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九月,秋意起,萬物收。清涼的微風在湛藍的天空下撫吹著金黃的大地,瓜果飄香糧滿倉。這是一年中最令人欣喜的季節,這是大地對辛勤勞作一年農人的真誠回饋,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人們臉上。東北的大豆顆粒飽滿,猶如金豆子般璀璨耀人;江南的稻穗隨風搖曳,講述著豐收的故事;北方的蘋果、石榴、葡萄、大棗掛滿枝頭;南方的香蕉、菠蘿、芒果、龍眼甜入心脾。看那恣意綻放的菊花彰顯著秋的姿態;品那青山碧水出產的紅白綠黑茶透出秋的韻味……
去年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成功舉辦,各地、各民族隆重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慶豐收活動。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可以說是順民心、合民意。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歷史交匯期,更為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它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前奏曲”;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加油站”;它還是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鋒號”。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將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宗旨,引導帶動縣鄉村開展喜聞樂見的慶豐收活動。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自己的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農民盛會,所以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貼近農民的生產生活,滿足農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和基層覆蓋率,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慶豐收活動內容安排不能千篇一律,或者照抄照搬,而是要凸顯當地文化特色,比如北京地區的農民豐收節活動就要符合京郊生產實際和文化特點。活動內容安排上要以區、鎮(鄉)、村傳統文化慶祝活動形式為主,兼顧現代慶祝活動形式。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慶祝要遵循節日形成和發展規律,既要注重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形成節儉樸素、務實簡約、歡慶熱烈的節日氛圍。
北京市聯合農業農村部在京郊共同組織開展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將以“禮贊豐收·致敬農民·祝福祖國”為主題,按照民俗節日要素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基層慶豐收亮點活動地點設在順義區趙全營鎮“興農天力農業園”。活動自9月23日正式啟動,至10月7日結束,共計15天時間。活動內容包括“慶豐收·農民的喜悅、曬豐收·農民的自豪、享豐收·農民的收獲”三大板塊,通過舉辦各類特色活動,形成農民唱主角、社會齊參與的豐收節慶氛圍。按照“堅持農民主體,堅持因地制宜,堅持開放創新,堅持節儉熱烈”的基本原則,以農民慶豐收活動為國慶增光添彩,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第30屆北京農民藝術節將舉辦多場鄉村特色文化活動。朝陽區“慶豐收、頌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演唱大會”、豐臺區“讓鄉音永恒——北京郭莊子村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以及部分區組織的農民趣味運動會等內容也將陸續進行。
科技興農,世園會上展風采。世園會“百蔬園”將以“創藝農場,樂享家園”為主題,通過VR(虛擬現實)、全息影像等前沿技術展現蔬菜的工廠化生產和家庭陽臺農藝種植技術流程,展現“北京蔬菜小而精、精而美、美而特”的特點與特色。
海淀區、大興區、昌平區、平谷區、密云區將依托區域產業優勢,在農民豐收節期間,舉辦農產品采摘及展銷活動,結合休閑農業觀光線路、鄉村旅游線路舉辦各類農事體驗活動,為農民增收創造便利條件,讓游人感受到金秋豐收的喜悅。北京市農研中心將組織部分農業行業協會與朝陽區涉農企業攜手共同舉辦“金色北京大市集”系列農事活動。圍繞“傳承京韻農耕文化、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在豐收節期間,各區將通過實物展覽、技藝展示、農事體驗等形式集中展示京郊民俗傳統文化,包括民俗展覽、曲藝展示、手工展示、摔跤、舞龍等各具特色傳統表現形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