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抱,一棟棟小樓房在綠樹掩映中若隱若現。院壩里,一家人在樹蔭下休憩聊天享受悠閑時光。山野間,成熟的瓜果彌散出沁人心脾的果香。稻田里,稻谷點綴著滿目翠綠。河流中,覓食的白鷺掠過水面泛起一圈圈波紋??重慶市涪陵區龍潭鎮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人們在此隨處能欣賞到恬靜祥和的田園風光。
生態美 打造美麗人居環境
龍潭鎮位于涪陵區西南部邊緣,是涪陵區坪上特色農業區中的三個鎮之一,地處靠近后山的平壩古鎮。轄區既有連綿的崇山峻嶺,又有成片的平坦稻田,這里地形錯落有致,氣候溫和宜人。田野里一簇簇新綠令人神清氣爽,一幅寫意田園山水畫在天地間徐徐展開。
近年來,龍潭鎮在開展創建市級生態文明示范鎮工作中,結合涪陵區開展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對農家院、房前屋后環境進行綜合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全面運行;在場鎮街道新劃設標志線和停車位,進一步規范行車和停車行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涪陵坪上特色農業區第一個休閑公園——蘋果山公園,成為場鎮居民休閑健身的地方;加大場鎮管理力度,清除占道經營、亂搭亂建、衛生死角等不文明現象,使城鎮容貌進一步改善;通過開展河長制工作,恢復龍潭河水生態。如今,在春意盎然的大好春光里,龍潭河碧波蕩漾,鷗鷺翔集。
產業美 走綠色發展之路
龍潭鎮轄區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素有“魚米之鄉”美譽。作為龍潭大米主產區之一的龍潭鎮海拔600米以上,氣候獨特,土壤肥沃,山青水秀,最適宜水稻的種植生長,被重慶市列為優質稻種植基地。
龍潭大米顆粒飽滿,色澤油浸、清香滋潤、營養豐富。在重慶、貴州等周邊省市享有盛譽,曾遠銷前蘇聯、越南等國家。2018年龍潭鎮糧食種植面積6.9萬畝,依托龍潭米業、渝妹兒等糧食加工企業,帶動種植大戶,建優質稻種植基地,種植優質稻4.5萬畝,大力發展優質稻,保證龍潭大米品質。
除了傳統的優質大米,龍潭鎮產出的富硒大米也享譽全國。在星光、萬眾、德勝、大同4個村種植富硒稻5500畝,富硒大米因營養價值高得到市民的青睞。
龍潭被譽為涪陵的“菜籃子”,在萬畝農業園,翠綠的生菜、鮮嫩的菠菜等葉類蔬菜年最高能出產8季,畝產達到萬公斤以上,重慶主城區近30%的蔬菜都來自這里。
如今,一個涵蓋“一園二心四區六點”(一個農業產業園,物流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綠色蔬菜區、特色水果區、優質花卉苗木區、水產養殖區,六個集中分布的居民點)的現代農業園已成功打造,造福了龍潭鎮,也造福了涪陵區。園區積極開發推廣新型農業模式和種植技術,在種植區實行輪種、換種等,最高一年可種植八季,產值為水稻的20倍,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為園區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龍潭鎮中部平壩地貌呈盆狀,農田土地大都平坦,因此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市、區農業部門推薦的兩雜良種、水稻旱育秧、水稻機播、機插技術、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農業實用技術,在龍潭得到了推廣,農業科技含量就在一項項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中不斷提高。
“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是龍潭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制定的綠色發展行動。節水、節肥、節藥;推進農作物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創建;推廣安全用藥知識,普及測土配方施肥、健康水產養殖技術??龍潭的發展將更加突顯綠色的底蘊。
人文美 凝聚強大發展動力
龍潭不僅環境優美,四季瓜果飄香,當地人十分善良、淳樸、自立、自強。“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楊德碧的故事感人肺腑,“重慶市勞動模范”楊安容身殘志堅,令人動容。這些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感染著當地百姓,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今年56歲的嚴云淑就是龍潭鎮村民中自強不息的代表人物。她因長期疲勞用眼,導致左眼失明,右眼佩戴1200度眼鏡后視力0.3,視力四級殘疾。已受殘疾考驗的她萬萬沒想到禍不單行,不幸又身患癌癥,但是她不向生活妥協勇敢地與病魔斗爭,開荒種植果樹。17年的艱辛努力,她把在群星村5組流轉的450畝荒山打造成四季瓜果飄香的花果山,基本建成了集休閑、觀光、采果、垂釣、避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基地,并成立了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帶動30多名合作社會員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增收致富。盡管自己創業之路十分艱辛,但是她仍然力所能及地幫助困難群眾。這些年,她幫扶周邊50余戶貧困戶發展蔬菜種植,免費為105戶低保、殘疾戶提供雞苗,為周邊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資助了6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完成學業。
“既然我已經投身到鄉村旅游行業中,就不要輕易放棄,盡管現在賺的錢不多,但是能解決村里的困難群眾就業,增加他們家庭經濟收入,我就覺得很值,因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沒有白流。”嚴云淑說。
龍潭鎮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認真開展文明禮儀六進活動、鄉賢評選等活動,引導群眾爭做文明人;利用村村通廣播、微信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對戶外宣傳廣告清理規范補充,提升群眾知曉率與參與率。通過廣泛宣傳,轄區群眾文明素質得到提高,逐步養成講文明、講衛生的生活習慣,形成和諧文明良好社會氛圍,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推動著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當代中國發展新理念,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在龍潭鎮、在涪陵區、在重慶新的田園風光醞釀了農業的生機,點亮了綠色的靈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