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山間一場雨,海拔600多米的浙江省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宛如仙境。在這里,有一張見證古村落綠色發展的名片——“云上平田”。這是一個包括“爺爺家”青年旅舍、農耕文化展示館、四合院餐廳、慢點茶室等在內的“云上平田”鄉村慢生活體驗區。
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都是由閑置農房或物件變廢為寶建成的。廢棄老屋改造成農耕文化展示館,牛棚變身為展覽會客廳,舊門板、豬食槽、水缸??在這里,每一件廢棄物品都得到利用。“傳統村落發展需要活態保護利用,我們所有的項目都尊重和保護古村落的原生態。”從杭州辭職返鄉創業的80后女孩、“云上平田”聯合創始人葉大寶說。
“我們與‘云上平田’合作,2017年成立了大荒山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保證食材安全無公害。”合作社社長江永東說,“這樣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吸引了更多訪客,整個村子都活起來了。”
在松陽縣,不乏像平田村“云上平田”這樣的例子。酉田村將廢棄牛欄改造成咖啡吧,沿坑嶺頭村將老屋建成美術館??它們各自依托綠水青山,借助藝術與設計的力量,充分發掘鄉村已有的生態和文化資源,點綠成金,綠水青山老房子也成了生產力。
岱頭,是松陽縣葉村鄉的一個海拔800多米的古村落。吊瓜曾經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隨著“五水共治”在松陽縣全面鋪開,當地種植業亟須轉型升級。
“現在好了,吊瓜棚全部拆除,水田都已復耕,而且種下的是高山生態綠色水稻。”岱頭村黨支部書記葉周富說。一次偶然的機會,葉周富聽聞生態化種植的水稻能賣出高價,考慮到岱頭村的自然條件很適宜,于是他就開始實驗起高山生態綠色水稻。實驗成功后,村里開始改種生態稻,并在2015年成立合作社?,F在,村民種植不施用化肥、不噴灑農藥、不用轉基因種子、不用除草劑的生態水稻,每斤能賣20多元,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春季,看百余畝紫云英燦爛綻放;夏初,舉辦傳統插秧儀式;秋季,賞層層梯田稻浪起伏;入冬,舉行當地特色的仁戲祈愿風調雨順??這些不僅帶火了大米銷售和旅游,也復活了農耕文化和傳統民俗。“種植—觀光—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是岱頭村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的實踐?,F在,每年都有數萬游客到岱頭村賞景游玩,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行走在松陽縣鄉村,滿目所及都是連綿起伏的茶田和茶山。除了種茶、制茶、賣茶,松陽人賣起青山綠水間的風景,走出一條綠色致富路。“百里鄉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以新興鎮的國家4A級景區大木山茶園為依托,周邊村民開起了茶主題餐館,辦起了茶文化民宿。“茶葉+旅游”“茶葉+民宿”“茶葉+文化”,集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和運動休閑為一體的茶葉多元發展模式,不僅盤活了古村落的閑置房屋,還增加了村民收入,為古村落綠色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