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注重感知到提升認知,如今的人們在獲取幸福感時,更加愿意去洞察平凡中的微小細節,樂于將生活的記憶與生命的印記,用一種創新的思維和美來表達。好比一塊石頭和一件古老的家具,本是沒有生命的物體,卻在石火光陰的雕刻中轉動著時光的年輪。它的每一道紋理都能將時空交錯,感受人文空間的美意。這份可以對照舊時光的意境,如果你想去尋,北京懷柔區蓮石山房已靜候于此。
蓮石山房,顧名思義,有蓮、有石。它位于北京懷柔區雁棲湖鎮蓮花池村,因泉水涌出、狀如蓮花而得名的村莊,取其“蓮”字已經寓意了這間山房的清雅與幽靜。而從石器時代到蓮石山房,冰冷的石頭因主人的再造而賦予了生命與溫度。在這里,100多噸來自不同朝代的老石頭上的每一道紋理,都承載著它那個時代的自然之道。這更像是一間可以穿越的工坊民宿,每一個物件都有一份感知。
老榆木做的房門、敦厚的過門石、舊石槽改制而成的茶桌、清代八角蓮花座??推開蓮石山房的大門,一種時代氣息的厚重感油然而來。進入山房前廳,一張來自晚清時期的雕花彩漆大邊桌靜立于此,精致的浮雕工藝和梅蘭竹菊的圖案紋理,讓人瞬間感受高門大戶獨有的深遠氣息。轉上一圈,會發現這里的每一個陳設幾乎都是時代舊物,元代的石槽、明代的石獅、清代的石檻??不同時期的古家具,在此展現著穿越時間軸的年代感與現代美。
作為一間民宿,蓮石山房區別于酒店的最大不同,便是獨一無二的人文情懷。當“住”也可以形成一種文化,每個細節的巧思便源于房主的獨特設計。蓮石山房,擁有21個房間,每個房間的名字都是石字。石字的由來并不是仿古或是再造,而是房主從全國各地收回來的石頭里精心挑選的古字,這些古字大多來自書香門第的古宅。房主想借古人之意,愿到此地的客人永遠享有一處安寧的環境,因此,所有房間名稱皆取自有著美好寓意的古字,借此來傳承古人對后世人的美好祈愿。
例如“山斗”:山,宣氣,生萬物。有山而高。也喻居高山之巔,覽眾山之小。
“永安、居安”:永,長遠也。居者,居其所也。安,定也。
“流長”:流,擇也、求也。長,遠也、善也、大也。
21個房間,代表著21種祥瑞。
進入到房間,明清家具、木質窗欞、布藝床品相互輝映,新中式的設計風格將時代舊物與空間陳設巧妙兼柔,再現了移步變景的精妙小品。繼承明清時期家居理念的精華,將其中的經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結合石頭主題,散發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的東方質感。
而石頭,作為山房最重要的元素,也融入到房間的設計當中。每間房間的窗戶都是用石頭堆砌而成,根據不同房間的元素采用不同的造型設計。其中“圓窗”的設計,將冰冷的石頭與中國文化中的“圓”進行了完美結合。“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頗為豐富的字,具有包容萬物,圓滿和諧的美好寓意,圓窗的設計概念便出自于此。房主早期設計中運用古時舊井口,后利用民用碾盤改制而成,因山房整座空間融入的石器較多,避免石器給人帶來過多的冰冷與生硬感,因此利用圓的弧度做視覺上與空間內的軟化。
山房所在的蓮花池村便是因村中一口泉眼狀如蓮花而得名,泉水長流,日夜不倦。于是,便有一群循水而來的友人在此結成 “無墻博物館山水人文聚落”。“無墻博物館”,位于北京懷柔慕田峪丌連關,它不是傳統的實體“博物館”,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宣導,結合藝術展覽、傳統手藝呈現、手作體驗、文化、教授、市集為一體,呈現生活的智慧和美意。蓮石山房作為無墻博物山水人文研習的聚落聯盟,以山水人文為鏈接,民宿為載體,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
今年農歷三月初三,山房舉辦了一場無墻博物山水人文聚落“長城春秋茶會”。五天的活動中,從民謠專場到古樂清新,從游山覓桃林到品茶侍香、田園耕讀,琴、棋、書、畫、詩、酒、茶、花、香,每天上演不同主題,展現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創新。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將日常與教育聯結,山房還舉辦了各種DIY手工體驗活動。織染鋦藝,古琴書畫,茶與中藥??由手藝傳承人言傳身教,深度參學,將傳統文化用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輸出,體現“山房·工坊”技藝研習館的真正魅力。
蓮石山房,一座用石頭寓居的宅院,陳設千百年歷史的古物。在這里踏上青石板的臺階,推開古樸的木頭門,仿若走在時空的年輪中。放眼歷史,生命中每一段文化的璀璨和沉默都會被后人保留下來,而真正重要的是文化與生活的結合,如何運用厚重的知識來填充、豐富我們的思想、行為和創造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