門,最后注入積水潭。沿河兩岸綠柳密如簾幕,每到初春時節許多人到此看柳。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建清漪園之后,為了往來于皇城和西郊園林之間的方便,在治理、擴展長河的同時,又在兩岸廣植柳樹。他曾賦詩贊美長河沿岸的風光:“長河雨后波增長,趁爽平明好進船。柳岸忽聞嫩簧響,始知復育化成蟬。”早年間出西直門不遠就是橫跨長河的高粱橋,初春時節住在城里的人們多到此看柳賞景。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破壞了西郊的皇家園林,長河沿岸的樹木也有很多被燒。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乘龍船途經長河時,見到破敗之景,即命醇親王治理長河兩岸。從西直門外登船處的倚虹堂開始,一直到頤和園南面的繡綺橋泄水閘止,兩岸廣植柳樹。經過治理后的長河,綿延二十余里,每到陽春,紅綠相間,柳暗花明,景色絕佳。

  “柳堤春曉”為“西涯八景”之一。“西涯”即今天的什剎海,這里的“柳堤”指的是前海的堤岸,清代時大堤寬約五丈,長約五十丈,把前海一分為二,兩旁都是老柳樹,當春風來臨時,堤岸上的柳樹呈現出一派新綠,如今仍是京城看柳的好去處。

  “西堤煙柳”是頤和園西南部的一處景觀。西堤蜿蜒數里,有六橋點綴其間,其中“柳橋”之名出自杜甫的詩句“柳橋晴有絮,霧凇扮瑤臺”。初春時,堤岸上河柳輕拂湖面,婀娜嬌柔。清代時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都曾到此賞柳。

  “柳屏疊翠”是“順義八景”之一,在順義老城東門外,早年間道路兩邊種著兩行綠柳。陽春三月,鵝黃色的串串柳枝在春風中婆娑起舞,層巒聳翠。清康熙十三年順義縣令韓淑文曾寫詩贊嘆:“三月韶華次地催,綠條裊裊擁城隈。鶯啼陌上思獨曠,好付風流醉眼開。”

  “柳蔭龍舟”是“通州八景”之一,清代時通州城東門外有黃(皇)船塢,為康熙皇帝巡視潞河時所乘龍舟的停放處。沿岸種植著許多柳樹,每到春季,綠柳成蔭,景色宜人。

  春食“柳芽”有哪些講究?

  老北京不僅賞柳,還有陽春時節吃柳芽的習俗。《帝京歲時記勝》中便有“香椿芽拌面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的記載。《本草綱目》稱:“柳為本經下品,性味苦寒,無毒,可治療風水黃疸,瘡癰腫毒等癥”。

  柳芽是柳樹初生的嫩芽,顏色淡綠微黃,須在未開花絮之前食用。中醫認為柳芽味苦、性涼,可清熱、透疹、利尿、解毒,春食柳芽對人體大有裨益。

  老北京吃柳芽的方式很多,其中涼拌柳芽是人們最喜歡的。柳芽采摘下來后,清洗干凈,過熱水焯一遍,然后再用涼水沖洗干凈,隨后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的鹽、醋和蒜末,也可放入少許的辣椒油,攪拌后即可食用。

  柳葉餅也是一種時令美食。其做法是掐一把嫩嫩的柳葉兒,洗凈、汆水、切碎,放適量的糖,均勻地揉進面粉里,做成小餅兒,然后將其一個個貼到鍋里,待一面熟脆后再翻到另一面煎烤,直到兩面都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就可出鍋了。

  柳葉還可以泡水喝,俗稱柳葉茶,但要在未開花絮之前采摘。泡制時,要選用剛萌出的嫩芽曬干,然后同茶葉一起用開水沖泡。春日之嫩柳葉將開未開,狀如雀舌,孕一冬之精氣,得春陽之普照,色香味形妙到極致。柳葉茶具有敗火除燥、爽神利氣、明目清心之功效。

  據傳,戒臺寺內的僧人曾用柳葉和茶葉混合制成一種“延壽茶”施與香客,有一年春日,康熙皇帝巡視西山時駐蹕戒臺寺。僧人以“延壽茶”敬之,康熙皇帝品過后大為贊嘆。此后每年春日,戒臺寺便派僧人到宮中為康熙泡制“延壽茶”。后來茶房的太監也學會了“延壽茶”的泡制方法,每年春天都采一些柳葉回去泡制“延壽茶”。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