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野生蘭花知多少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紀辛 字號:【

 

  位于北京密云區的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目前記錄在冊的植物達739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3種,并首次記錄到北京市二級保護植物蘭科植物“蜻蜓蘭”。那么,“蜻蜓蘭”到底是什么植物?筆者就此專訪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知名博物學家劉華杰,由蜻蜓蘭說起,一直聊起了北京市迄今為止記錄到的共24種野生蘭花品種。可惜的是,大家現在能看到的野生蘭花越來越少,專家也在此呼吁游客,看到漂亮的蘭科植物千萬別起意采掘,不但挖回去肯定活不了,甚至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1958年北京多地記錄到蜻蜓蘭

  資料顯示,蘭科有2萬種,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我國有1019種。蘭科在熱帶地區是常見植物,但在北京地區很少見。北京的蘭科有19屬,26種。劉華杰介紹,蜻蜓蘭在東亞和北美也有分布,我國有4種,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地區,北京有2種,分別是蜻蜓蘭和小花蜻蜓蘭。

  對于霧靈山首次記錄到蜻蜓蘭的說法,劉華杰向筆者提供了一個新線索,“其實以前北京很多地方都有蜻蜓蘭,門頭溝的百花山,密云,懷柔都有,現在比較少了。”隨后在《北京植物志》1984年修訂版下卷蘭科一節中看到,蜻蜓蘭屬在北京有2種,分別是蜻蜓蘭和小花蜻蜓蘭。對于蜻蜓蘭的記述是這樣的:“北京見于門頭溝區百花山和密云、懷柔等區,生于林下和山坡上。”“小花蜻蜓蘭是在北京海淀區金山被記錄到,生于林下和泉水邊。”

  《北京植物志》初版前言介紹了該書編撰背景。1958年8月由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在廣泛調查、采集的基礎上,經過研究整理,完成了本書初稿的編寫工作。后來,由于北京市區擴大,我系植物組師生一百多人又進行了大規模的野外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標本和資料……在1960年元旦勝利地完成了本書的編寫工作。”由此可以推斷,1958年,在密云地區就已經發現蜻蜓蘭了。

  劉華杰表示,“《北京植物志》里提到發現蜻蜓蘭的地點在密云,但沒有說具體是哪兒,霧靈山范圍可大可小,其實霧靈山大部分在河北,一小部分在北京。不過,現在蜻蜓蘭比較少了,這是肯定的。”

  筆者聯系到河北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知此次發現蜻蜓蘭的位置并不在河北界內。于是再次聯系到霧靈山自然保護區、霧靈山林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發現蜻蜓蘭的位置確實在林場保護區內。霧靈山林場工人馬志紅告訴筆者:“蜻蜓蘭在去年植物調查中就發現了,當時是夏秋之間,花期已經過了,還不能完全斷定就是蜻蜓蘭,今年花期再次考察時才確定是蜻蜓蘭的。”

  蜻蜓蘭是指示性植物

  物以稀為貴,此次在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北京界發現的蜻蜓蘭,是工作人員在植物花期、果期進行地毯式的搜索調查時發現的,說明生長在高山地區的蜻蜓蘭并不多見,本身這種蘭花如今也是北京二級保護植物。

  蜻蜓蘭2到3片互生葉片,葉倒卵形至橢圓形,寬在3厘米以上;花瓣斜橢圓狀披針形;唇瓣基部兩側各具1枚三角形的小裂片。總狀花序,多花,花小形,常黃綠色。對于蜻蜓蘭的“顏值”,劉華杰的評價是,“長得一般,但是,蜻蜓蘭是指示性植物。”

  能見到蜻蜓蘭,就說明這一帶生長環境還是非常好的,生物多樣性還是比較不錯的。確實,隨著這些年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霧靈山保護區內的珍稀物種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數量上都有所增加。此前歷時五年多,保護區工作人員與志愿者走遍山區剛剛摸清了植物“家底”,收集記錄了保護區內的植物739種,其中僅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就多達52種。地處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間,霧靈山也是燕山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118米,1988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保護面積為14246.9公頃,植被覆蓋率高達93%,被譽為“華北物種基因寶庫”。

  蜻蜓蘭不是北京最好看的野生蘭花

  那么,霧靈山發現蜻蜓蘭了,在北京哪里還能看到野生蘭花?估計仍然不太容易。現在整個北京地區包括蜻蜓蘭在內的蘭科植物,確實越來越少見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人為干擾,但也有氣候變化等原因。蘭花很美,人們見了蘭科植物就采挖。比如以前云南森林里到處都是蘭花,現在基本也見不到了。在云南地區被人為采挖破壞的現象很嚴重,主要挖去做藥材。一般游客出于觀賞養殖的目的,見到蘭花就采,蜻蜓蘭還不算好看的,北京地區最好看的,是大花杓蘭和紫點杓蘭,這兩種蘭花如今在霧靈山也都能看到。事實上,野生蘭花采挖回去也是養不活的。

  除了霧靈山發現的蜻蜓蘭,《北京植物志》記錄到的很多野生蘭花品種多出自門頭溝。筆者聯系到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負責資源保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2018年北京市記錄到的野生蘭花品種共24種,百花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占了八成。總體來說,百花山保護區內的野生蘭花品種數量相對穩定。”

  千萬別采野生蘭花,后果很嚴重

  雖然百花山尋覓到了野生蘭花的蹤影,但是,百花山的工作人員仍然遺憾地說,“原來記錄到的十字蘭目前在北京境內都找不到了,山里經常有旅友隨手采摘花草,或者人為采挖,造成了野生蘭花減少。”

  劉華杰則表示,游客千萬不要采挖野生蘭花,如果是為了采回去觀賞,這個行為本身也毫無意義,因為不可能把蘭花所需要的整個生態系統“摘走”。“蘭科植物需要共生,不光是植物自身需要共生,還需要土壤里很多菌種的幫助,蘭花要和其他品種的植物或細菌共生才能活。養在家里,沒有那些菌種,活不了。”

  采摘市級與國家級保護植物,更是會面臨嚴重的后果,近年,因盜采蘭花而被判刑的案例也屢見報端。有媒體報道,河南省盧氏縣農民在農田附近的山坡上采挖了3株蘭草,被森林民警查獲,結果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3000元。

  雖然現在野生蘭花罕見,可蘭科植物畢竟是多年生的,長有根狀莖或塊莖,只要人們不動它,就會年年生長繁殖。如果能夠成功結出種子,它的種子數量多達成千上萬枚,如果能夠完整地保護,假以時日,對北京生態的整體恢復是極有好處的,現在霧靈山重新記錄到蜻蜓蘭,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