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這個農婦不簡單 西紅柿火遍朋友圈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錢蕾 字號:【

  人家的菜園在地里,“老帽菜園”在網上。

  北京市密云區巨各莊鎮后焦家塢村農民王曉云,頭一次知道自己的“老帽菜園”火了,是兩年前在密云城里的商場買東西,用微信支付的時候,售貨員驚訝地看著她說:“您就是老帽菜園呀!我特別愛吃你家的原味西紅柿,買過好幾次呢。”來自陌生人的由衷贊美,讓她確信自己這條電商之路走對了。

  就在這短短3年當中,“老帽”王曉云的生活發生了難以想象的改變。

  小攤販之難

  四五年前,王曉云還是在密云沙河早市擺攤的小商販,她的菜攤以出售西紅柿為主,偶爾搭配少量時令蔬菜。

  20多年來,王曉云每天早晨四五點下地摘菜、裝車,開上自己的小貨車,趕著七八點鐘顧客最多的時候準時擺出新鮮蔬菜。她家的西紅柿個兒大、汁兒多、沙瓤兒,很受歡迎。好銷路都是靠受苦換來的,露天擺攤風吹日曬自不必說,刮風下雨沒有顧客,一天便沒有收入。西紅柿不禁擱,第二天不新鮮了更賣不動。有的顧客挑選太仔細,買走三個捏爛五個,有的討價還價,買一斤饒上二兩??

  就這樣一年到頭365日奔波,一毛兩毛一塊兩塊的攢起來,全年能有兩萬多元進項,掙的都是辛苦錢。眼見著皮膚黑了,手掌糙了,比同齡人顯老了,但是所有“老農民”不都這樣嗎?王曉云沒有怨言,依然每天奔波在田間、路上。

  微時代之變

  2015年沙河早市裝修調整,王曉云的攤位沒有了。可大棚里的西紅柿不等人,成熟的時間不趕緊采摘,只能等著腐爛。王曉云和愛人老于每天在棚里澆水、施肥、剪枝,心中再多不痛快也得按部就班地干活,上門收購的價格很低,狠狠心也賣掉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好好的西紅柿爛掉。

  后來,王曉云聽說在“網上”也能賣菜,價格比收購價高不少,便尋思如何“入網”。

  當她得知區農業服務中心針對零基礎的農民開辦“電商培訓班”,便第一時間報了名。在培訓班上,老師一步步指導他們如何注冊微信、怎么拍照發朋友圈、怎么向顧客介紹自己的農產品、怎么收付款??

  已經47歲的王曉云也像年輕人一樣投身網絡空間,認真鉆研起網絡經營的門道。溫室大棚里,薄皮多汁的西紅柿被陽光照得格外通透,拿起手機拍上一張照片,寫好一段文字,再往朋友圈里一發,這第一聲“吆喝”便喊了出去。

  “第一筆在網上成交的生意,賣出去二斤西紅柿。”王曉云笑著回憶起來:“后來加我好友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微信號5000名好友加滿了,我又買了新手機繼續加。”

  當生意在手機上就能完成,路邊那個無法遮風擋雨的小攤位便不再重要。顯然,王曉云抓住了“微”時代的機會,用手機加入了電商部落。

  新農人之勤

  后焦家塢村有種植西紅柿的傳統,但在農業服務中心的培訓班上,王曉云漸漸認識到,以前的種植方法有些保守落后,跟不上時代了,亟待創新。

  經過認真考量,她決定聽從農服技術員的建議,把以前種植的西紅柿換掉,專注于兩個品種:漢姆9號和原味1號。這兩種西紅柿硬度適中,可減少運輸中的磕碰損壞,而且酸甜適度,汁多味濃,口感極好。

  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王曉云又學習了無土栽培技術,用基質取代土壤,減少了土傳病害,也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再加上采用雄蜂授粉技術,以及對溫度、濕度的合理控制,她的三個溫室大棚里總是“紅燈籠”盈滿枝頭。

  “朋友圈”中的好友越來越多,訂單也源源不斷,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訂出1000斤,今年春節期間更是收到來自東北、山西、深圳的訂單,密云小山溝里的西紅柿飛到了千里之外的年夜飯餐桌上。

  “密云的訂單我都自己去送,北京市里要是訂貨多,我也開車給送上門,只要客戶發個定位,我導航就去了。如果是外地,只能寄快遞,我就一直跟蹤訂單,直到簽收了,沒有破損,我才放心。有的時候,人家跟我訂貨,我這里沒有了,我就先說聲對不起,這是禮貌,下回人家還愿意來。”

  說起訂單、快遞、定位、導航這些詞,王曉云毫不陌生,顯然玩轉了各種實用APP,一改“老農民”的刻板印象。她說,種植、溝通、配送,每一個環節都是“電商培訓班”教過的知識,只有學會了用好了,本事才算長在自己身上。

  塑品牌之形

  從價格上看,王曉云的西紅柿并不占優勢,但她有自己的理解。“以前我就是單純種地,可現在不一樣了,我是種地加經營,是新型農民了。我做的是品質和服務,不打價格戰。”王曉云說這兩三年來,自己的銷量全靠品質和口碑,價格雖然不低,卻包含了送貨上門服務,而且保證“樹熟”又新鮮,因此顧客絡繹不絕,年輕姑娘、孕婦更是主力消費群。

  訂單紛至沓來,收益持續增加,王曉云用兩個手機攏攏賬,算下來微信里一個4萬、一個6萬待提現,估摸著一年總收入超過了20萬元。“當初注冊微信的時候,我起名叫“老帽菜園”,因為咱就是個土老帽,沒成想還真干對了,比擺攤時候能多掙10倍,擱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收入的巨變給王曉云帶來了成就感和滿足感,雖然接觸的人多了、眼界開闊了,她卻并不滿足于當前,“土老帽”一直在使勁學“洋招”。這不,談到“未來規劃”,王曉云也頭頭是道:“現在大家都挺認我這個‘老帽菜園’的,我要去注冊個商標,做出品牌,讓城里人一想吃西紅柿,就想到咱們密云有個老帽菜園。”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