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下一頭野生牦牛沖刺而來,毛發亂舞、塵土飛揚,仿佛下一秒就能將鏡頭外的拍攝者撞飛到百米開外??這是林根火拍攝的《怒發沖冠》,也是這張照片斬獲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獎,還是這張照片,讓我們拼湊出了林根火的輪廓:一個建筑公司老板,7次進藏拍照,國內近距離拍攝到雪豹的極少數人之一并參加國際雪豹保護大會。2019年春天,他將再赴羌塘無人區,和朋友一起拍一部紀錄珍稀野生動物的紀錄片。
結緣攝影
47歲的林根火,在杭州有一個自己的建筑公司。除了做生意,他還是個“文藝老男孩”,寫得一手漂亮文章,經常在報紙雜志上發表。2011年接觸攝影,初時他與很多人一樣,只不過是拍照留念而已。
2012年秋天,林根火初次自駕入西藏,那里獨特的自然之美深深折服了他。尤其是當他晚上八九點鐘登上珠峰2號大本營時,恰逢落日,雪山之上一輪紅日緩緩下沉,落霞與天光云影共珠峰,那種大美無法形容,他被震撼了,馬上拿出相機記錄下這壯觀的一幕。可是,不管他怎樣調整角度,怎么拍,都感覺完全沒有記錄下他心中的震撼。直到太陽落山,也沒有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最后只好垂頭喪氣地下了山。
再看同行的一位專業攝影師拍出的大片,氣勢磅礴,美輪美奐,令林根火驚羨不已,強烈激發了他學攝影的興趣。2013年,他開始買來各種攝影的書籍,認真鉆研起來。看了一些歐美著名攝影師拍的火山,在非洲草原上快速奔跑的野生動物后,林根火頗感震驚,他想如果能玩轉專業相機,拍攝一些珍稀動物的照片搞影展,也可以提高人們的野保意識!于是,他決心做個自然攝影師!
鏡頭轉向藏區
最自然的攝影地在他心中當屬青藏高原。幾年來,他先后7次自駕,到西藏高原探險。
2014年,林根火遇到了一群奔跑的藏野驢,場面很是壯觀。他興奮地說,“藏野驢外形似騾,體長可達2.6米,體重約250公斤。多棲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亞寒帶。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它們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后來這組圖片先后在《環球人文地理》等多家雜志刊登。
2015年,林根火在藏北與一頭高大的西藏棕熊遭遇到,當時熊也發現了他,雙方對峙了一陣后,好在熊主動后退幾步,溜了。直到看不到粽熊,林根火才舒了一口氣。“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猛獸,熊的體型和爬坡的敏捷,著實讓人印象深刻,深感恐懼。”
2016年10月,林根火在阿里地區的冰川上,巧遇一只曬太陽的雪豹,有幸成為國內能保持近距離并清晰拍攝到雪豹雄姿的極少數人之一。林根火說,我國雪豹數量約為2000?2500只,數量占全球50%以上。國家十分重視對雪豹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已建立26處自然保護區,覆蓋了50%以上的雪豹棲息地。
2017年2月,羌塘無人區讓林根火非常感興趣。它位于藏北,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也是這個星球上除南極和北極外,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三極”,堪稱“最難到達的地方”。這里的野生動物大多是青藏高原獨有的瀕危品種,包括藏野驢、藏原羚、西藏棕熊、黑頸鶴、雪豹等。
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家在羌塘建立了一個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僅次于格陵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護區。眾所周知的可可西里,正是羌塘的一部分。這里只有春季和秋季可以進入,冬天溫度可能降到零下40攝氏度,冰雪覆蓋,幾乎寸步難行。夏天太熱,河水太大,有的河床最寬可達1000多米。
從朋友特意送給他的一本書中,林根火看到,1899?1908年,世界著名探險家瑞典人斯文·赫定,曾經3次穿越羌塘,途中牦牛輜重隊損失了大半不說,還有多名隨從喪生。因為無人區地形復雜,危機四伏,家人百般勸阻,都不愿讓他去冒險。林根火執意決定去挑戰一下!在羌塘,他用作品說服了有關部門,雙方做出約定,允許他進無人區拍照,但林根火的攝影作品當地政府可以免費使用。最終,當地政府考慮到過于危險,貿然進去恐怕兇多吉少,還給他派了向導。
這次與林根火同行的還有好友老馬。他們開一輛越野車,晚上睡帳篷,每天天剛亮就出發。一天上午,他們穿越在沙丘、火山石堆以及山丘間,有一種仿佛遠離地球的飄逸感。過河時無意回頭一望,云層間突然顯現出了海市蜃樓的幻景,蔚為壯觀。林根火感嘆,“大自然的瑰麗與迷人,在羌塘體現得淋漓盡致。”
就這樣,林根火和同伴一頭扎進了茫茫無人區。令他們驚訝的是,這時的羌塘氣溫很低,有點滴水成冰的味道。盡管林根火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還是因寒冷和干燥導致皮膚開裂,在羌塘的那些天,他的嘴唇和手指幾乎每天都會淌幾次血。弄點吃的也不是件容易事兒,為了暖身,他們自帶了高壓鍋,還向當地村民買了大白菜,不過往往大白菜拿出來都成了冰球。有時候就吃牛肉干和罐頭,以此補充熱量和體能。
這次行程,林根火一路拍攝了《羌塘自然風光》等極佳作品。
博出全球攝影大獎
2017年3月18日,林根火在羌塘的昆侖山附近,發現了一頭正在吃草的野生雄性牦牛。當天天氣稍顯陰沉,雪山、土地與牦牛這樣絕佳的搭配,讓他毫不猶豫地舉起相機。但牦牛一下就被激怒了,只見它撒開蹄子就向林根火他們沖奔而來,兩人一下子驚了,趕快往車上跑。這頭有1噸重的牦牛,距離他們大概100米,沖上車的那一刻,車和牛的距離不到60米。
就在爬上車的一瞬間,說時遲那時快,他轉頭朝著飛奔而來的野牦牛,又是“咔嚓咔嚓”幾下。而當時,野牦牛距離車尾才5米遠,老馬駕車將油門踩到底,飛似的逃去。因野牦牛脾氣暴躁又力大無比,如果兩人再晚幾秒,整輛車都會被踢翻過去。
車子一直開到看不見野牦牛的影子,林根火和老友才松了一口氣,當林根火回翻照片時才發現,這一切都值得:野牦牛豎直了毛發怒氣沖沖奔騰而來的狀態,被拍得淋漓盡致,而背景正好就是那連綿的雪山!
10月,這張名為《怒發沖冠》的作品,參加了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冰川下一頭野生牦牛奔跑騰空沖奔而來,毛發亂舞、塵土飛揚,仿佛下一秒就能將鏡頭外的拍攝者撞飛到百米開外,又好像直奔觀眾要沖出畫面,具有很強的臨場感與戲劇張力。《怒發沖冠》也因震撼力十足,獲得2017《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自然類優秀獎。這也讓林根火一下就“火”了!其作品受到國內外許多媒體關注。
2018年9月4日,國際雪豹保護大會在深圳召開,200位來自俄羅斯20等多個雪豹分布國的政府官員,以及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專家應邀而至,并通過了《全球雪豹保護深圳共識》。身為中國動物保護協會資深會員的林根火,作為特邀嘉賓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期間,“雪山之王——中國雪豹保護攝影展”同時展出,展出的作品有雪豹圖片、標本和雕塑。大會現場和攝影展大廳的主背景圖,用的都是林根火拍攝的雪豹攝影作品,這些照片,真實生動地展示了雪豹的生存狀況及保護成果。
為更好宣傳野保理念,2019年春天,他將再赴羌塘無人區,準備和朋友一起拍一部紀錄當地珍稀野生動物的紀錄片。
如今,林根火的攝影作品已在《森林與人類》《華夏地理》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1000多件,參加各類攝影大賽20多次獲得大獎,成為出類拔萃的自然攝影師。“沒有家人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功。”說到太太和朋友們的支持,他語調中充滿了柔情。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