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北京有座沿河城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高原水萱 字號:【

  出了西六環,沿著109國道一路向西。

  目的地,是永定河邊一個名叫“沿河城”的地方。

  來時做了功課,大致了解到沿河城是京西明清時期的一處屯兵要塞,因緊鄰永定河,故名“沿河城”。想來那斑駁的城墻與坍圮的殘垣,當是飽嘗了歷史的烽煙,沉淀了無數的故事。于是剛得空閑,便急不可待地奔它而去。

  自門頭溝區軍莊鎮起,109國道與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便有如姐妹,在好幾十公里長的路段攜手相伴,忽左忽右,一起在山谷中旖旎綿延。此行恰逢門頭溝境內100多公里長的永定河40年來首次全線通水,曾經干涸的河道碧波涌浪,再現昔日浩渺風光,一路行來,便開了眼界。但見流水湯湯,綠柳依依,山花灼灼,村莊點點,田園處處,襯以藍天白云,所在皆是盎然的春景與美意。

  過了雁翅鎮珠窩村,因著導航的指引,我們與永定河暫別,沿109國道繼續前進。又在齋堂鎮的高鋪村告別109國道,順著S211省道向北,緣山而行。

  望向車外,白色的山杏花開滿了山野。一路走,一路觀景,便覺得沿途所見的春天猶如一杯入喉即辣的烈酒。雖則永定河谷也有著“千里鶯啼綠映紅”的南方一樣溫潤的勝景,但四圍的山上,因為干旱少雨的氣候原因,稀見松柏之類的常青樹,也少有其他大樹,這使得燕山運動對山體造成的各類褶皺隆起清晰可見,且被覆滿其間的尚未發芽的灌木蒙上了一層撲撲的灰色。這沉悶的灰色間,縱有山杏開得熱烈,也難掩那磳磳石碐所展現出的一派蒼涼與貧瘠。又干又硬的山石上挺出的春天,瞬來瞬逝,以其悲壯的生存方式擊打人心,可不就像酒一般的濃烈?

  好在路邊掩映在田園與花木間的村莊,紅瓦灰墻,展現出了人間煙火的脈息,還是能給人以寬慰與溫暖。有個郝家村,幾戶人家,依山而建,小巧別致。有個白虎頭村,曾在此出土過一件金代漢白玉石雕臥虎,文物遺址皆豐。還有個牛戰村,古宅古巷保存完好,也是極有歷史。惜乎路途匆匆,皆不及細看,記個村名就過去了。

  峰回路轉,便看到了一片拂地的綠柳,在灰白的群山間,清新亮眼。直覺告知,我們將與永定河再度相逢。這也就意味著,我思慕已久的沿河城,到了!

  來不及去看自然風光的河,先觀人文歷史的城。

  在西門外的小廣場下車,迎面一個拱形的門洞。抬眼看,門洞上方刻著“永勝門”三個朱紅的大字。城門樓子早已無存,但磚石結構的厚實墻體仍然十分堅固,使這門洞看起來頗有幾分神秘,像一條時光隧道,通聯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走過這條時光隧道,沿著斜向上方的石板街道前行,不多久,便來到了城里最敞亮的地方——戲臺。在北方,戲臺往往是鄉村的文化中心,是民間精神的寄托處。能修了戲臺唱大戲的,都是要津之地,最起碼也是經濟富庶的大村。沿河城的戲臺保存基本完好,兩根朱紅色大柱子立在一米五高的石階上,撐起頭上的懸山卷棚頂,顯得氣勢非凡。柱枋間的彩繪雖然年深日久已斑駁脫落,從其殘余的色彩上,也還是能想見當年的榮光。

  與戲臺隔著小廣場相望的,是一棵參天古槐。綠蔭尚未覆上枝頭,那繁茂虬曲的光枝,在藍天下圈出一片滄桑,仿佛晾曬著它一直見證著的沿河城數百年的風雨故事。樹下的凳子上,坐著幾位本城老人,一邊曬著太陽一邊閑聊,偶有游客問路,就熱情地給予指點。他們身上透出的那份安詳與閑適,仿佛歲月從未曾來過也從未曾消逝過。

  史書記載,沿河城原有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但只有前街與后街留存至今。城中指示牌上標明的某地某處,有些遺址尚存,有些則只能通過名字去想象。比如營房、小校場等,已成為民居;而那尊高約尺許的水神鎮海候,也只有從老人們口中去領略它的風采。

  離開戲臺走進街巷,無論是墻上墨跡褪淡的標語,門楣上脫落的朱漆,還是窗欞上微朽的雕花,無一不暗示著昔日的熱鬧與喧嘩,雅致與文秀,顯現出沿河城雖是屯兵之地,卻也是文化之境。一座玲瓏的小城,文武皆有,內外兼修,只看這戲臺,這古槐,這老街,這遺風,便可知了。

  沿河城不大,行不多遠,就到了東門。東門原名“萬安門”,20世紀60年代被拆毀,現今修補的東門巍則巍峨矣,卻與周邊老城墻頗不相宜,總歸是少了很多歷史人文的況味。

  出東門,順著修整一新的道路來到河邊。河灘上,百十株大柳樹拔地而起,樹冠相屬,枝柯參天。這就是我們來時初見的那片蕩人心扉的綠了。而更蕩人心魄的還要數柳林邊那湯湯而來的永定河。我雖曾與永定河數度相逢,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豐沛的河水。這冷冷的水聲,這奔騰的氣勢,使它終于名副其實,成為一條北方的大河了!

  柳林間臥著許多渾圓如鐵的大石頭。勤勞的沿河人利用永定河肥沃的淤泥,在石縫間開辟出了塊塊菜園。這時節雖是早春,蔬菜還未長成,但籬笆整齊,畦壟有致,可見主人早已是下了一番工夫,只等著數日后來歆享勞動的碩果。

  再從西門進城。在戲臺對面的老槐樹下,得幾位老人指點,從一個頗為隱秘的地點爬上了北城墻。城墻東西長約420米,南北長約300米,周長約1100米,皆以鵝卵石與條石砌成,堅固無比。墻頂平整,寬可行車。其中面向永定河的北墻呈直線,東、西、南三面則依山勢而建,雖不甚規整,卻具有極強的防御性能。惜乎歲月流蕩,很多防御設施早已無存,只有北墻上,還殘留幾塊垛口。

  撫摸著殘墻上參差出露的鵝卵石,憑垛遠眺對面陡峭險峻的大山和山下奔涌前行的永定河,對沿河城建造者們的敬意油然而生。永定河自北向南而來,在沿河城西邊折了一個彎,匯合了一條溝谷支流,又自西向東而去。無論是沿著永定河,還是沿著它的支流西行北去,都可通往塞外大漠;西南方向翻過山去就是京西古道要沖齋堂川;順流而下則直達京師。這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虎踞龍盤之地,其拱衛京師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有明、有清一代,這里都是雄兵把守的邊關重鎮。而且,這座鐵堡堅城建成之后,附近的山民便陸續搬來城中居住,士民“平居不復憂盜,即一旦有緩急,急入城堡憑堅城而守,據河上流為天塹,而壯士挽弓赴敵,人人自堅無忌,西扼虜,東輔諸君國,燕臺易水之間可高枕無憂矣”, 漸漸五業興旺,人煙輻輳,成為一時的繁榮之地。

  然而,再堅固的城池,也沒能抵擋住強盜的覬覦。因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與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沿河城遭到了八國聯軍中的德國鬼子的燒殺搶掠,致使城內恢宏一時的下衙門毀于戰火,后雖由當地財主出資重建,卻再也不復昔日雄姿。這固若金湯的城墻,不僅記錄了歷史的坎坷,也塵封了生活在這里的每一代人的悲歡離合與苦樂榮辱的陳年舊事。

  從城墻上下來,我深深感覺到,自己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上。但榮光與恥辱都已成為過去,如今的沿河城安閑地相伴著永定河,把所有的一切都珍藏在了山河的靜穆里!

  雖只是兩三個小時的尋訪,浮光掠影,不及深掘,但沿河城已然成了我揮之不去的記憶。我來此地,不單是為尋幽訪古,其實還另有一個小心思。我的家鄉,也叫“沿河城”——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府所在地。縱然此沿河非彼沿河,卻又著實有些相似之處。兩城皆有悠久歷史,均是遠古時代就有人居住;兩城皆是據河而立,北方的沿河城依憑著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南方的沿河城依憑著貴州的母親河烏江;兩城皆有特殊背景,北方的沿河城是明清時的邊關重地,南方的沿河城是唐宋時的羈縻府州。一樣的地理形勝,一樣的歲月滄桑,一樣的過目難忘!

  從南方的沿河城到北方的沿河城;在北方的沿河城想念南方的沿河城。人與環境的緣分有時就是這樣的奇妙。如同一個遠游在外的人,見到同姓本家便會倍感親切,私心里,我也把北方的沿河城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了。

  告別沿河城踏上歸途,經過位于石景山區的長安街西延長線復興路時,一副對聯應景而得:

  南沿河,北沿河,南北沿河守河沿,

  東長安,西長安,東西長安定安長。

  平仄對仗雖不工整,卻契合我的心意。隨手錄下,且將它作為此行的總結吧!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