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有位有為 向著幸福出發——北京市低收入幫扶工作進展追蹤系列(二)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 字號:【

  扶貧工作進入到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激發貧困人群的內生動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尤為重要。作為最有效的脫貧方式,增加就業不僅可以使錢袋子鼓起來,提升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可以從根本上實現脫貧,走向富裕。

  拓展綠色公益崗位、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培訓實用就業技能??扶貧攻堅戰已經打響,脫低致富路已經鋪就,京郊的低收入農戶們在各種就業扶貧模式的帶動下,正在用自己勤勞的汗水澆灌著幸福之花。

  賺錢顧家兩不誤

  “唰——唰——唰——”一大早,北京延慶胡家營村的街道上就傳來了有節奏的掃地聲,走近一看,只見胡大爺拿著掃帚一下下認真地清掃著街道上的碎屑,“村里給咱安排個工作不容易,我得好好把這份工作做好。”

  胡大爺是延慶區張山營鎮胡家營村的村民,也是村里首批走上公益崗位的貧困村民之一。通過這個公益崗位的工作,胡大爺每個月能領到一筆固定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改善了,他的干勁兒也越來越足。

  胡家營村是北京市的低收入村,全村近80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和殘疾人共300余人,村民收入主要是打工。低收入戶老年人比例高,自主增收能力不強,面對這樣的現狀,解決脫貧問題就得另辟蹊徑。村里經過走訪、調查和研究,開好了“治病良方”——通過公益性崗位來幫助村民就業,推進低收入戶增收。保潔、護林、管水、用車、設備維護??因需置崗、因崗用人、因人選崗,讓有就業愿望的貧困村民在村內實現了就業。“活兒不重,打掃衛生,去山上護林,我都能干,每月有收入,手頭寬松了不少,家里的地還能照顧到。”胡大爺的話道出了上崗貧困人員的共同心聲。

  村民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貧困的面貌也有了改觀。類似胡家營村的情景也正在門頭溝區雁翅鎮大村村出現。大村村通過開發公益性綠色崗位安置了200余人就業,低收入農戶不僅作為護林員進行生態林管護,還分別在管水員、公廁保潔員、街道保潔員、巡視保潔員、郵遞員、防疫員以及全科農技員崗位上崗。此外,該村還通過鄉村步道、休閑長廊以及中心花園“一事一議”建設項目,安排本村低收入農戶參與勞動,實現了人均勞務性增收,為低收入農戶脫貧添加了砝碼。

  送崗下鄉增便利

  “沒想到我也能按月拿工資了,以后的日子有盼頭啦,這還多虧了上次的那個招聘會。”說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現狀,李大姐滿臉的笑容。

  李大姐口中的招聘會,說的是在懷柔區北房鎮文化廣場舉辦的精準幫扶專場招聘會。為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北京市和懷柔區相關部門精心組織了此次招聘會,仔細篩選了懷柔、朝陽、昌平等區的50家企業到會招聘。世界花卉大觀園、北京偉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富億農板栗有限公司、舒欣月嫂等提供了適合農民就業的月嫂、維修、物業管理、庫管、服務員、品控、保安、保潔等工作崗位2000余個。

  “那天廣場上好多人,可熱鬧了。不僅我們鎮的,其他鎮像我一樣的低收入農戶都趕過來了,想看一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回想起當天的情形,李大姐難掩激動,因為在那天李大姐成功找到了月嫂的工作。像李大姐一樣,在了解了工作崗位條件、工資福利待遇、勞動合同保險、食宿等情況后,400余人當天在招聘會現場就初步達成了就業意向。許多農戶對這種服務農民、送崗下鄉的形式稱道不已。

  在距離懷柔區幾十公里外的密云區,高嶺鎮村民老錢同樣依靠政府牽線搭橋找到了掙錢的門路,“現在我在環衛中心開清掃車,每月有好幾千的收入呢!”不光有固定的收入,連保險也有了著落,村里許多人都羨慕老錢的工作,也想像他一樣在城里找一份工作。

  城里公共服務崗位缺干活的人,京郊農村地區的居民缺掙錢的門路,為解決這一矛盾,北京市相關部門大力推進城市公共服務類崗位安置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促進增收工作,把農村居民轉到城里上班。老錢所在的密云區就是其中的試點,和老錢同批到城里上班的人,分散在公交乘務管理、軌道交通安檢、環衛作業等不同的崗位上,崗位補貼會按月直接發放至個人賬戶。

  組織企業送崗下鄉,把招聘會開到農戶家門口;在城市公共服務類崗位安置農村地區勞動力,把農村居民轉到城里上班。類似這樣的精準幫扶架起了一座聯接農村低收入戶和用工企業的橋梁,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當地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將促進就業和精準幫扶有機結合,持續帶動農村地區勞動力增收致富。

  技術傍身有奔頭

  就業扶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技能培訓使越來越多的低收入戶憑借技能走上了脫貧之路。

  “不管在哪兒干活,技術是最重要的!” 發出這樣感慨的張大姐是平谷區東高村鎮大旺務村的低收入農戶。多年前丈夫去世,家里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照顧兩個孩子加上各種操勞,導致她的頸椎出現了問題,很多工作張大姐都沒法做,家里的生活也一直不見起色。

  張大姐所在的鎮有著20多年的提琴制造歷史,該鎮生產的提琴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世界提琴市場的歡迎。為了幫助張大姐脫貧,東高村鎮在了解張大姐家的困難后,結合鎮里的優勢對她進行幫扶,通過教授提琴制作的技能幫助她增加收入。

  捋順黑線上的金屬件、穿入拉板尾部、扣住大頭和小頭??張大姐認真地學習如何制作拉板擰尾繩。“拉板是提琴拴掛琴弦用的,鋁制拉板擰尾繩是相對簡單的工序。做這個我頸椎沒那么累,還能為家里添一些進項。”接過師傅手中的拉板,張大姐自己開始安裝起來。“除了拉板,我還想學習琴頭雕刻和琴盒制作呢。”張大姐的想法與東高村鎮的幫扶計劃不謀而合,鎮里計劃通過就業扶貧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幫助低收入農戶提高收入,確保他們通過自己的技能成功“脫貧”。

  同樣的,掌握一門技術、盡快增加收入也成了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大多村民的共識。黑龍關村是市級低收入村,村里有100多名低收入人口,很多人因缺乏勞動技能而找不到高收入工作。

  為增強村民自我造血能力,黑龍關村專門成立了村民培訓學校,為村民開展教育培訓,幫助村民學習技術,增加收入。在培訓中,婦女、老人、殘疾人可以免費學習面點制作、串珠編制、芽苗菜種植、農家菜烹飪等技能。旅游接待知識技能的培訓教村民們利用綠水青山和古民居小院發展旅游產業。通過參加培訓,村里的低收入農戶成功學到了手藝,收入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