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塔川的秋天更綿長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應松 字號:【

  在皖南的清山秀水中,散落著這樣的村莊,一幢幢粉墻黛瓦的百年老屋錯落有致地鑲嵌在寧靜優美的大地上,屋前,是一灣靜靜的水面。水中,漣漪婆娑蕩漾著屋宇的光影。這里是聞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黟縣宏村所在地,宏村的芳鄰便是國家級的安徽塔川森林公園,在原安徽木坑竹海省級森林公園基礎上改、擴建而成。

  塔川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黃山西脈延伸部,現有四季常綠植物134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29種,百年以上古樹達448株,園內百公頃烏桕、楓香彩葉樹簇擁環抱。塔川村作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地處公園核心位置,有近800余年歷史,擁有各類明清古建筑41幢,水口林1處,古樹群6處。木坑竹海位于公園東北面,面積800公頃,縱深數里滿目皆綠。這些自然遺產與協里村美輪美奐的田園風光、環抱波光瀲滟的奇墅湖一同鑲嵌園內,形成了山、水、古村落、古樹群交相輝映的生態景觀,十分獨特,尤為珍貴。公園內峰嶺云集,林木蔥郁,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達90.2%,負離子含量高達32500個/每立方厘米,細菌含量僅為國家標準的15%,地表水、土壤質量常年達國家一級標準,塔川公園的絕佳生態成為世界游客康體養生的圣地。

  公園內的宏村鎮塔川村,是黟縣眾多人文積淀厚重的美麗自然村落中一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塔川村依山而建,飛檐翹角的古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寶塔矗立在山谷中,此為“塔”之來歷。一條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過,給小村帶來一脈靈氣,此為“川”之來歷。合起來,即為“塔川”。村口及周圍地帶多植烏桕樹,且古樹參天,每到秋季,滿山樹葉色彩斑斕,從黃、淺紅到火紅極富層次,粉墻黛瓦掩映其中美輪美奐。正是塔川擁有的自然森林景觀資源和人文、地理、水文、天象等風景資源品質一流,“森林 + 水+古建筑 + 田園”組合景觀十分獨特,使塔川秋色與四川九寨溝、新疆喀納斯和北京香山并列為中國最美四大秋色。

  塔川的秋天在每年11月初就會到來。塔川的主要樹種烏桕樹,葉子比楓樹紅的要早,但葉子并不是一下子全紅起來,是有個過程的。樹齡不同導致葉子變色時間不同,樹木地理位置不同導致陽光照射時間不同,同一棵樹的向陽面和背陰面陽光照射時間也有很大差異,所以樹與樹之間,同一棵樹的不同葉子之間,由綠變黃或由綠變紅,以至于最后落葉的時間都不盡相同。樹上五顏六色的葉子,再配上好的天氣光影,就可能“創作”出絕佳的攝影作品。因此,為讓塔川秋意留得更久,園內已經補種1000余棵不同樹齡的烏桕、銀杏等樹種。為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文化品質,拓展生態旅游內涵,黟縣在創建塔川國家森林公園期間,按照園區自然生態條件,對森林公園實施林相改造:依次實施了烏桕彩葉林保護發展工程、塔川景區竹類面積控制工程、馬尾松天然林保護工程及榿木人工林逐步替換工程,不斷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持續提升多色彩、多層次、多功能的自然生態景觀。這些用于塔川森林公園環境提升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的大手筆投入累計達6000多萬元,塔川雖是一個只有43戶居民的小村,但每年四季攝友、寫生族等游客熙熙攘攘,民宿家家爆滿,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2016年春季縣里投資新建的一座無動力污水處理站開始運行,整個處理終端也建成徽派風格,保持了與周圍景觀的協調一致性,再加上出水口排出的汩汩清流沒有丁點異味,已經成為農業灌溉用水。許多游客還以為污水站為新設景點,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相鄰的塔川“姐妹花”、聞名遐邇的黟縣宏村鎮木坑村位于縣城北部15公里處,木坑本是一個建在半山、藏于一片茂密竹林里的,僅有24戶農家的無名小山村,后因奧斯卡大片《臥虎藏龍》在此拍攝而聲名大噪,引來眾多游人。有投資公司抓住商機,把山野竹林一圈變成收費的景點。山腰間的木坑村人家,徽派特色黑白瓦,階梯狀錯落有序間或炊煙裊裊,竹林小徑上孩童嬉鬧雞犬逗趣,好一幅桃花源里桑竹美池之山居圖。看漫山竹林郁郁蔥蔥,靜謐祥和令人心曠神怡。筆者去年秋季來到木坑時,發現古村早在2015年即投入中央環保專項資金80萬元在山腰中建成一座污水處理站。管網在高低起伏、質地堅硬的民居山石中開挖穿洞,連接各家衛生間管道收集匯聚后再引流到半山腰處理。這種治理模式有效解決了污水直排污染問題,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山下飲用水源地奇墅湖中,增色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世外桃源”國家級塔川森林公園。

  黟縣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傳統村落承載著徽風皖韻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和不老的鄉愁等,維系著中華文明的根,系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和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區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保護為先的前提下,作為生態康養休閑游重要基地的國家級塔川森林公園的重塑與再造,正與西遞、宏村古村落人文觀光游互為補充,成為黟縣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畫里鄉村”增添更加迷人的魅力!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