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品美食 賞美景 享豐收 海淀區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精彩紛呈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解雯 字號:【

  秋分時節,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為期一個月的2019年北京市海淀區“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十八屆金秋田園體驗季活動將持續到10月20日。本次活動由海淀區農業農村局主辦,主會場設在蘇家坨鎮柳林村的弗萊農莊,分會場設在上莊鎮西馬坊村京西稻保護區基地,兩場活動同時舉行,同樣精彩。

  科技助力海淀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來參加豐收節的市民會驚喜的發現,這屆豐收節更加有內容了。市民在主會場弗萊農莊不僅可以參與挖紅薯、刨花生等有趣的農事活動,觀看非遺表演,品嘗與海淀結對協作的延慶區農民帶來的蔬菜、水果、雜糧等農產品,還可以體驗京西稻收割。

  而作為科技強區的海淀,科技農業是海淀農業的最大特色。科技助力海淀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豐富了今年的豐收節。活動現場展示了10家涉農科技企業帶來的高科技產品,有植保無人機、智能溫室技術、痕量灌溉技術、水肥一體化設施等,讓市民近距離接觸現代農業、科技農業。“原來現在打藥都用無人機了,科技讓我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已過花甲之年的市民鄒先生年輕時種了20多年的地,地里所有的活兒都是“純手工”。

  海淀都市農業協會揭牌

  在今年9月23日的海淀區“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上,海淀區都市農業協會揭牌。該協會由海淀區農業農村局主管,協會的職能主要為制定、實施農業產品行業行規行約,協調產業內各成員的關系,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營造行業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維護行業整體利監。

  此次活動以“農業+科技、農村+文化、農民+國慶”為主線,市民通過搶購“豐收卡”參與農事活動。為讓更多市民參與到活動中來,共享豐收的喜悅。市民持“豐收卡”不僅可以參與豐富多彩的豐收節活動,還可以帶走10斤新鮮的蔬菜和5斤京西稻米(僅限主會場)。9月17日晚上8點,搶票開始后2分鐘,主會場開幕式活動的200張豐收卡就被市民秒搶了。“我們的活動受到了市民的熱烈追捧!市民購買‘豐收卡’的費用10000元,都捐贈給了海淀區紅十字會。感謝市民的參與,大家的愛心款將幫助到更多有困難的人。”海淀區都市農業協會會長王德昕介紹。

  海淀農業積極構建“創新合伙人”關系

  歷史上,海淀曾是首都農副產品的重要供應地,受到過多位中央領導的關注,1954年,四季青鎮農民李墨林為毛澤東主席送去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至今傳為佳話。到了改革開放初期,京西稻種植面積已達到20余萬畝。伴隨城市化進程,海淀區通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全區農村集體總資產已達1700多億元,高居北京全市第一,讓農民成為帶著資產進城的城市居民這一目標成為了現實。

  近年來,海淀區先后建成43個品種優新、管理規范,集觀光休閑、科普體驗于一體的休閑農業園區,8個國家級休閑農業星級園區,20個北京市級以上星級園區。匯聚了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家北京市龍頭企業。保護性恢復了京西稻,榮獲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四塊國字招牌,成為首都市民記得住的“鄉愁”。

  想了解更多海淀農業發展成就,市民還可以參觀“海淀農業 崢嶸歲月”展覽,回顧海淀“三農”的發展進程。

  放眼未來,海淀區將深入貫徹中央和北京市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城市反哺農村力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優勢,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建立政企、院區、校地、鎮企、村企等新型合作模式,構建“創新合伙人”關系,為農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提供全鏈條的創新資源供給和配置服務,促進形成市場化運作機制,穩定優質合作模式,努力推動海淀農業融入中關村科學城發展大局,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精彩后續活動搶先看

  2019年海淀區“中國農民豐收節”4場后續活動依然很豐富超精彩。分會場上莊鎮西馬坊村京西稻保護區基地還將在10月6日-10月7日和10月19日-10月20日繼續舉辦“稻香花海慶豐年”活動;10月中旬,稻香湖景酒店第六屆豐收節將舉行,稻米飄香收割、采藕等參與性很強的活動誠邀市民參加。

  海淀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金秋的海淀,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葡萄香甜流蜜、香山水蜜桃甜軟多汁、西山富士蘋果香脆可口,大覺寺法脈相連,京西御稻稻香傳承,曹氏風箏鄉村民俗……一個個園區像一顆顆散落的明珠,被64.8公里“三山五園—大西山”線路彩鏈穿綴,扮美著海淀田園、舞動著都市生活。誠邀各界賓朋,共享海淀科技農業發展的成果,賞閱海淀生態田園的美景,為海淀“三農”事業發展,加油助力!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