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空如洗,青山如黛,秋風裊裊,色彩斑斕交織的“百蔬園”在秋日景象中愈發顯得透徹。再次走進世園會“百蔬園”室外展區,依然會被這里的一蔬一果吸引,鼠尾草、秋葵、觀賞椒仍是滿眼的風景。紫色、紅色、黃色、紅色點綴在片片綠色中,在秋日的映襯下,仿若一幅秋的長卷,帶給您滿滿的感覺。
沿森林與沼澤區前行,路遇幾個清潔工人在除雜草。只見艾云龍大哥一邊小心翼翼地拔出雜草,一邊在密密麻麻的薄荷葉里來回穿梭,竟然不會碰倒一顆薄荷。“我從今年2月8號就來這兒了。剛開始整地、運菜苗、栽菜苗、澆水,這會輕松了,除除雜草就行了。”艾云龍說,“您瞅這多好看呀,誰能想到這些我們小時候常見的菜,經過這么一設計,弄得還真好看。”
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又認識了好多叫不上名的蔬菜,長了知識,不知不覺中,記者來到了室內展區。
“您好,請問這是什么呀?”只見一游客指著一顆球狀植物問道。
“您好,這個東西呢叫作壘土,原產于日本,主要是以農林廢棄料為主來制作土坯,外部種一層苔蘚,環保和綠化價值極高。”來自北京農學院的陳雅靜介紹說。“我們土話也會管叫它土球。”陳雅靜的同學陳嘉婕補充說。同為園林專業的大三學生,兩人在“百蔬園”已經待了3周,對主要展區的各種植物與特性都爛熟于心。“我們專業就是學園林綠化的。借著大三實習的機會,有幸來到這里當志愿者。輪值期間,提前1-2天來到展區熟悉場地,了解蔬菜品種與品性,接受系統培訓,然后給游客做相對全面的講解。”陳嘉婕說。“同時我們也認識了很多之前都沒有見過的蔬菜。收獲很多。”陳雅靜開心地說。
沿著一面花花綠綠的蔬菜墻前行。來自遼寧的養護工人劉大姐正在修剪枝葉。“您除了修剪枝葉,還做什么呀?”“我呀,一般上午澆澆水,下午沿著這蔬菜墻看看哪里有多余的枝葉了,哪里不美觀了,哪里有黃色的葉子了,修剪修剪。您看,這樣多好看。”看著劉大姐樂在其中的操作,我們也是羨慕得很。“外面天那么熱,我們一天從早晨六點半到下午五點半都在這里,這不但環境好,工作也輕松,花花綠綠的讓人心情也好了。”馮大姐樂觀地說。蔬菜墻和展區里展現的這種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心情也敞亮了很多,舒服了不少。
到過“百蔬園”的游客都知道,這里特別有名的番茄樹,讓人愛不釋手。今兒恰巧碰到番茄樹管理員工小王在修剪枯枝。只見他一邊修剪,一邊看準位置挪著登梯。“鑒于溫室環境,番茄樹需求的光合作用比較強,所以我每天都要來修剪枯枝,一般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就可以修剪完畢。”小王說。
而在另一面種子墻跟前,來自東北的楊遠新正在整理被撒掉的種子。“這個種子展示盒,一翻就容易壞,你看就像這個觀賞椒的果實,下面是鏤空的,一不小心的話就會撒出來。所以我們得時刻關注著這邊,尤其是小孩多的時候,因為小孩子對這些五顏六色的種子都很感興趣。”問起作為安保最大的困難和收獲是什么?楊遠新羞赧地說:“還好,大家素質都比較高。一般沒見過的就好奇,比如這個種子還有那個番茄樹,有的忍不住想摘一個嘗一嘗,有的想帶點種子回去。但是只要你耐心認真地給他們講解清楚就好了。”
來到活動區域,負責蔬菜生產養護的張紅元正在和保潔人員一起打掃剛才活動后的現場。來自河北的王大爺說:“每天地面干凈、桌椅整潔,維護好這個小環境,我們自己得勁,游客也舒服不是?”
“目前養護工人有37人,室內7人,室外30人,日常蔬菜的管護、衛生的保持、秩序的維持、環境的維護、運營的接待、換菜的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讓每一個來‘百蔬園’展區的游客都能心情愉悅,回憶美好。”張紅元如是說。
一個個養護工人,一個個安保人員,一個個保潔工人,一個個志愿者,一個個蔬菜管護人員、一組組蔬菜生產督導者、蔬菜養護督導者、蔬菜運輸督導者、蔬菜展示展銷督導者、工作專班、蔬菜專家……組成了一幅最美的畫面!正因為有了他們一次又一次百分之百的全力以赴,才有了今天最美的“百蔬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