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個神奇的國家,雖是彈丸之地,但全球幸福國家的排名一直是前兩位。而提起對瑞士的印象,大部分人腦海里跳出的畫面是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清澈見底的湖光美景、昂貴的精美鐘表、各種形狀的奶酪、眼花繚亂的巧克力糖果、高端醫美療養??簡單概括來說,瑞士給人留下了精致、昂貴、純凈的印象。殊不知,瑞士農村的生活與其他事物一樣,也是那樣的別致和美妙。
重視農村建設
瑞士是發展農村經濟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瑞士政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限制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及別的地區,同時還采取了一系列鼓勵農村勞動力自愿留在農村的政策,主要包括農業補貼、關稅及進口限額、購買剩余農產品、道路建筑、農村住宅更新等等。長期以來,瑞士的城市化始終保持在低水平上,其小型企業遍布全國,制造業絕大多數集中在小鎮上,全國經濟實現了城鄉均衡發展。
雖然農業在瑞士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瑞士的農業人口也日益減少,但是,瑞士政府對農村地區的發展與建設卻一直沒有忽視。這主要體現在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方面。也正是由于一貫的重視,瑞士農村地區成為適合人們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
瑞士鄉村風光的特色是別致的小村落、農舍自然地分布在綠色的田野和山坡之上。瑞士人曾一度離開鄉村,到城市中去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現在,人們開始逐漸回歸自然,從城市搬到近郊居住的趨勢蔚然成風。
村民多是城里人
瑞士沃州一個名叫“費稀”的小村莊里,村民大部分是城里人。村民巴庫介紹,這個村共有七百多名居民,其中從事農業活動的(主要是葡萄園種植)只有十七家,其余都是在村里買房定居的城里人。城里人之所以選擇到這里居住,有以下幾個原因:這個位于山坡之上的村莊風光秀麗,特別是夏季各種花草和大片葡萄園生機盎然;與城市的嘈雜相比,村莊異常靜謐,住在這里是一種放松和享受;瑞士不同地方的稅收標準不同,村里的稅收比城市里低很多,地價物價更便宜;村子雖小,但基礎設施齊備,交通便利,從這個村莊開車到日內瓦和洛桑都只需幾十分鐘時間。巴庫說,城市居民的到來給村莊帶來收入,同時也把城市文化和文明帶入村莊,從而推動其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
費稀村盡管位于半山腰中,但有一條非常平坦的雙車道柏油路把它與高速公路連接起來,從村莊到高速路大約只需十分鐘。村里面的一條主街道依地勢而起伏,但柏油路面非常平整,而且在街道的兩側劃著整齊的停車位。
巴庫表示,村里人看病非常方便,因為附近醫院非常多。這些醫院大多已存在了好多年,當初之所以建這么多醫院,是因為交通不便,去大城市看病比較難?,F在去大城市方便了,這些附近的醫院反而顯得太多了,因此它們只能進行更細的專業化分工。
巴庫說,村里孩子入托和上學以及居民用水取暖等也都非常方便,村里甚至還有一個小的警察局。村里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一部分出自州政府,一部分出自村民的稅收。
村子雖小,但也實行標準的民主管理。小村的管理機構是一個由5人組成的村民委員會,包括一名村長和4名委員。這5人任期四至五年,由全村人民主投票產生。該機構為服務性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土地、森林等,并就一些建設項目組織村民進行投票表決,也調解居民糾紛。該機構還負責管理稅收的使用,但另有兩個獨立機構對其進行約束,一個是年度預算編訂委員會,另一個是預算監督執行委員會。
葡萄種植兼釀酒
費稀村村民從事的農業活動主要是種葡萄,但大部分人不是單純地從事葡萄種植,而是在種葡萄的同時,也從事葡萄酒釀造和銷售的工作,因此收入較高。巴庫的酒窖位于村口附近,他的葡萄園面積達15公頃,每年所產葡萄可釀酒15萬瓶左右,收入約為10萬瑞郎,這個收入水平在種植園主中算較高的了。
巴庫說,在瑞士,葡萄園主的身份很受人尊敬,這是因為葡萄酒受到瑞士人的普遍喜愛。談到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他說,葡萄酒釀造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此外物價高、勞動力成本昂貴也是問題,要保證收入,就必須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使自己的葡萄酒品牌獨樹一幟。
像巴庫這樣的人已經不能再稱為農民了,因為他的主要收入來源其實是葡萄酒的產銷。目前瑞士單純從事農作物種植的人日益減少,不到全國人口的3%,而且還會減少。巴庫認為,政府農業政策的調整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二戰期間,瑞士曾吃過糧食不能自給之虧,因此在戰爭結束后的幾年里,瑞士政府非常重視農作物生產: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包括市中心的花園里,都要種植農作物,以保證供應。
但是,這樣的政策鼓勵了過度生產。由于國家保證全部農產品的銷路,所以不得不處理多余的部分,因此造成了浪費。20世紀90年代晚期,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轉變:瑞士面向自由的國際貿易開始開放經濟,并逐漸向歐盟的農業政策靠攏。按照新的農業政策,價格由市場決定,補貼制度逐漸取消。
如今,由于政府對農業補貼的日益減少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農民的負擔日益加重,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民在逐漸脫離單純的農作物生產活動。據調查,目前瑞士三分之一的農場經營只是副業,農民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其他工作。農民們希望種植特殊作物或是養殖不尋常的動物來增加收入。與此同時,農民們也為農場尋找第二用途,如提供農場度假、騎美洲駝等服務。但無論如何,農場經營和工業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選擇從事農業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