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舞臺上新生活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美麗鄉村 作者: 字號:【

  歡騰的鑼鼓回望輝煌,豪放的舞姿傾訴暢想。光陰荏苒,日月如梭,隨著2017年精彩紛呈、飽含無數人心血的鄉村大舞臺演出活動的勝利落幕,我作為一名文化志愿者參加《鄉村大舞臺》助演活動已經四年。隨著活動的逐年深入,對鄉村大舞臺活動的社會意義、農村文藝文化生活的內容及特點亦隨之產生更深刻的認知。在傾注心血,灑下汗水的同時,也對自己有幸能長期堅持參加這樣的活動,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六十萬個行政村,村級文化建設長期以來是公共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凸顯,富裕起來的農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強烈。為此,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全國各地不斷推出合民心、順民意的富在農村、學在農村、樂在農村、美在農村,且以文化塑村的發展理念,并紛紛以鄉村大舞臺為切入點,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體現了農民創造文明,享受文明的精神需求。因此,“鄉村大舞臺”不僅是社會主義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大發展、大繁榮在農村的重要體現,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鄉村大舞臺”正逐步成為北京農村文化藝術的標志性活動。

  農村文化生活與城市文化生活相較而言,有其自身特點:表現在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的風俗習慣的不同。具體表現為植根于農村的鄉土特色,與農村經濟發展文化環境相適應的、具有濃厚傳統風俗習慣即民俗特征的群眾性文藝活動,喜慶吉日,婚喪嫁娶,都被融入了他們的藝術形式當中。很多形式的表演,已經列入國家、市、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小車會、旱船等。這些藝術形式最直接地表現了鄉土文化的特色

  在《鄉村大舞臺》活動過程中,調動各種有生力量提供支持,引入了文化志愿者全程進行藝術指導與服務。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文化發展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水平越來越高,每年的節目都有著不斷地創新和進步。筆者在服務鄉村大舞臺活動以來,每次到村中進行輔導,都能感受農民朋友正在由藝術的欣賞者變為藝術的參與者的那份最純真的熱情。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還有那一張張質樸的臉龐,給了我們創作的欲望和源泉。

  作為文化志愿者,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村呢?

  揚長避短,因勢利導

  專業的藝術工作者是需要長期培養和訓練的,而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朋友,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的藝術門類教學。因而于指導過程中,為了保持農村藝術形式的鮮活即原汁原味,我們要做到揚其長而避其短,因勢利導之,而不能過分干預,使其喪失了農村藝術獨有的魅力。文化志愿者的任務是在保留藝術特色的同時,進行各種技術處理把它從田間地頭搬上電視藝術的舞臺。藝術的本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農村的藝術形式更是從勞動中演變過來的。他們的節目中大多表現的是勞動的場景和收獲的喜悅,是鄉村大舞臺最需要的特色,不可遺失。

  認真引領,尊重傳統

  服務于農村,不光是簡單的教學和講解。更多得是引導和帶領,不僅把文化藝術傳播到鄉村,更是要帶其走出大山,走出田間,走向更大的舞臺。我們走進農村,挖掘優秀的作品,指導幫助農民朋友把作品帶到舞臺上,展示自己,宣傳自己。然后再由他們帶回家鄉,更好地發展農村文藝,提升家鄉父老鄉親的文化素質;要充分尊重民族傳統,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謂的藝術加工,也要尊重本身的傳承。鄉村大舞臺,是百姓的舞臺,鄉土文化展示的窗口,農村對外宣傳的橋梁和紐帶。決不能把節目本身模式化、學院派。要在原汁原味的本來面目上打破刻板的形式,使節目更加鮮活,更富有表現力;在節目的篩選中,發現很多節目屬于民間花會的藝術形式,如小車會、旱船等。這些藝術形式能最直接表現鄉土文化的特色,但直接搬上舞臺是不行的。我們在不改變內容本身的基礎上,要把它們搬上舞臺,就需要進行服飾、道具、舞臺調度等一系列的調整,令其能夠達到舞臺藝術的要求。因此要求我們文化志愿者們,能夠思維靈活,勇于創新,打破專業性的慣性思維,把農村傳統藝術與現代的舞臺藝術做到有機的結合。

  我們就像是種子,在美麗的鄉村中播撒著希望。每年的《鄉村大舞臺》就是農村文化藝術收獲的季節。我們這些群文工作者也在農村這片熱土上吸取著營養,變成我們創作的源泉,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如今,文化志愿者的工作越來越深入人心,文化志愿服務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文化志愿者的任務也越來越重。但我們有著對文化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及作為文化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服務于農村,服務好農村,做好基層文化的帶頭人是我們的信念。隨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我們將和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一起,走向更輝煌的春天。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