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民間祭司文字見證巴國興衰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貴哥 字號:【

  川東宣漢縣,一個“彈丸之地”,前不久突然來了10多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的知名教授,這些在國內語言、文字學領域大名鼎鼎的人,被一種驚現于當地的完全陌生的神秘文字吸引了。幾乎所有人都很詫異:這種古老的土家祭司文字是怎么流傳下來的?它為何被認為是研究巴人古文字的活化石?這種看似冷僻的“祭司文字”蘊藏著什么樣的歷史信息?

  女祭司“拜師”怪異老者

  自古以來,宣漢縣被認為是個偏僻之地,縣境內的雞唱、龍泉、自由三個鄉地處大巴山腹地,歷史上處在遠古巴國的核心區域。四周重巒疊嶂,溝谷縱橫,峽谷幽深,交通不便。據宣漢土家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述介紹,20世紀60年代中期,縣政府才修建了一條僅供一人通行的出山通道,其間過“高巖”、攀“云梯”、翻“蛇倒退”、爬“鬼見愁”??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當地還依然保持著刀耕火種的農耕習俗,原汁原味的土家風情,傳承著古老的巴人文化。

  祭司文字的發現頗具傳奇色彩。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天,時任河口鄉干部的張國述路過四村茅坪時意外了解到,附近自由一村八隊有兩位叫余慧全、余慧蘭的道姑制作的針織繡品非常精美,上面畫有一種狀若“靈符”的奇怪文字,有人聽余慧全介紹,這是一種極為古老神秘的祭司文字。張國述當時在廁所門上竟真的看到一種符號“ ”。主人家說,這是關于“茅廝”(川東方言:廁所)的字符。這種祭司文字,給酷愛鄉村文化習俗的張國述留下深刻印象。

  張國述后來擔任了宣漢縣政協副主席,他決心找到余慧全、余慧蘭的傳人,使祭司文字和土家服飾重現天日。張國述等人不辭辛苦,走遍全區64個村432個隊,明察暗訪,但幾十年過去了,一無所獲。

  2013年3月在縣政協會上,張國述無意中從參會的政協委員趙昌平女士那里聽說,她居然就是兩位道姑的傳人。于是,張國述現場從趙昌平那里獲得了一些信息,但趙昌平似乎不愿意說出更多的實情。難道她有什么隱情?

  這一年的夏天,張國述和縣政協文史委主任杜欽、土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向本林、文化館桂徳承等人,多次探訪趙昌平。他們還委托曾教過趙昌平的兩位老校長出面做工作,原來:20世紀60年代初,鄰近的開縣滿月鄉有個叫劉志善的民間巫師,利用土家祭司文字進行秘密聯絡,裹脅落后群眾策劃暴動。后來,一些幫其抄寫串聯文告的鄉民大多受到處理??趙昌平等人心有余悸。

  趙昌平,1968年7出生在宣漢縣馬家灘一土家人家里。1980年,小學畢業后出家到樊噲鄉龍頭山,1988年拜龍泉土家族鄉武圣宮余慧全、余慧蘭為師,潛心修煉。歷時5載,趙昌平深得師傅真傳,完成了全部祭司功課。“二余”去世后,趙昌平繼承其衣缽,成為第十八代土家祭司,開始了漫長而低調的祭司生涯。

  按張國述的說法,當年在縣政協會場,趙昌平僅憑記憶就可以臨場書寫許多土家祭司文字,最初是270多個。2015年,趙昌平匯集開縣、城口、萬源等地同道回憶尋找,又征集到360個祭司文字。

  趙昌平說,她最終能夠大面積收集到祭司文字,得益于一位怪異老人的“私相授受”,聽起來有些像武俠小說里的傳奇。

  2016年夏天,趙昌平在山里遇到一位長相奇特、性格孤僻的游山老人,老人說他藏有土家祭司文字的字典,可以拿出來使用,但使用者必先賭誓,不許拍照,只能手抄,還得收錢。

  “當時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我每次上山抄祭司文字,都要按照他的要求,背著糧食肉菜炊具、香蠟紙燭、紙筆墨硯,在齊腿深的雪中前行。每次抄書他都不斷變換地方,抄著抄著他又突然改變地方,我只好跟著他在泥濘中深一腳淺一腳地爬這座山、翻那座巖;夜里,全靠手機電筒微弱的亮光摸索前進??他翻一頁我就抄一頁,抄一頁他收一次錢。當時天氣嚴寒,抄著抄著筆墨就凍在一起,只好用火烤熱后再接著抄,他如果不耐煩了,立馬卷書走人。”2018年12月8日上午在“巴文化研討會”現場,當著北京10多位著名教授的面,趙昌平講了這個故事。

  趙昌平說,在縣里的支持下,她整理抄錄了3400多個祭司文字,現一共掌握了5371個。張國述他們證實,這在整個川東地區都是絕無僅有的。

  見證巴國興衰的活化石

  土家祭司文字,字體簡化、省略、定型、單位小、抽象化、線條畫,且含義固定。文字造型逼真,似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述說著遠古巴人的勞動創造和戰爭場景。

  宣漢縣2017年秋曾請來北京一些考古學專家嘗試為這些文字定型、注義、分類。他們發現,這些文字既古老又年輕。說它古老,絕大多數是象形文字;說它年輕,是因為這種文字在川東地區一直在民間廣為傳播并得到進化。

  土家祭司文字起源于何時?趙昌平說,她師傅甚至認為,這種文字比儒釋道三教還早3800年,是由巫師一代代傳下來的。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指出,從趙昌平祭司所述其祖先十八代來看,如以30年為一代,已達540年以上,即這種文字至少可上溯到明代。如果進一步查一查她的師父和祖師,再查一下為什么只在女性中傳授,再查查這些文字同道教符箓的關系,那么,我們就可以上溯到古巴人文字的傳承關系了,很可能來源非常悠久。

  幾年前,宣漢縣羅家壩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符號的文物,其中大部分收集在《宣漢羅家壩》中。蹊蹺的是,文化程度并不算高的趙昌平,看一眼就能基本解讀這些文字,她還多次用祭司文字對羅家壩出土文物的器皿、戈矛、印章上的銘文進行破譯解讀,發現這些銘文在祭司文字系統中幾乎都能找到印證,如《宣漢羅家壩》一書191頁的銅劍,紋飾解讀為“多人舞蹈”,右側“山高雙”,左側“丁巳”,125頁的銅劍、紋飾被解讀成“法律”,從左到右為“寅、廣凼(相當于水牢)”等。

  土家祭司文字為何能流傳至今?宣漢土家族文化研究會考證指出,秦滅巴后,巴人文字被嚴令抹掉,巴人文化被強勢的中原文化所掩蓋。秦始皇的“焚書”,漢武帝的“罷黜”,對巴人文字的流傳都是致命的打擊。巴人文字幾乎失去了流傳的條件和渠道,似乎戛然而止。后人只能從巴墓陪葬物中發現一些文字的蛛絲馬跡。

  幸好,祭司文字的現世證明:巴人文字的流傳,有另一條暗道——原始宗教祭祀的傳承。

  巴人國破家亡,巴人文字被避難的祭司(巫師)帶進了山高林密、溪水湍急、道路險絕的巴山大峽谷。這與“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祭司文字便以巫師為媒介,以祭祀活動為載體,暗流涌動中流傳至今。

  宣漢土家人有8萬余眾,活躍于縣境東北大巴山深處的巴山大峽谷,民風古樸淳厚,族人性格開朗,能歌善舞,頗有巴人遺風。而今,土漢和諧一家均用漢語漢字交流,土家人早已不再用母語。

  這一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10多位教授、專家來到宣漢縣天臺鄉,在民間收藏家、土家余門拳掌門人丁耀庭家里,看到他收藏的許多刻有文字符號的文物,也與祭司文字有所對應。他們發現,土家祭司文字,幾乎囊括了天文、地理、人文三大類別,反映了土家人的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等。這在整個中國南方都十分鮮見。

  祭司文字被納入北大課題

  這次來宣漢縣調研的,均是國內在語言學、文字學方面的知名專家教授,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特殊而難得一見的獨特文字,里面既有漢字的借用,也有獨立創制的文字,有些圖畫性很強,有些是抽象程度很高的符號。這些內容對研究社團文字的起源、形成、演化過程很有研究價值,對解釋使用這些文字的祭祀等活動也非常有價值。

  北京大學陳保亞教授告訴筆者,這次他們對趙昌平做了初步錄音,發現這些文字的讀音有的和西南官話對應,有的和古漢語對應,有的還難以解釋,這對我們進一步弄清這一帶的早期語言傳播、進一步解讀這些文字并弄清這些文字的年代很關鍵。

  參與調研的《科學中國人》雜志社社長張剛也指出,趙昌平收集并提供的祭司文字若能找到更多的文物、實物支撐,很可能成為解開“夏商周斷代工程”之謎的一把鑰匙,通過這些原始文字,來論證夏朝及夏朝文字在歷史上的真實存在性。

  陳保亞和孔江平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學中國語言研究中心,有一個“語言的流動與變遷”國家級課題,他們已將宣漢祭司文字納入這個課題的子課題,以此深入挖掘“巴文化”的文化瑰寶。

  宣漢縣土家祭司文字的發現,從另一側面見證了巴國的歷史。通過對祭司文字的研究,就能更多地了解巴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逐步揭開巴國神秘的面紗。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