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塘、田邊曾被村民當成垃圾站,這些地方往往垃圾遍地、蚊蠅亂飛,臭水溝里還有死禽死畜??幾年前,河南平頂山的很多農村都存在這種現象。而今,當地的農村環境已經有了根本改善。
農民習慣了垃圾分類
“綠桶放可漚肥垃圾,藍桶放不可漚肥垃圾,家家戶戶都有這倆桶?,F在大家都習慣把垃圾分類了,不管是村里還是家里,都干凈衛生。”在平頂山市郟縣姚莊回族鄉禮拜寺村,村民白永強指著院內大門口的兩個垃圾桶說。從源頭實施垃圾分類,這是郟縣姚莊鄉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改善村居環境的系列措施之一。
在平頂山市汝州市廟下鎮胡莊村,每條街道都有藍、黃、綠、紅4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上面分別寫著“可回收垃圾”“可腐爛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不可回收不可腐爛垃圾”。這是汝州市引導村民主動分類、從源頭把控農村垃圾分類減量的措施之一,與郟縣的措施異曲同工。
“群眾是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的主體,建設美麗家園,必須把群眾的力量發動起來,從源頭進行把控。” 平頂山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說。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平頂山市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就地減量,降低收運處理的整體運行成本。政府大力引導和鼓勵農戶首先進行簡單分類,村莊集中后進行再次分類,然后將可降解垃圾就近堆肥返田,或利用農村沼氣設施處理;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鋪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對可回收垃圾,每個行政村都要建立回收網點,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導,政府公益支持為補充,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可利用物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送相關廢物處理中心或按有關規定處理。
“三五家配一個垃圾桶,村里的垃圾天天有人清,現在沒人亂扔垃圾了,等污水管道鋪好,污水橫流的問題也解決了,到那時村里更美了。”在舞鋼市武功鄉田崗村,村民趙勝迎正在家門口和村里鋪裝排污管道的施工人員閑聊,看到我們走來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介紹村里的垃圾治理、廁所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環境好了,幸福感也提升了。我兒子都說以后退休后要回老家住。”
宣傳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平頂山市夯實了農村垃圾治理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激勵村民養成了綠色文明的生活習慣。在這里的廣大農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垃圾無處去、污水到處流”等現象已經成為歷史,隨之而來的是平坦整潔的鄉間道路、綠意盎然的廣場公園,依托美麗的生態環境,村民們紛紛建起了致富農家樂。
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
平頂山的農村垃圾治理工作,一地有一地的特點,一地有一地的成效。統一目標和要求、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相輔相成。從完善村鎮建設規劃、建立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和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入手,多措并舉才能讓農民養成文明、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回望2017年,平頂山市開展了清理陳年垃圾的“城鄉清潔行動”。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坑塘溝渠、河邊橋頭、道路兩邊等地方堆棄的垃圾及雜物得到了重點清理。春節前后,在“清潔家園,干凈過年”的號召下, 2萬余名工作人員、2300余臺車輛,將農村積存的1.5萬余噸陳年垃圾清理干凈,村道旁、民房前煥然一新,村民們過了一個舒心年。
平頂山市建立的農村垃圾收運系統,按照村莊人口每500人配1名環衛保潔人員、5至10戶配1個垃圾桶、每村2至3輛垃圾三輪車的標準配備。鄉鎮每1萬人配備一輛4噸垃圾清運車,縣里布局好垃圾處理廠,保證了農村生活垃圾“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
為激發廣大村民的參與意識,平頂山市還開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示范村創建活動;制訂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結合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定期開展觀摩評比,2018年計劃創建示范村200個、達標村300個,對示范村、達標村的獎補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承擔。
垃圾兌換能變錢
“這些垃圾都能攢著兌積分、換東西。”上午10點,汝州市紙坊鎮石橋村,70多歲的村民李西金正在整理最近收集的廢電池、舊燈管等垃圾,這些以前村民覺得扔得越遠越好的垃圾,如今成了可以變錢的寶貝。
“說實話,一開始群眾半信半疑,莊稼人嘛,都是頭一次聽說這些沒人要的垃圾還能換成東西用,直到看見村里的兌換點開業,大家才真信了。”石橋村黨支部書記陳萬杰說,垃圾清走了,家里干凈了,還能兌東西,群眾算明白了這筆劃算賬,在把垃圾倒進垃圾桶之前就學著按“有用”“沒用”進行初步分類了。
垃圾分類,說起來簡單,真正實施起來卻不容易,但汝州市探索出了一條比較成熟的路徑。
“垃圾兌換商品”是汝州市推進垃圾分類的措施之一。汝州市明確了舊燈管、廢舊電池等14種有毒有害垃圾的兌換積分標準,設立鄉級有毒有害垃圾“兌換中心”15個,依托村莊超市、電商網點建立村級垃圾回收點382個,鼓勵群眾用有毒有害垃圾兌換積分,進而兌換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
同樣,在汝州市王寨鄉唐村,談到垃圾分類的問題,村黨支部書記龔占杰也有妙招。“我們村每個保潔員都配了一個垃圾收集工具和一個白色垃圾收集袋。在收集垃圾的時候,保潔員將白色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垃圾分揀出來,白色垃圾存放在收集袋內,我們按照每公斤0.5元的標準,定時進行有償回收,回收所得歸保潔員所有。我們還制定了相應的獎懲制度,對清理干凈、徹底的前10名各獎勵100元,對清理不力、效果差的每人罰款100元。”
2017年6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決定在全國100個縣(市、區)開展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河南省共有5個縣市入選,汝州市榮列其中。
“我們計劃在全市其他農村推廣汝州市的經驗,廣泛推行社會化保潔服務和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平頂山市住建局村鎮科科長張國興說,今年全市沒有實行社會化服務的地區將全部按照不少于農村人口2‰的標準配備保潔員隊伍,全市基本建立起“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