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憶金豬金糧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馬洪利 字號:【

  狗吠豐年,豬迎新春,豬年祝福,豬年說豬。轉眼間,12年一個輪回的新豬年來到了,感慨之中讓我想起了20世紀計劃經濟年代,“斤豬斤糧”(金豬金糧)交“任務豬”的往事來。

  在吃“大鍋飯”的那個年代,糧食奇缺,社員們一年到頭分不到幾斤糧食,大多數家庭窮的揭不開鍋,依靠吃糠咽菜過日子。在那個依靠工分換糧食吃飯的年代,一個整勞力(整勞力就是年輕力壯的男勞力)辛辛苦苦干一天是10分工,一個工日才折合七八分錢。而年老體弱的男勞力以及不滿18歲的男勞力,還有參加農業勞動的婦女勞力都被定格為“半勞力”,忙活一天只能混“半個工”,掙5分工,僅幾分錢。忙忙碌碌地從年頭到年尾,靠工分換來的那點糧食少得可憐,還不如交一頭100多斤的生豬得來的糧食多呢。

  那時候,養豬最吃香,福利待遇相當高,那叫“交任務豬”,當時就有“搞好養豬支援國家建設,養豬積肥支持農業生產”的標語,以及“多為國家做貢獻”的口號。社員辛苦勞碌一年養一頭上百斤的豬,到公社肉食店交上“任務”后,憑著到手的“票據證明”,不僅可以按所交“任務豬”的斤兩給予“一斤豬一斤糧”的糧食獎勵,還有100斤的飼料糧作為保底添補。而且更讓人欣喜的是,在那個“走集體,大鍋飯,割尾巴”的年代,養豬戶竟然還能享受到三分“飼料地”的扶持補貼,讓養豬戶自由耕種。在那個“憑票買肉、計劃吃肉”的年代,這不能不說是對生產隊社員養豬破例的“高度重視”了。另外,養豬戶還有“工分補貼”,一頭豬可以補貼給二三百分。所以說,家家戶戶自然也就都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地下決心喂上一頭“救命豬”或“幸福豬”了。鑒于“斤豬斤糧”的金貴,也就把“斤豬斤糧”叫作“金豬金糧”了。因此,莊戶人家總是說“一個棒勞力辛苦干一年,還不如一頭豬掙糧食多。”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以生產隊為集體核算單位,社員家家戶戶都千方百計地養上一兩頭豬。養豬是農民最主要的家庭副業,春天抓上一兩頭小豬,到年底長大后,若在公社采購站順利地交上“任務”,再給物有所值地劃個好等級,不被壓級壓價,賣上好價錢的話,就可以用做來年的主要花銷,靠養豬換來的收入買布料、買油鹽、買各種生活必需品。豬價錢的界定,一般按照所交“任務豬”的肥瘦程度和總體質量劃分為等級。采購站工作人員對那些排隊挨號等待“驗級”的任務豬,都要逐一“驗身”過關,通過檢驗評測之后,便用剪刀在豬身上絞去豬毛,絞出每頭豬所屬級數的“級差”來。收豬還有“特級豬”劃價,其價格最高,但這個等級的“星級豬”卻是少之又少,幾乎沒有。交豬的社員并不奢望自家豬劃成“特級”或“一級”的等次,能給劃個二級價就不錯了,一般都是三級以下,更多的則是四五級。當時生豬的基本收購價是每斤五六毛錢,“任務豬”劃價的每個級差是五分錢左右。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豬糞是個寶,莊稼離不了,那時候沒有化肥,種地侍候莊稼以農家肥為主。生產隊里的社員主要農活就是挑糞上山,為農作物備肥運糞。所以,社員養豬除了向國家“交任務”之外,更重要的是為生產隊攢糞增加肥料,支援農業生產。為了多積肥料,多打糧食,鼓勵社員養豬,生產隊專門派社員幫著養豬戶挑土墊欄。由于喂成功一頭豬的苦勞和功勞都很大,所以總是被人另眼相看和稱贊。而且,生產隊里還要特地召開社員大會,對成績突出的養豬戶進行表彰獎勵,大張旗鼓地為養豬功臣披紅戴花,隆重表揚。

  當年公社和大隊是大力鼓勵農民養豬的,計劃經濟時代農民要向國家交“任務豬”,因為生豬不允許私自出售,必須統一交給國家,再由國家來進行分配。臨近年底到公社采購站交“任務豬”的時候,要小心伺候,生怕歷盡千辛萬苦喂大的“任務豬”有個什么意外和閃失。因為那時候交通不便,須連拉帶拽地用繩子牽著“任務豬”,步行幾十里山路趕到公社采購站(肉食店)。

  在那個吃糠咽菜的貧窮年代,喂豬確實也不容易,人都沒有什么可吃的好東西,更何況是“二師兄”呢。豬的伙食可憐的無以言表,除了刷鍋水就是麥糠、爛菜葉子、地瓜干兒,一些青綠嫩肥的雜草、野草便是豬享用的美味佳肴了。那時候,喂豬沒有像樣的飼料可言,全靠打豬草,孩子們放學后的主要任務就是上山去拔豬草,去拔豬最愛吃的灰燼菜、蓬蓬菜、馬生菜、營生菜等等。因為沒有什么“美食”可喂,所以生豬出欄特別慢,一頭豬至少要喂上一整年,甚至一年半到兩年才出欄,且也只有100多斤。不像現在一些依靠激素、添加劑、催肥藥、催熟劑、三月肥等“科學養豬法”催肥的“早熟豬”,僅用三四個月就能長到二三百斤快速出欄。不過,雖然那時候豬的生活很清苦,沒什么口福,但畢竟吃的都是些無污染、無公害的原生態“綠色食品”,豬的肉質自然是色香味俱佳,是實打實、百分百的“放心肉”。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