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農村的面貌跟現在無法媲比,單論可餐食的水果,只有土生土長的幾種,還受到時令限制。在有數的幾種水果里,葡萄無疑是最讓人垂涎的。那時的葡萄品種雖然沒有什么響亮的名稱,但顆粒均勻、飽滿、水晶般晶瑩透亮,很是誘人。
在我的村莊,葡萄藤是稀缺資源,葡萄是稀罕物——全村只有六七戶人家有葡萄架。壽哥家的葡萄架當屬最具規模。他家的葡萄藤有些年頭了,主桿粗如手腕,長近乎10米,像一條蟄伏的巨蟒,所以無論是冬埋,還是春挖,都是大工程。壽哥自然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在侍弄葡萄上,從來是不厭其煩、不懼其苦。葡萄藤自然也不辜負主家的辛勞——如果惡劣天氣不在坐果期作怪,它每年都會結出繁碩的果實。深秋,壽哥將葡萄藤周圍的枯枝敗葉清掃干凈,并在靠近植株的地方挖個深約60公分的坑,填埋些熟好的羊糞。對于他清理落葉的舉動,我曾有些疑惑,都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怎么就反其道而行了呢?壽哥說,這是一個視酒如命的老“園子匠”(園丁)在他付出了兩瓶好酒后教給他的“絕招”;還別說,真些效果。來年,葡萄藤生長的勁頭很足,且鮮有病害纏磨。
物以稀為貴,我們自然很饞葡萄。那時節,物流不暢,葡萄只有在鄉上開物資交流會時才有得售賣,一斤葡萄的價格跟好幾斤小麥的價格比肩,如果不是我們巴巴的眼神,父母可舍不得花那錢。兄妹幾個分食一兩串葡萄,并不過癮,反而勾起了肚里的饞蟲。作為農家子弟,我們倒是能體悟一點父母的不易,因此,心愿稍微得以慰藉就好,通常不會胡攪蠻要。
自打種子下地,大人們的心思都在大田莊稼上,根本不怎么在意葡萄的變化,孩子們則不然,時刻關注著生長態勢,熱切期盼著它成熟。
“七夕”是個被動人故事渲染的日子,河西各地不似隴南,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聽老人們講過,夜晚躲在葡萄架下,可以聽見牛郎織女說悄悄話。我沒有過那樣的嘗試,并不是因為覺得偷聽不在道德規范允許的范疇內,怕聽到什么少兒不宜的內容引起尷尬。我從來不是個好奇心強烈的人——人家說悄悄話,旁人湊什么熱鬧!再者,在主人看來,葡萄架是重地,即便不是葡萄的成熟期,也不容閑雜人等靠近、逗留。即便有那個心思,苦于沒有合適的場所。
我們很想有架自己的葡萄,可聽人說,扦插葡萄這事兒得身體康健的老年人做,否則,會妨害扦插者的壽數。祖父了解了我們的心思,開春,從壽哥家剪來幾根葡萄枝,扦插在菜園里。那幾根葡萄枝倒也爭氣,都成活了,可祖父卻在壓埋后去世了。祖父體弱年長日久,應該與扦壓葡萄沒有什么關系。櫻桃好吃樹難栽。父親從來不是個細致人——心性使然,夏季里,不曉得修枝,藤條長得汪洋恣肆;深秋,總是將它們拋之腦后,不能及時壓埋,所以,今年折損一株,明年折損一株,一來二去,沒有哪棵葡萄樹能挺過抽芽擴莖的初始,踏上開花結果的生命巔峰。
說起葡萄,不能不提葡萄酒。在步入職場最初的那幾年,我不飲白酒,哪怕丁點兒。遇到什么高興的事兒,就以葡萄酒應景兒。說實話,我非常喜歡聽高腳杯輕輕碰撞時發出的清脆聲響,總覺得它傳遞著一種美好的寓意。世界美酒美食大獎賽組委會主席愛德華•君度說,品嘗葡萄美酒,要特別注意顏色、香氣、材質、風味,甚至是聲音,這是一種所有感官的全面體驗。我不會品葡萄酒,也不屑模仿他們的舉止,所以,我從沒有得到過人家所說的那種“所有感官的全面體驗”,但我還是記住了一些“哈數”:品酒的最佳時間為上午十點左右,這個時間光線充足,而且人的精神及味覺容易集中;品嘗葡萄酒應該選用杯身薄、無色透明且杯口內縮的郁金香杯,而且一定要有4?5公分長的杯腳,以避免持拿酒杯時,手觸碰杯身,手的溫度間接影響到酒溫……跟不能通過白酒酒液的口感判斷其價格一樣,我同樣不能通過葡萄酒的口感、色澤判斷其價格。
民勤大面積栽植釀酒葡萄還是近些年的事。世界范圍內,葡萄品種眾多,除了一些特殊用途的,基本可分為鮮食、釀酒、制干三種。民勤栽植的葡萄基本上是鮮食和釀酒的。葡萄對于生長環境非常敏感,即使是同一地區,葡萄的品質也會因土壤、氣候、光照方面的細微差異而有明顯不同,尤其是釀酒葡萄。民勤年均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晝夜溫差達15攝氏度以上,相對濕度低,土質疏松,非常適宜釀酒葡萄生長。這些葡萄扎根戈壁,遠望沙峰,沐浴陽光,吮吸甘露,對于它們孕育的果實的品質,我從不懷疑。
岳父岳母經營著幾畝地的釀酒葡萄,雖然他們跟土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但對于他們,“侍候”葡萄卻是名副其實的新課題。再者,就他們的年紀及身體狀況而言,那冬埋春挖的活計的強度著實不低。葡萄的長勢很好,只要不遭遇反常的天氣狀況和經濟形勢,收入倒也可觀。老兩口自然是在它們身上耗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嚴格遵照技術員的指示,時間節點的掌握上不敢有絲毫提前或拖延,肥藥劑量的把控上不敢有絲毫增加或減少。
這幾年,每到釀酒葡萄采摘的季節,我都要從岳父那里帶來些許,去蒂、榨壓、過濾、加入少量白糖,盛至玻璃容器,密封后放置在地下室里。玻璃容器是專門從網上購置的。春節期間,拿上來招待來訪的親朋好友。受條件限制,汁液發酵不夠充分,與其說是粗制的葡萄酒,還不如說是略帶酒精味兒的葡萄汁。雖然口味有所欠缺,但就綠色天然這一點,還是可以拍胸脯的。
“三分釀造,七分原料”,葡萄酒行業競爭的基礎是原料的競爭,“好酒出自好產區”,這是葡萄酒業界的共識。各地客商瞅準了民勤的區位優勢和光熱資源,看好了民勤釀酒葡萄的品質,蜂擁而來,搶奪先機。我對釀酒葡萄及葡萄酒酒莊的真正了解開始于天馭酒莊,緣起于一次采風活動。時值冬季,我們無法在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里見證碩果累累,但在寬敞幽靜的恒溫酒窖里,當我撫摸著那些包含著靜靜等待、靜靜蛻變的耐心和韌勁的酒瓶時,我能夠體察到葡萄酒產業的蓬勃朝氣,我堅信,有葡萄酒琥珀色酒液的輝映,民勤綠洲必然有一個光鮮燦爛的明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