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區蔡家洼的豆腐遠近聞名,村里會做豆腐的婦女也大把大把,但是提起“豆腐西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投向李鳳英。
今年55歲的李鳳英是密云區巨各莊鎮蔡家洼村土生土長的閨女,后來又成了本村的媳婦。
從小吃著村里的豆腐長大,嫁的婆婆家也是村里做豆腐的好手,李鳳英對豆腐有著特殊的感情。
20年前,李鳳英接過了家里的石磨,也接過了往密云縣城賣豆腐的生意。
李鳳英磨的豆腐口感細膩、順滑,給的分量又足,大伙兒都愛照顧她的生意,“豆腐西施”的名頭也慢慢打了出去。 “主要是指咱家磨的豆腐白嫩、細膩,像西施一樣。”李鳳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前兩年,村里開辦農業園,有現場制作豆腐、教游客體驗豆腐制作的項目,需要有人接待教學,村里人又想起了她。“二嬸兒干活麻利,人也拾掇得齊整,干這個正合適。”村干部葛波說。
蔡家洼豆腐好吃,一方面因為當地有優質的山泉水,另一方面也跟原料有關,李鳳英選的是東北優質大豆,每次在機器里挑完后,她還要自己再挑一遍,稍微有一點不合格的豆子都被她認真挑了出來,連混進去的豌豆都不放過。“其實幾粒豌豆混進去,對整塊兒豆腐沒有太大影響,但咱自己心里過意不去。”李鳳英說,大伙兒叫她一聲“豆腐西施”,是對她的認可,不能自己砸了招牌。
每天早上從五點多開始選豆、磨豆,李鳳英要忙到快中午才能做好一鍋豆腐。什么火候點鹵、什么時候壓制,李鳳英熟得不能再熟,不用測溫,也不用看表,她點出來的豆腐總是恰到好處,既不會因為溫度過高降低豆腐的產量,也不會因為壓制時間短影響豆腐的口感。有游客來體驗,她還能騰出時間手把手教學。
下午游客少的時候,李鳳英還會拿出無線話筒和音箱,唱幾句經典老歌。這時候,她往往會先對著鏡子簡單收拾一下,再脫下圍裙、摘下口罩,換上精心挑選的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豆腐坊就是她的舞臺,新做好的豆腐權當是觀眾,一曲《枉凝眉》唱下來,竟然頗有些歌唱家的范兒。
對于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李鳳英充滿了熱愛。做豆腐是個體力活兒,但李鳳英說,只要還能干得動,她就會一直干下去。“豆腐西施”也成為蔡家洼村的一副招牌,吸引來越來越多的游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