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本來就是一方舞臺,多少愛她的人在這里揮灑青春、汗水和希望。而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鄉村的舞臺就變得更加絢麗多彩。28年來,作為北京市農民藝術節的收官活動,鄉村大舞臺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從6年前我們將這方舞臺搬上熒屏推向大眾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人們把對鄉村的情、鄉村的戀都化成了歌、變成了舞??鑼鼓、小品、快板,甚至還有說唱音樂,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讓人們認識了今天的鄉村、也讓生活在鄉村的人們釋放激情,再一次為她熱血沸騰、驕傲無限。
主題創作精 貼合百姓心
今年的“鄉村大舞臺”是十九大召開后,北京市農村文藝節目的第一次綜合匯演。本次活動既延續了往年的優良傳統,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多部原創作品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以鄉村振興為主題、以文化自信為內涵,優秀作品的數量、質量較往年都有提升。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大抓基層、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重要指示精神,市委積極落實要求,從2015年起連續兩年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的623名優秀干部,到郊區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實現了全市低收入村、發展落后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全覆蓋。由密云文化館選送的反映駐村干部幫扶低收入村的小品《第一書記》中,主人公劉清是駐村第一書記,在幫扶的鄉村,為了讓農民早日脫貧致富嘔心瀝血,忘我的工作,忽略了家庭,而其妻子對他雖有怨言但也是全力支持。他們的故事代表了一大批駐村幫扶第一書記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
近年來北京市壓減燃煤治理空氣污染取得了巨大成效。“煤改電”、“煤改清潔能源”成為京郊農民生活的關鍵詞。按照北京市的規劃,到2018年底全市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無煤化”。反映京郊煤改電對京郊百姓生活質量提升的小品《門里門外》,是根據北京市順義區正在進行的環境治理過程中的真實故事改編,以反映京郊現代農業、現代農村、現代農民的精神風貌為主旨,貼近基層、貼近群眾,以現代農民為原型,挖掘京郊農民純樸、正直、誠信的美好品德。該劇精短,卻波瀾起伏,觸及當前農村敏感問題卻恰當處理矛盾的沖突與發展,使本劇成為充滿正能量的喜劇小品。
傳承非遺鼓 振奮遍京華
北京市在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扶持過程中,格外重視對散落在鄉土中的民間文藝形式加以挖掘、整理、恢復,將這些民間文藝納入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并鼓勵這些項目創新、發展,如京西太平鼓、通州運河船工號子、五音大鼓、延慶旱船等。這些優秀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需要在下一代中得到認同,而如今一些非遺項目也確實走進校園,在年輕人、少年兒童中得到傳承和發揚。由延慶區選送的、根據延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永寧高蹺改編的少兒民間舞蹈《蹺蹺情代代傳》,以及昌平區選送的同樣由少兒演出的民間鼓舞《鈸鼓歡騰》節目表現形式豐富、內容精彩,再次證明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京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在鄉村大舞臺上也獲得了充分的展示和發揚。
除此之外,由門頭溝區選送的同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軍莊大鼓《戰歌行》,用新的藝術手法進行新演繹,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出萬丈豪情,寓意著京郊農民攜手同心,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擼起袖子加油干,擂起戰鼓往前沖。
原來村里人 今日京郊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由市委農工委推動的美麗鄉村建設為一個個農家院、一座座果園、一片片花海打開了農業觀光旅游的致富路。2017年歲末北京市又專門研究制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意見》,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任務。隨著京郊城鄉融合發展的步伐加快,許多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搬進了配套設施齊全的小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鄉里鄉親匯聚在樓下的花園里,跳起歡快的舞步,一派老有所養、少有所樂的和諧景象。
人們已經改變了京郊在腦海中偏僻落后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人人爭相融入的新京郊。在如今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的京郊,說到這些,京郊農民的心里那是滿滿的自豪、滿滿的幸福。由平谷區選送的歌曲《哥是平谷人》真實唱出了今日京郊人的自信,“平谷大桃讓我淘金又賺銀,頭頂平谷藍,我樂在小山村??您要問我是哪一位呀,哥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地地道道、勤勤懇懇的平谷人。”
2017年,北京市農民藝術節在全年的活動中新增加了“歌從田野來——首屆村歌大賽”。一首村歌唱一段鄉愁,一首村歌唱一代情懷。海淀區大牛坊村的村歌《懷念大牛坊》,在全市村歌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之后又走紅網絡和微信朋友圈。三個年輕人創作的嘻哈說唱歌曲《懷念大牛坊》,優美動聽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抒發著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感恩之情,小伙子們載歌載舞激情說唱,用嘹亮的聲音高唱出對自己美麗家鄉的華美樂章。
鄉村大舞臺 相聚又一年
北京市農民藝術節作為面向郊區農村,促進城鄉互動的群眾文化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了28屆。28個春秋冬夏四季精彩,28載生命如花歲歲飄香?;仡櫱?年鄉村大舞臺晚會,往事歷歷在目。6年來鄉村大舞臺不斷地推陳出新,引入文化志愿服務、市區鄉鎮三級選拔、網絡推送、網絡直播,與北京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動,打造春節農民文化盛宴等各種新思路、新機制、新方案,為基層農民搭建了參與演出、交流文化、提高藝術的平臺。每年13個涉農區的幾百名文藝愛好者走上市級復賽的舞臺。“鄉村大舞臺”是京郊農民唱出心愿的大舞臺,也是京郊農民自己的大舞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今天北京市第28屆農民藝術節鄉村大舞臺市級決賽紅紅火火的場面,不但顯示出京郊農村文化的發展進步,而且反映出京郊農村綜合實力的提升。正所謂:演鄉情、寄鄉愁,打造農民文化的大舞臺,樹鄉風、育文明,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