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京東的兩個小鄉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大力培育鄉村新業態,探索出一條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振興之路,實現了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讓村民們在鄉村振興中收獲了更多的幸福。
喜看收獲富鄉民
驅車一路向東,沿著整潔的道路向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行駛。路邊松樹的墨綠與紅色的中國結相映成趣,遠方的大山與近處的麥田遙相呼應,為冬日的西營村添了幾分嬌俏與靈氣。
陽光大好,西營村大桃園里,一行行整齊的桃樹沐浴在暖陽下,如衛士般守護著這個寧靜的村莊。曾經讓村民孫淑鳳操過不少心的2畝多地正是在這片桃園內。“以前自己種地,擔心冰雹,擔心收成,擔心不好賣,辛苦不說還費心。”但是現在,孫淑鳳再也不用發愁這些問題了,“自從我們家2畝多地流轉給合作社后,每到年底就能拿到分紅,比以前踏實多了。而且,我還在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資能有3000左右,生活比以前寬裕多了。”
孫淑鳳的心聲正是該村推行土地集體流轉的初衷。近年來, 西營村不斷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模式,1050畝耕地僅有40畝在個人手中,其他均已流轉回村集體,統一承包給合作社或企業從事標準化、規模化、高端化果木種植,并創新“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三位一體果品經營機制,實現了土地高效集約經營,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西營村村支部書記王忠介紹說,三位一體果品經營機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將土地租賃給合作社,前3年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3000?4000元,第4年后按純利潤進行分紅。另一種是由村集體經營的合作社,按照純利潤進行分紅,果農可到合作社打工。目前,這兩個合作社已吸納了50余人就業。
三位一體果品經營機制實現了大桃種植“六統一”,果品品質有了顯著提升。2012年西營村有機桃園被認定為“北京名優果品出口示范園”,2015年正式獲得有機食品認證。如今,產品成功打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華聯、麥德隆等417家連鎖超市。產業發展了,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的收入也實實在在提高了。“目前,果樹種植實現畝純收入1.4萬元,土地流轉費、分紅、工資等收益,我們村人均年收入約2.7萬元。” 村支部書記王忠說。
在距西營村十幾公里以外的順義區柳莊戶村,結合自身的資源,走出了一條與西營村截然不同的產業振興之路。
柳莊戶位于順義區東部,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村莊,歐菲堡酒莊、葫蘆藝術莊園、戶外垂釣園串聯起了柳莊戶村1000多畝的村域面積。與西營村相同的是,柳莊戶村民同樣將土地流轉給集體,集體再將土地租賃給企業。不同的是,該村走的是民宿+農業旅游的路徑,用土地+空閑農宅筑起梧桐樹招來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引進歐菲堡酒莊、“分享收獲”農場以及順旅集團民宿觀光項目,建立北京葫蘆藝術莊園??全村的文化旅游品牌日漸響亮,逐漸形成集觀光采摘、農耕體驗、餐飲、垂釣、國際交流、藝術體驗為支柱的產業體系,分散在產業體系中的各個企業,也為村民提供了40多個工作崗位,并通過具體項目帶動了14戶村民致富。
看似尋常最奇崛
深處大桃之鄉的西營村,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大桃為主,櫻桃、蘋果、梨等多種有機果品種植的現代農業產業強村。發展成果的取得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一帆風順,這背后正是得益于黨支部的引領。村支部書記王忠說起了其中的一件事兒,“就拿土地流轉這事兒說吧,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不太理解,工作開展起來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是我們黨支部頂住壓力耐心做工作,黨員們也充分發揮帶頭作用。”說實情、講道理,分析優點、算增收賬??黨員們深入村民家中反復做工作,一家家、一戶戶開始陸續將土地流轉出來,由村集體統一承包給合作社經營,而這之后,黨支部繼續跟進,對合作社的工作進行監督、組織和管理,以確保村民的權益。在黨支部的帶領下,西營村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發展,村民的生活也比之前更加有滋味兒了。
類似的情形在柳莊戶村也發生過。作為北京最美鄉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鎮,這些榮譽的取得村規民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美鄉村柳莊戶,集體利益共維護??” 村規民約共計10項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怎樣遛狗、停車等日常瑣事。但這些事村民們很多年來都形成了自己的習慣,要改變談何容易!所以,村規民約在推行過程中并不順利。作為村支部書記的李寶江為此沒少動腦筋。“老百姓會說生活這么多年了都沒受約束,怎么現在就各種約束啊?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就得不斷地想辦法去宣傳。”在這個時候,柳莊戶村的葫蘆派上了大用場,把村規民約刻在葫蘆上,并把它送到村民的家里,“送葫蘆就是送祝福,我們黨支部先將祝福送到,村民樂于接受這種方式,接下來的工作就好開展了。”一件件事、一份份情,柳莊戶村黨支部在村民中樹立起了較高的威信,黨員在群眾中有了良好的形象,黨群干群關系密切,村子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京東小村事事幽
法制文化長廊是西營村比較有特色的一條路,白色的拱形架、紅色的宣傳欄、藍色的天空,三者繪就了一幅和諧的鄉村畫卷。沿著長廊向北走,村民王永的家就在長廊的右手邊。齊整的小四合院坐北朝南,陽光透過光潔的玻璃照進溫馨舒適的客廳內,萬年歷上顯示的室內溫度透露了溫暖的緣由。王永指著家里白色的暖氣片笑著說:“以前,我們家燒煤取暖,要是買到不好的煤,每天得來回換好幾次煤,還臟還受累。現在,咱們煤改電之后,冬天取暖不但省錢了,而且更加省事兒更加干凈了。”
西營村村支部書記王忠說,“2010年以前,我們村是典型的臟亂差。這之后,我們搞集體規模化經營,很快就富裕起來了。”富裕起來的西營村,堅持“生態優先”打造良好生態基礎,2017年全村全部完成“煤改電”,2018年全村完成吊炕拆改。村里環境更美了,村民也更樂意在村里散步遛彎了。
柳莊戶村的煤改電比西營村更早一些,“我們村2014年就完成了煤改電。”帶著小孫女在村史館旁動物角看鴕鳥的王奶奶告訴記者,“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我們用電取暖都不用自己掏錢!”這實實在在的福利也正是得益于村里的產業發展。“煤改電國家有補貼,我們村結合實際情況,又給了村民額外的補貼,讓村民真正享受到產業發展的成果。” 柳莊戶村村支部書記李寶江說道。
柳莊戶村并不大,來到這里仿若進入了一個大型的園區,整齊的房屋、潔白的墻面、干凈整潔的道路、設施齊全的廣場及文化墻??給人非常棒的感受和實地體驗。柳莊戶村還有一個獨具特色的村史館,它不僅是鄉村生活的回憶展示,還是旅游品牌形象傳播的窗口,更是打造“時尚休閑,慢享順義”旅游休閑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來這里吃農家飯、住農家院、享農家樂、品味獨特的鄉村氣息,如今已成為很多城里人向往的休閑方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