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尋風處,自有風車來”,唯美的風車,似乎在訴說著久遠的情話。在歐洲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帝創造了人,荷蘭風車創造了陸地。
風車首先在荷蘭出現主要取決于荷蘭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荷蘭人對動力的迫切需求。荷蘭地處歐洲西部海岸,與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并構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大西洋季風從北海長驅直入,荷蘭正處風帶要沖,長年受益,風車也就應運而生。如果沒有這些矗立在寬廣地平線上的抽水風車,荷蘭無法從大海中取得近乎國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沒有后來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更沒有今天日益增長的環保能源。到了18世紀,荷蘭風車達到了鼎盛時期,全國有18000座風車,風車除了用來排水灌溉外,還用來磨米發電,荷蘭人依靠這些風車變滄海為良田,建設美好家園。盡管機械化的現在已經不再使用這些古老的運作方式,但它美麗的外形以及濃郁的異域風情仍深受人們認可與喜愛。
提到風車,就不得不說具有“荷蘭風車博物館”之稱的桑斯安斯風車村了。桑斯安斯風車村是荷蘭著名的旅游地,它位于阿姆斯特丹城以北15公里,依贊河而建,是一座秀美的古老村莊,同時亦是荷蘭風車的露天博物館。除了最出名的風車,這里還是荷蘭最大連鎖超市Albert Heijn的創始地,更聚集著荷蘭傳統手工業的精髓。木鞋制作、奶酪制作、鐘表制作等工作坊,將17-18世紀的生活場景完美還原,甚至名揚海外的代爾夫特藍瓷制作,都可以在這座小村落里一窺究竟。
風車是荷蘭的象征之一,曾經為荷蘭的鼎盛提供了強大的原動力。桑斯安斯風車村里現有八座16-19世紀建成的古老風車(部分為原貌重建),其中5座緊靠桑河而建,遠遠望去連成一排,與河邊經典的荷蘭式小屋相映成趣,成為桑斯安斯最具標志性的風景線。由于使用功能不同,所有風車的造型都獨一無二,很難找到兩座一模一樣的。還在運作的5座風車分別用于鋸木、榨油、磨染料、磨芥末粉和排水。
除了風車,木鞋也是荷蘭的象征之一。桑斯安斯風車村的De Zaanse Schans木鞋制作坊,便是荷蘭木鞋收藏館中最大、最美的一個代表。荷蘭人穿木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地勢低洼,穿木鞋可以起到防潮兼保暖的作用。在村莊的木鞋作坊內,還設有專人為游客展示傳統木鞋的加工流程:先選擇一塊合適的木頭,然后將其刨成大致的木鞋外觀后再進行挖空。
除了收藏木鞋的工作坊,風車村內還有各式博物館。其中的桑斯安斯博物館于1998年建成,有著獨特的博物館收藏,保存了桑斯安斯河畔的眾多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09年擴建后還增加了Verkade體驗館,設有桶匠作坊、Jisper之家和織工之家三個參觀點,用聲光系統生動地展示著世界上最早工業區桑斯鎮的風車排水和工業操作流程。
走出博物館,沿著村中河邊小路前行,便可以看見一棟棟極具小鎮風貌特色的民居傍河而立。小屋是木質結構,綠色和灰黑色的墻體配上橙紅色或灰色的屋頂,外加高高聳立的煙囪,荷蘭傳統的田園風光便在大片的綠色草坪底板上勾勒而出??靜坐在河邊,聽著潺潺流水,歲月靜好也不過如此了。如果讓你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不知你是否愿意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