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家熊慶華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個展“永生的鄉村”,作品被搶購一空,其中一幅賣了五六萬元!而在此前的20多年里,他從未賣出過一幅畫作,從“不務正業”的農民到流水線工人,再到鄉村送奶工,處處碰壁的熊慶華在家鄉飽受蔑視。
如今,他卻以獨特的畫風走紅網絡,被百萬粉絲奉為“中國凡•高”,并引得中國青年出版社為其出書立傳……這不禁令其妻子幸福落淚,在丈夫被鄉鄰視作“草”的艱澀歲月里,唯有她把熊慶華當成珍寶,四處打工供他圓夢。
1999年9月的一天,家住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鎮永長河村的熊慶華去河邊畫畫,他將隨風搖曳的金黃稻田、暢游于碧水之上的鴨子、嬉戲的孩童都收入畫中……“你畫的真好啊!”熊慶華循聲轉過頭,只見一個長相秀美的姑娘正向自己走來。
女孩名叫付愛嬌,1977年出生,比熊慶華小1歲。當天,她和女伴騎車30多里,穿越10個村莊來到永長河村,只為見見熊慶華這個十里八村無人不知的“奇人”。聽人說,他能將山石花鳥畫得栩栩如生,還會給人畫像。愛美的付愛嬌充滿好奇,想讓他也給自己畫一張像,于是尋來了。
得知付愛嬌的來意后,熊慶華立即執筆鋪紙,凝神打量起了眼前的姑娘,只見她柳眉鳳眼,瓊鼻櫻唇,白皙的臉龐飛上了兩朵紅霞……付愛嬌羞澀一笑,按照熊慶華的指示坐到河邊的一塊石頭上,開始讓他給自己畫素描。
時年22歲的付愛嬌,讀書時也是個文藝少女,但自覺天賦不足,輟學回家后,雖干起了日常的農活兒,她也會忙里偷閑地讀書寫字。女孩覺得,在農村像熊慶華這樣有追求的人太少了,寧肯不吃飯,也要繼續自己的繪畫夢!
二人交談中,熊慶華講出了自己的經歷和苦悶。他從小學習優異,一次美術課時,老師拿著他的畫驚嘆:“真有天賦!”升入初中后,因為癡迷繪畫,熊慶華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認升學無望的他念到初三執意輟學,決定將來以繪畫為生。從此,父母每天耕田捕魚,辛勤勞作,他則躲在家里畫畫。不事農活的熊慶華漸漸被鄉鄰當作“怪人”“廢物”。連累父母也跟著受奚落,村里人都覺得是父母慣壞了熊慶華。父母也試圖讓他找點正事做,熊慶華卻以絕食明志,家人只得妥協……
付愛嬌和熊慶華一見如故,越聊越投機,不覺天色向晚,相約下次再會。
一路呵護,漂泊打工助夫圓夢
2000年冬,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后,付愛嬌負責干農活,每天下田勞作歸來,累得雙腿發軟的妻子忙忙叨叨地做飯洗衣,熊慶華除了畫畫就是畫畫。她不僅毫無怨言,還無限寵愛地說:“我們分工不同嘛,慶華只要一畫畫,就感到快樂,那里面有他想要的世界。”妻子是世上最懂他的人。
熊慶華苦畫多年,卻始終沒有賣出一張畫作。他嘗試著設計不同圖案的手工生日卡,拿到集市上去賣,但因為太“文藝”,在農村也換不了幾個錢。
2001年秋天,兒子熊邁迪出生。熊慶華興奮之余難免犯難:有了孩子,奶粉、尿布開支巨大,再閑著,孩子要餓肚子了。他開始在村里打零工,但大部分時候,還得靠父母接濟。
轉眼兒子3歲了,熊慶華卻拿不出幼兒園的學費。2004年春節后,付愛嬌遠赴深圳打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打電話時報喜不報憂。
次年春節回家時,熊慶華看到妻子蒼老了很多,心酸不已,村里人看到付愛嬌出去掙錢,熊慶華卻待在家里,有人說熊慶華自私,有人說他是“畫瘋子”。
熊慶華在村里待不下去了,他將孩子托付給父母,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到深圳后,因為妻子所在工廠不招工,熊慶華跟著“熱心人”去了家職介所,交了150元錢。誰知再去時,人去樓空。后來熊慶華總算進了家五金廠打工。但因流水線工作簡單重復,收入又低,令熊慶華感到窒息,他很快就辭職了。
聽人說深圳大芬村的畫廊和工藝門店有兩三百家,他背上行李前往大芬,其作品卻無人問津。熊慶華又不愿成為臨摹工人,每天靠仿畫名作賺大錢,只得傷感離去,走投無路又一次回到了村里。
一鳴驚人,好妻子成就“中國凡•高”
歸鄉后,熊慶華在附近小鎮做了一名送奶工。他每天早晨三四點鐘起床,騎著單車把100多個訂戶的牛奶準時送到手。干完工作,才一頭扎進簡陋的畫室搞創作。付愛嬌在外打工長達6年,每個月雷打不動匯1000元給丈夫,讓他買畫材。
那時,村里沒人瞧得上熊慶華這個古怪又落魄的農民。只有妻子,會在打工城市繁華卻冷酷的燈火下,遠遠陪著他,呵護著他心里高山流水的夢想。
熊慶華不愿辜負妻子的苦心,也更加刻苦了。他曾不吃不喝,觀察漁民捕魚一整天。趕牛的農夫、插秧的少婦和掏鳥窩的孩子,都是他“盯梢”的對象。有時,他坐在樹下冥思苦想,蚊蟲咬得他全身是包,他卻毫無反應。如果對作品不滿意,他就撕了畫,畫了撕,打破,重組,再創造。
直到2009年,熊慶華才為自己的創作找準定位:只畫最熟悉的鄉村。那些游戲的孩子,皺紋深刻的漁民,被遺忘的底層勞動者,就是他筆下的形象。《跑彩船》《我的法拉利》,記錄了逐漸流逝的傳統習俗,正在消失的家園。
畫了20年,從素描到油畫有近千張,由于長期廢寢忘食地畫畫,他得了胃潰瘍,曾兩次住院。2010年,熊慶華34歲了,他仍沒有賣出過一幅畫。當年春天,有位做設計師的同學回鄉探親,到家中看望熊慶華。當同學走進他四處灌風的窮酸畫室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簡陋的屋子,被五顏六色的畫作裝點得熠熠生輝。他的畫中融進了中國城鄉斷層期的疼痛,充滿野蠻的理想主義:《城管來了》,打工的小販們作鳥獸散,一派驚恐;《不羈的牛》,一頭負重累累的牛奮蹄抗爭,最后甩開束縛騰云駕霧,是“自由和叛逆”精神的自畫像……同學被熊慶華的執著感動了:“沒想到,在一個根本沒人談論油畫的地方,你竟能頂著壓力堅持這么多年!”
同學在城里也看過很多次畫展,但熊慶華的畫卻爆發出耳目一新的原生態和生命力。他激動不已,為其作品拍了很多照片。回城后,他寫了一個帖子《我的農民畫家兄弟》,發到了凱迪網藝術社區,同時附上了熊慶華的畫作。
不料,該貼竟被頻頻轉發,并引來數10萬網友圍觀。崇拜者和藝術機構紛紛不遠千里找上門來。熊慶華第一次賣畫,根本不知自己作品的價值,只是讓人家“看著給吧”。一名買家以1000元一幅的價格,買走了他5幅作品。熊慶華把這5000元交給妻子,兩人興奮地數了又數,一宿難眠。
2011年春節,熊慶華患了嚴重的胃出血,這場病持續了40多天,付愛嬌把醫院當成了家,每天照顧不離左右,直至他逐漸康復出院。
當年4月,熊慶華聽從“粉絲”的建議,借錢買了臺配置最低的電腦,陸續把自己的畫掛到了藝術品交易網上。沒多久,又有人遠道而來,一下子買走了7幅,每幅畫3000元。熊慶華激動得渾身顫抖。這一次,一直省吃儉用的他帶著父母妻兒,去城里海吃了一頓。
2013年,付愛嬌生下女兒馥影。她陸續將熊慶華的新畫作發布到網上,關注他的人越來越多。2014年,北京798晨畫廊提出全權獨家代理熊慶華的油畫作品,2015年1月,熊慶華便在晨畫廊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此時,他的粉絲多達100多萬,人們從全國各地趕來觀看他的畫作。著名評論家郭宇寬博士評論說:“在那個男人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就會被視作不正常的村子里,熊慶華就像黃山峭壁的石頭縫里歪歪扭扭地生長出來的一棵參天松樹。他的畫像凡•高一樣有變形,有視覺沖擊力,讓人看著有一種心酸,又充滿希望。”
2016年7月,作家陳敏創作的《不羈的土豆——熊慶華的非常生長》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晨畫廊給他舉辦了第二次展覽,展出的畫作被搶購一空,一周就達到了130萬元銷售額。
成名后,不善言辭的熊慶華謝絕去高校講座,也不愿待在北京,仍在村子里畫畫。他覺得農村才是根,是他畫作的靈感之源。前不久,熊慶華翻新了家里的住房和畫室,還給妻子買了車。一雙兒女也繼承了他的藝術基因,小小年紀都很喜歡繪畫。
熊慶華的臥室中,只掛著一張大幅油畫《新娘》,正是他親筆畫下的身穿白色婚紗、坐在朵朵蓮花之中的付愛嬌。在他眼中,愛人從來都是如此圣潔美麗。他還畫了一支永不凋謝的粉紅玫瑰,放在“新娘”的手中。付愛嬌說:“一晃好多年過去,不管他的身份怎么變,我最看重的,就是這份情一直都沒變。”
因為有夢,因為深情,一對普通的農民夫婦,讓畫畫在這個俗世里開出了最驚艷的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