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春祭土地 秋慶豐收 這是黑山人對自然的敬畏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 字號:【

  黑山村隸屬于廣東省清遠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太保鎮。千百年來,生活在這個粵西北小山村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地貌上開墾了層層梯田,作為獲取糧食的主要場所。黑山村的梯田約有1000多畝,面積較大的有黑山頭梯田(嶺兒寨)、新田頭梯田(金雞嘴)、山塘梯田、屋地沖梯田。由于海拔較高,形成了高山、深谷的大落差,使得梯田周邊遠有高山云霧,近有河谷急流的景觀。在山下遠眺,層層疊疊的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腰,高低錯落。

  如今,千畝梯田不再是黑山人賴以生存的唯一途徑,梯田的壯觀和美麗成就了這里鄉村游的蓬勃發展。盡管如此,這里的人們依舊每年農歷三月三舉行開耕節,農歷十月十六舉行豐收節,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著對自然的敬畏。

  開耕節,一年的辛勞從此刻開始

  清晨,云霧繚繞,日間,深耕細作;傍晚,炊煙裊裊。小橋清溪、茅舍炊煙、綠野小徑。春耕之際,放滿水的梯田如鏡子;夏天滿目綠色、氣韻生動;秋天,金色稻穗如狂潮般席卷而來;冬天,雪景仍能在這里呈現。這就是地處連山大霧山境內的黑山。

  經過一個冬天的洗禮,在草長鶯飛的農歷三月三,黑山村的男女老少就會齊出動,舉行開耕節。今年72歲的黑山村民雷豐檜說,開耕節意味著一年的辛勞正式開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斛糧。春耕,意味著一年勞動的開始,也意味著播種新的希望。“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在連山民間,每年農歷三月初,都要舉辦獨具特色的春耕儀式,弘揚耕讀文化傳統。黑山人與游客分享著這里的美麗,但不曾忘記對自然的敬畏。而這種敬畏,在每年農歷三月三的開耕節得以充分體現。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在家上香、放鞭炮敬土地神。這一天,也是黑山人的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在黑山的村民家中,中午和晚上都有七八個甚至十多個客人,相聚在一起,一同吃早已準備好的黑山大湯糍。當然,這里特有的清水鴨、還有扣肉等也是招待客人少不了的菜品。

  “以前交通不便,客人來了,還會在家中住上一晚,如今交通好了,客人吃完飯,當天就可以回家。”雷豐檜說,“其實,開耕節是大家對四季平安的祝愿。希望新一年老天和土地都能夠讓糧食豐收,日子過得風調雨順”。

  美麗傳說, 離不開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的夙愿

  黑山,既有梯田等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田園風光,又有悠遠歷史的參天大樹、街巷建筑等,空氣清新負離子高,水質甘甜沁人心脾。這里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為著名就是神仙公、神仙婆和神仙腳印。黑山當地人把神仙公叫“禾尚公”。

  從黑山村委會辦公樓的二樓向北望去,大霧山半山腰處一個石壁上隱約可見一個“十”字,那就是“求雨髻”。在這個地方聳立著兩個大小各異、高矮不一的人形石像。相傳那是上界仙人一家三口下到凡間游玩,他們在湖廣大地上一路踩石而行來到了黑山,不禁為這里的梯田美景所陶醉,徜徉賞玩,流連忘返,結果耽誤了返回天庭的時辰,正當他們想經“求雨髻”從大霧山山頂返回天庭時,東方露白,雄雞啼叫,天門關閉,剛走到半山腰的神仙一家遂化作石頭,永久地留在了黑山的“求雨髻”上。那個比較高大的就是禾尚公,比較矮小的是神仙婆。

  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在黑山的幾塊巨石上,確實有幾個清晰可見的大腳印,是不是神仙一家留下的呢?這里的老人都說是。

  “求雨髻那個地方,至今還保留著人們燒柴留下的黑炭痕跡。”雷豐谷說,小時候聽老人講,一旦天氣干旱,村民都會敲鑼打鼓爬到“求雨髻”,白天在那里點燃大量的干柴,將石壁烤得炙熱,目的只有一個,讓禾尚公受不了熱燥,晚上好上天求天神賜雨,“求雨的這個事情肯定存在過,是否靈驗不得而知,不過我活了這么大歲數,就沒有見到過這種求雨方式”。

  慶豐收,客人自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口燃放祝賀

  開耕節后,黑山村人開始翻田、育秧,到了5月中下旬,梯田內的秧苗開始依次被人們插上,施肥、除草、澆水,稻田在農民的呵護下,慢慢孕育著美麗和收獲的希望。

  到了10月中旬,金黃的稻子成熟,人們開始收割,再過一個月,農歷的十月十六,家家戶戶已經糧食滿倉。忙碌了幾個月的黑山人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豐收節慶祝活動。

  “嫁出去的女兒、七大姑八大姨都會回到黑山的娘家,合家團聚。”87歲的村民雷豐谷說,節日當天,殺雞宰鴨,炒好魚肉,中午時分,酒肉上臺,親朋好友匯聚一起,邊吃邊談論豐收的景象;離去時,主人還給每個客人包上幾只大湯糍,讓他們捎走豐收的喜悅。黑山村黨總支書記雷健認為,這種慶祝方式,是對大地饋贈的感謝。

  慶祝豐收節,這里的習俗有些特別。雷豐谷說,“親朋好友前來都會自帶鞭炮,誰家的親友就會在誰家門口燃放,這一天,村里的鞭炮聲從早響到晚,比過年還熱鬧。”

  雷健表示,目前的開耕節和豐收節,還基本處于家家戶戶自己在搞的狀態,借助鄉村游發展的契機,未來的這兩大節日,將考慮集體舉辦,“一來凝聚村民的感情,二來增強鄉村游的互動性,讓游客參與其中,感受傳統的農耕文化,讓大家來了黑山,一定會不虛此行”。

  忙碌農家,讓“豐收”一詞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近兩年開始,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這個風景優美的村子迎來了一波波的客人。這片4.5萬畝的土地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各種農家樂應運而生,900多名村民也迎來了他們的新生活。同時,黑山村也憑借著游客們的口碑相傳而聲名遠播。

  在這之前,雷豐利在家里種田、打散工,妻子則在珠三角打工。2014年底,雷豐利將家里的兩層樓房騰出了一層,將其中4間房改成鄉村民宿,提供給前來觀光旅游的客人們。初步預計,這4個房間今年能給他帶來將近2萬元的收入。“以后的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的。”雷豐利充滿了信心,他現在已經叫妻子也回到了村里,照顧家庭的同時與他一同打理農家樂。

  雷豐利只是黑山村開設農家樂的村民之一。至今,像雷豐利一樣將自家的房子改造成農家樂的村民已經有數十家,這些祖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們,也開始做上了老板。他們勞心耕種的土地給客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改設而成的民宿也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提供了一個恬靜優美的歇腳之處。當然,他們也在不斷改善著自己的生活,轉變著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