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回收站變身“小而美”黨建園地
昔日廢品堆積成山的回收站,如今成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驅車走在101國道旁,見到密云區程家莊村路牌后拐入環村路,映入眼簾的是規整的街道、整齊劃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圍欄。沿路向里走200米,便可看到行車道旁用綠化帶隔開的一條寬4米,長1000米的紅色人行步道;緊挨步道的是一處集休閑、人文、景觀于一身的黨建園地,不時有村民置身其中,觀賞綠植,瀏覽文化墻,一派和諧的景象。
然而在以前,這里優美的景色還只能用“沒法下腳,沒法睜眼”來形容。王立軍是土生土長的程家莊村民,說起黨建園地的建設他感觸頗深,據他介紹,公園所在地原來是兩個在村里已經存在多年的廢品回收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隨處都是,并且越堆越多,使得本就不寬的環村路也越來越窄,出行的不便和夏天難聞的腐敗氣味讓村民苦不堪言。
為此十里堡鎮與區、鎮多部門聯手“出拳”,對原有的兩處廢品回收站進行了徹底清退和拆除,在原址上開工建設黨建園地。新建的黨建園地以宣傳黨建文化為主線,黨的光輝歷程、新時期治國理政、廉政警示教育等先進思想文化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黨員群眾面前。同時一條被粉刷成紅色的千米人行步道,既顯眼突出,又與公園主題相得益彰。
“以前村民吃完晚飯都到101國道的輔路上遛彎,過往車輛很多,加上夜晚視線不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王立軍說,建成黨建園地后,公園里小坐、散步的村民多了,行車道入口處還特意安裝了阻擋裝置,禁止大型車輛通過,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同時,村里安排4名保潔員每天對園地進行衛生清掃,保證園地環境時刻干凈整潔。
黨建園地的建設,真正實現了對臟亂污的治理,村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垃圾分類進行時 黨員先行當標桿
在檀營滿族蒙古族鄉,垃圾分類已默默實行多年,但很多居民對于垃圾如何分類、投遞至何處還存在很多疑問。
去年4月,一場別開生面的聯誼會在檀營滿蒙文化園內舉行。“踐行垃圾分類,共建美麗檀營”北京環衛集團城礦資源公司機關支部與檀營街道支部共建啟動儀式的開幕,促進了檀營各社區黨支部更加充分地發揮黨建引領地區建設的先鋒作用,引領更多的居民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踐行垃圾分類,將檀營鄉的垃圾分類工作帶入新篇章。
其實在這場聯誼之前的2017年10月,在密云區城管委的支持下,北京環衛集團便選定檀營地區7個小區作為試點,開展了生活垃圾“互聯網+智能分類”服務,建立垃圾積分獎勵機制,在社區內,通過黨員帶頭的方式,引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踐行綠色生活。
試點社區的居民只需辦理一個專屬積分卡,而后在處理家庭垃圾時,按照不同類別進行打包裝袋,貼上特制專屬二維碼,再投放至社區中設置好的回收柜中,即可完成一次積分。大件垃圾如電器等,居民還可以享受上門回收服務。不同類別的垃圾,積分數量也不同,居民可以通過下載軟件對自己的積分情況進行查詢。北京環衛集團還會定期到社區,為居民辦理積換禮活動,讓居民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這個服務特別好,讓我知道了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有害垃圾,貼個小標簽,還能得積分換米、油,既實現了環保,還能得到實惠,以后我會堅持做好垃圾分類的。”檀營社區居民高海英說。自積分服務開展以來,北京環衛集團擺放垃圾回收設備近500臺、投入社區運輸車7輛、吸引檀營地區3000余戶居民注冊參與。行走在檀營鄉的社區內,干凈整潔的社區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延續至今的垃圾分類習慣得到良好保持,居民素質顯著提高。
鼓樓街道銀河灣社區門口,一位居民正在將一捆廢舊書籍放入標有紙張的分類垃圾箱內,電子顯示器顯示重量1.1公斤,積分88……紙張垃圾箱旁還有塑料、金屬、玻璃3個被清楚標明的分類垃圾箱。
鼓樓街道在該社區試點推行垃圾分類,通過與北控城市服務集團合作,在社區內設置多點位、多類別智能垃圾分類箱。從此,社區90%以上的居民開始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徐海東一家三口居住在銀河灣小區6號樓,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開始時,居委會和垃圾分類運行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來到他家,耐心向他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和參與辦法,并免費為其辦理了智能垃圾分類積分卡。從那以后,徐海東一家成了垃圾分類的積極參與者,每次都將垃圾按照玻璃、金屬、塑料、紙類、有害、織物、廚余等類別進行分類,然后通過掃描積分卡上已綁定的二維碼,將垃圾投放到分類垃圾箱內。
除社區門外的4種分類垃圾箱,居住區內還設有1處有毒有害垃圾箱、1處紡織物垃圾箱、10處廚余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等共8種類別的垃圾箱,并設有一個可以隨時積分換禮的專用智能柜機。“以前所有垃圾都一股腦兒地堆在一起,既不美觀也不環保,現在這個智能垃圾分類箱,每一種都特別清楚明白,我們只要按照標識投放,就能實時獲得積分,還能隨時換得禮品,既方便了居民,也美化了環境,感覺自己的生活質量都提高了。”徐海東笑著說。
在鼓樓街道,智能垃圾分類箱在居民中得到了支持與認可,鼓樓街道也將進一步加強宣傳,逐步在街道全面推廣,讓垃圾分類入民心、見行動,切實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蒸汽清洗車登場 6小區 迎來清潔新時代
在果園街道密西一期的道路上,出現了一臺以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型清掃車——高壓沖洗車。它的出現帶給果園街道更加干凈清潔的容顏。車上沒有大掃帚,取而代之的是高壓沖洗水槍和霧炮機、手持吸塵器。環衛工人正手持水槍對著地面進行沖洗,沒有了塵土飛揚,居民感到社區環境更加清新。
果園街道密西一期是密云區大氣污染精細化治理工作試點單位之一,密西二期、密西三期、濱河園小區、濱河麗舍、綠地花都等5個小區也是試點單位。為有效降低道路揚塵造成的環境衛生污染,果園街道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改變傳統清掃方式,轉而采用加強濕式沖洗+吸塵+人工撿拾垃圾的新型組合清潔方法,對試點的6個小區進行分時段、分步驟地強力清掃,確保各小區道路、路面與路緣石接縫處、樹木及樹坑保持干凈整潔,不揚灰塵。
如今穿梭在密云區的大街小巷中,整體人居環境已大變樣。沒了亂堆亂放的垃圾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垃圾分類箱;沒了露天垃圾場,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垃圾處理站;沒了污水河流的河道,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渠塘。在密云的鄉村中,景色隨處可見,花草樹木越來越多。隨著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一步步踏實穩進地開展,好一幅青山綠水的生態畫卷在密云徐徐展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