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順義區積極推進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廣村規民約,鄉村發生了深刻變化。
鄉愁是小街中的恬靜
聽老人們說,順義區曾經沒有那么多商販、店面,街道胡同也不像這般擁擠。而今順義區緊緊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機遇,“騰”出空間,改善人居環境,終于又重現記憶中街道的整潔靜謐。
天竺鎮薛大人莊村屬于城鄉接合部,大量流動人口及林立的商戶成就了昔日的繁華,也使該地區付出了環境的代價。2017年以來,天竺鎮在全鎮范圍內大力開展一系列整治行動。如今的薛大人莊村原本狹窄的道路寬闊了,煤爐沒了,迎來了清潔能源;違法建設沒了,綠化美化的新景色卻隨處可見。沒有了嘈雜和喧囂,街道終于喘了口氣,恢復了往日的恬淡靜謐。鄰里們都說,“像換了個新家。”
像薛大人莊村這樣的改變正在順義區悄然繼續。2013年以來,全區累計拆除違法建設7185宗,拆除面積1158.41萬平方米,騰退土地1.73萬畝。截至2017年6月底,全區恢復綠化景觀面積2萬余平方米,疏解、轉型、提升各類市場32家。
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這五年來,被稱為“暖心工程”的抗震節能改造共完成86587戶。其中農宅節能保溫改造73360戶,農宅抗震節能新建翻建4365戶,農宅綜合改造9戶,農村自建樓房節能改造8853戶,節約燃煤12萬余噸。在普遍提升的基礎上,順義區還在石家營村、廟卷村實施整村新建、翻建工程,自2013年啟動以來,共改造了213戶。對村內道路、給水、排水、路燈等市政配套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天然氣入戶工程全線通氣,這兩個村成為全區首批使用管道天然氣的村莊,加快了鎮域居民生活能源結構調整步伐。
2014年以來,順義區共申報166個村莊參與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通過層層篩選,并經過市相關部門聯合考評、驗收,共有143個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獲得“美麗鄉村”稱號。
鄉愁是身邊的那抹濃綠
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這是潮白兩岸的美好愿景,也是順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為了碧水藍天,北小營鎮前魯鴨場放棄了幾十年的營生,升級改造,打造張堪農耕文化園,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城東、城西、城北供熱中心先后“煤改氣”,讓順義人告別“灰頭土臉”的同時,守住清新空氣。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美好家園的圖景,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市民面前。
周新華是南法信鎮北法信村一企業負責人。近日,他接到區環保局大氣科工作人員電話,通知他取暖設備“煤改氣”的補貼款已經批復。該企業原本有一座2蒸噸燃煤鍋爐,在2017年初該企業主動將燃煤鍋爐改成了3蒸噸的燃氣鍋爐,根據《北京市鍋爐改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該企業獲得了26萬元的補助資金。2013年順義區開始供暖鍋爐“煤改氣”,根據“清空計劃2017年工作措施”要求,全區今年將全部消除各類燃煤鍋爐,包括茶浴爐。
企業燃煤鍋爐不再冒黑煙,農村“煤改電”也迎來了新時期。2013年順義區農村“煤改電”工作啟動,2017年順義區計劃完成258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工作,涉及取暖“煤改電”約9.9萬戶,同步完成258個村的村委會及附屬公益設施“煤改電”,另外完成9萬平方米籽種農業設施“煤改電”工作,完成后順義區將基本實現“無煤化”。
“減煤”的同時“增綠”。順義區作為北京市五大平原重點區域之一,五年中新增林地面積18.9萬畝,栽植各類喬灌木1009萬余株,投資53.5億元。
站在東郊森林公園(順義段)觀景臺上憑欄遠眺,這里林水相依,楊柳搖曳,鳥兒盤旋,心曠神怡。2013年4月,東郊森林公園(順義段)開始施工,總面積3070.6畝,工程于2016年底完成。“公園主要分為荷塘綠洲游覽區、水上森林游賞區和濕地互動體驗區三個主題區域,其中水面面積約900畝。”東郊森林公園順義園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德海介紹,整個公園位于通州、順義、朝陽三區交界地帶,南部緊鄰通州新城,北部與首都機場、臨空經濟核心區相接,園中栽植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50余個品種。
五年過去了,順義區林地面積由29705.7公頃增加到40286.81公頃,城市綠地由5339.89公頃增加到7308.71公頃,綠化覆蓋率由46.86%增加到56.22%。
鄉愁讓人們流連忘返
山青了、水凈了,農村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了。遠山青黛的美景與重拾的農耕文化不僅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城市人來這里休閑度假,也留住了本地年輕人外出的腳步。各具特色的農家小院和精品民俗戶正逐漸成為老村中的新景,煥發著耀眼光芒。
日前,在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中,順義的高端民宿尺木無山經過層層晉級,從全國2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進入11月全國總決賽的唯一一個北京初創組晉級企業。
磚木結構的建筑上,蓋著一層茅草,古樸大氣;屋內中式建筑風格,點綴西式物品,混搭中透出和諧??當地搜集的廢舊木料、石塊成為建筑的主角,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呈現出來。“尺木無山以親子文創為主題,融合了文化、藝術等元素,是順義區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民宿。”區旅游委副主任于伯宇介紹。
近兩年,順義區每年拿出5000萬元用于民宿旅游、新業態、景區提檔升級。政策引導使文化旅游之花在鄉間恣意綻放。
歐菲堡酒莊、葫蘆牛文化、戶外垂釣串聯起了龍灣屯鎮柳莊戶村1167畝的村域面積。2012年這座淺山腳下的天然氧吧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2014年柳莊戶村因其交通便利、文化多元等區位優勢成為龍灣屯鎮慢生活小鎮的打造重點。為推動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柳莊戶村征集了22戶民宅,在不改變原貌的情況下,以宅基地為核心整體設計,打造一家一景,一戶一特色的村莊景致。改造后,房屋的使用權由村委會統一管理,戶主獲得相應的租金。獨具民俗特色的農宅將成為未來旅游文化節最別致的亮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鄉愁是眷戀、是思念、是熱愛。鄉愁是故土情結,是一種文化脈絡,是精神歸屬。如今,在鄉村建設中的人們,正懷著對家鄉的一腔熱血,向著心中的愿景,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繪就更美的家鄉藍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