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1956年生于沈陽,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現任職于中國國家話劇院美術中心,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文化藝術委員,北京民進畫院副院長,中國油畫藝術研究中心副主席。
筆耕不輟40載,冰雪已然深入了馮慶的生命里。“我小時候經歷過雪大推不開門,大雪沒過窗戶的極端環境,也有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滑冰車和塑冰雕的經歷。還有做冰燈籠的體驗:在玻璃瓶里倒點熱水,往雪里一放,瓶底就掉了,裝上木板底座,插上一根蠟燭,就打著這樣的燈籠滿雪地跑啦!” 講起用雪割玻璃瓶做燈籠,他會眉飛色舞,像孩子一樣。“家鄉一年二分之一的雪色與雪景都是我創作的源泉。”正是這樣的經歷,在他的作品里,不僅給人們提供了普及冰雪知識、進行冰雪教育的極好素材,而且展現了冰雪的精神和魂靈。馮慶筆下的雪,是有情感、能對話的。他用人世間最至真至美的情感和筆觸,畫出雪地上長長的腳印,一只小狗在腳印的盡頭,苦苦廝守。這種忠誠,令人唏噓。伴著冰雪,那長長的腳印,那么清晰,真切,那么傳情達意。因此,他筆下的雪,有震撼,有生命,有色彩,有魂魄,有詩意。
家庭傳承的性格基因
馮慶,1956年出生在遼寧沈陽的一個美術世家。父親,為著名畫家馮義國,母親藺麗華,為美術教師。起點較高的家庭基因,骨子里影響著小小的馮慶。在他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沈陽,我的父親總是被邀請到北京等各地去畫畫。每到父親回來的日子,我總是跑到火車站等著接他。因他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出差一趟,回來總能給我們帶來好吃的。”兒時的他,便把畫畫和好吃的簡單聯系在了一起。
良好的家庭環境與家庭傳承,耳濡目染下,馮慶在十來歲時就開始拿起畫筆畫畫,父親過硬的專業素質與影響,母親的耐心教育,讓馮慶沒用多久就掌握了畫畫的基本功,而且從此一發不可收地愛上了畫畫。“我十幾歲的時候,六幾年,正好不用去上學,沒事兒我就畫畫。畫畫已然成了我們的娛樂方式。”馮慶回憶說:“最開始的時候,什么都畫。因為我父母從事這個職業的緣故,我身邊的小伙伴都是這個圈子里的。我們幾個人常常約在小公園里畫老爺爺老奶奶,誰畫得好的,當時老爺爺老奶奶就會把那張畫要走珍藏起來,這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不知不覺中,畫畫也成了他們彼此競技的比拼。
沈陽的冬天,漫長,嚴寒。尤其是下雪天,當然少不了打雪仗、堆雪人、滑冰車和塑冰雕??但是,玩鬧過后,沒地可去的時候,馮慶就會用熱乎乎的抹布擦掉窗戶上凍得嚴嚴實實的冰霜,看著遠處籠蓋四野的白雪畫畫。不過,他也常常提著一個熱水瓶去雪地里寫生。“熱水倒到顏料瓶里,蘸上筆,畫上一筆,顏料就又凍上了,然后再倒熱水再畫。所以,畫好多東西都是一筆成型,因為條件不允許你改。把畫拿回屋里后,色彩會慢慢地相互滲透一部分,也挺好看。” 那時的經歷不僅練就了馮慶一筆成型的本領,而且讓他的畫色彩更加的細膩和層次迭出。
深耕細作綻芳華
1979年,馮慶來到北京,幸運地成為一名部隊文藝兵。部隊的文化活動十分豐富,馮慶也在自己熱愛的舞臺上一天天地畫著。不過,故鄉的雪,堆雪人、打雪仗的場景時常走入腦海,“閉上眼就看到雪下來的樣子,下了以后人踩過的樣子,雪花的冰凌結構是什么樣的??”于是,畫雪成了他和家鄉的對話方式。
1987年,《中國首屆油畫展》在上海展覽館展出。馮慶的作品《塞外冬色》作為北京被選中參賽的22幅作品中的一幅參展,展覽中,受到一致好評。這讓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讓他意識到,有關雪的作品總能入選。
1988年,年僅32歲的馮慶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雪國精靈——馮慶油畫展”,《故鄉》、 《塞外冬色》等超凡脫俗的表現技法給當時的畫界吹來一股清新之風,清一色的各式雪景引起了轟動和各界的高度評價,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作品《故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才使他真正意識到自己對于冰雪的了解與熱愛已經在作品中慢慢釋放出來。他也由此成了中國第一個以冰雪油畫參加各種畫展的畫家,被劉開渠大師賦予“雪國精靈”的美譽。
1991年他的作品《銀色農家》被選入《首屆風景油畫大展》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
1994年他的作品《冬的涌動》被選入《中國美術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96年由文化部藝術局主辦《雪國精靈——馮慶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1年應聯合國教科組織的邀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參加《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大展》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覽大廳展出。馮慶為藝術家代表團成員,赴法國巴黎進行藝術交流訪問,有八幅油畫作品參展。作品已選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及世界華人藝術報社出版的《世界華人藝術成就博覽大典》。出版有《馮慶油畫作品選》、《馮慶畫選》、《雪國精靈》等畫集。作品《春與清溪長》被中國國家大劇院典藏,作品《秀擷恒春》被恭王府典藏。
??
冰雪奧運奇緣再啟程
在中國成功申冬奧一周年之際,“魅力冬奧 冰雪激情——雪國精靈”馮慶的冰雪畫展首展于2016年4月16日至5月3日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之后,陸續在張家口、蘇州、沈陽、大連、深圳等幾十個城市陸續舉辦。談及此次冰雪畫展,“我與奧運實在太有緣分了。”早在1990年,馮慶任北京亞運會藝術節組委會成員,此后,他參與過2008年北京奧運年活動、2012年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美術大展和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等。馮慶坦言,“北京是唯一一個同時承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奧會的城市,這讓我很自豪。總想為她做點實事,這也是此次開展的一個重要目的。”
這一次,馮慶帶著他孜孜以求,精心打磨的幾十幅冰雪油畫助力奧運。不僅他與奧運有緣,他筆下的“雪國精靈”也與奧運結緣,畫作不僅展現著冰雪世界的唯美,還蘊含著面對困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在他描繪的人們在冰天雪地工作、生活、娛樂的場景中,反映出人們勇敢、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巡展之路有著很多意想不到的艱難,也給了我莫大的鍛煉與收獲,這是踐行冬奧精神之路,也是心懷感動與鼓舞之路。作為一個專攻冰雪油畫的畫家,我感到了生逢其時的幸運,也感到了責無旁貸的重任。我要以我的方式,為奧運助力。”到全國各地進行巡展的同時,馮慶還為當地體育機構贈畫,和大專院校的學生們進行講座交流,用多種方式表達著自己對冬奧的助力。通過弘揚冰雪文化,展示冰雪精神,喚起了全民對舉辦冬奧會的熱情和信心。
如今已到耳順之年的他感慨良多,一方面是通過巡展感受到人們對冰雪文化的熱愛,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油畫民族化的緊迫性。在他看來,作為舶來品的油畫,如今依然存在“本土化”的問題,“只有把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深厚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天地人’的哲學理念和中國精神融入繪畫,而不是單純追求形似,才能贏得與公眾的共鳴,中國油畫的文化自信才會更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