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離城并不遠。一路蜿蜒,一路風沙,含風飲沙30里,就來到了小村邊。到了這里,你或許會明白,為什么北方多風多沙。公路旁,一排楊樹彎彎曲曲伸向遠方,枝葉稠密,綠蔭如蓋,卻也抵不住北來的風。從公路到小村,再難覓得一株綠樹,只有綿綿展展的沙土地。或平鋪如毯,或隆起如丘,光滑鮮亮,像用極柔的撣子輕輕拂過,了無痕跡。風從樹林間穿過,在這荒蕪之地作勢,推移沙土,卷起沙粒,攪得漫天昏黃,小村便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沙土地瘠薄,在小村人心中卻是寶。小村缺水,即使有水,也漫不過高低不平的沙丘。沙土地最宜種花生,花生耐旱。春節過后,日子就在默默等待中捱過。過了嫩柳催芽,過了槐花凋落,過了布谷聲歇,直到過了新麥入囤雨水也不見蹤影。小村人并不急,他們知道,老天不厚待他們,但也決不虧待他們。雖然誤了農時,但絕誤不了農田。沙土地里的花生很白,白白亮亮的像胖小子。村人們照顧它們勝過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旁哭鬧可以不理,卻不能丟下身邊的花生。這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的希冀。
小村周圍原也蓊郁一片,漫坡遍野是梨樹。春天,梨花放白,香飄小村,醉了屋舍,醉了炊煙,更醉了小村人。我常閉眼想,一片梨花海圍住小村,小村便是梨花島。這時,最喜的是孩子。他們跑到梨樹下,用木棍或石子敲打樹枝,雪樣的花片翩然飛舞,他們在花雨中嬉戲打鬧。梨花落凈,大人們該剪枝了。梨樹如小孩,也需要打理,去掉冗枝,修成正果,不然,一年會累壞,下年將減產。然后還要打藥,打上四五遍。正是盛夏,揮汗如雨,卻不能偷懶,否則將誤時機。秋天,果實累累,墜彎枝丫。村民們既高興又煩惱,正趕上秋收,地里成片的莊稼亟待收割,怎么辦?放心,大伙兒心中自然有數,孰先孰后,早已安排妥妥當當,雖然勞累,卻也樂此不疲。
一條鄉間小路牽出了小村的模樣。小村的外圍屋舍儼然,錯落有致。紅磚碧瓦,朱門彩窗。這是最近幾年建起的。拆舊蓋新是頭等大事,馬虎不得。要給孩子娶媳婦,要在這里住上幾十年,或是幾輩人。所以,沒錢也要蓋(況且,現在人們手里都有倆錢),要蓋得現代,蓋出幾十年后的模樣。因此,小村里面就是新舊混雜,不見統一了。新房鶴立,老屋萎靡,但都生活著一家自在人。
小村多小街。小街不規則,或旁逸斜出,或曲徑通幽,或山窮水盡,或柳暗花明,如條條絲縷織就的網,而我家就在網中央。前后兩進的院落,每天都會忙碌著兩個身影,他們就是我的父母。我和妻曾請他們到城里住,沒住幾天,便要回去。他們心里不踏實,時刻惦記著鄉下家里那幾口豬,幾只雞,幾畝地。我也時常回家小住。清晨起床,見母親在做飯,父親在掃院,而他們的褲腿處都濕漉漉的,隨時都可能滴下水珠兒來。原來,父母早趁了清涼,忙完了地里活。這就是我鄉下的父母,一刻不曾停閑,日夜操勞。父母的勞作,也是小村村民的縮影。他們一如我的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最大的盼頭就是,吃過晚飯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幾圈麻將,摔幾把撲克,把白天的勞累也統統甩走,第二天依舊早起晚睡。
小村不大,彈丸之地。站在村南咳一聲,村北有回音;站在村中跺下腳,全村都顫悠。所以,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會有人不請自到,幫忙張羅。現在,村里都有了“一條龍”,并不需要多少人手,但這卻是面鏡子,能照出每家的人緣好壞,面子大小。小村也是一個濃縮的社會,也有人情世故,也有禮尚往來。你給我出多少份子,我回敬多少;你給我出多少力,我也會量力而行。村民們就是這么實在,不會轉彎彎。每到秋后,兩家或三家結成對子,你有車,我有人;也有沒車沒人的,但有面子,也會有人幫忙。秋收季節,便在幾家人的歡聲笑語中悄然度過了。
小村很普通,也很自然;小村很忙碌,也很快活。它時常牽我心,撩我意,邀我回村看看。我便在魂牽夢繞中,來到了小村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