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位于古絲綢之路東端,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具有發展全域旅游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稱號。
近年來,甘肅省平涼市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聚力擴大客源市場,全面完善提升“神奇崆峒•養生平涼”品牌形象,在構建創新型旅游宣傳營銷體系上邁上了新高度。同時,通過差異化打造鄉村民俗產品體系旅游品牌、深度開發冬春旅游市場,打造“四季”游,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等,打出了發展全域旅游“組合拳”。
打造鄉村民俗旅游品牌
谷雨時節,細雨綿綿,走進涇川縣汭豐鎮鄭家溝村,一幅水墨畫卷徐徐展開:小橋、流水、石拱橋、磨盤、青石板……游人沉醉在美景中。
“以前,這里是一處荒溝。”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鄭等林說,如今依托旅游示范村項目,這里建成了攔水壩、亭子、魚池、茶園和兒童游樂園,完成了上千畝面積的周邊綠化。
這里是平涼市打造鄉村民俗系列產品體系的示范點之一。
“通過差異化滿足游客消費需求,打造具有鮮明辨識度和影響力的鄉村旅游品牌,目前已初具市場效應。”平涼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平涼市積極探索適合地方特色的“旅游+農業”發展模式,逐步建成了崆峒區西溝村、涇川縣白家村等7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和崆峒區賈洼村、涇川縣下坳村等7個專業旅游村建設,新建了一批民俗文化館,完善了停車場、旅游廁所;新建農家樂56戶,評定三星級以上農家樂13戶。“山水白家”“養生硯峽”等30余處鄉村旅游點,涵蓋民俗農耕、田園養生、采摘體驗、觀光科普等多種業態;涌現出甘肅錦繡鳳凰、綠源美等一批鄉村旅游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同時,通過推動鄉村旅游完善“六小工程”,以旅游節慶、就業安置、人才培育、定點采購等方式助力脫貧攻堅,2017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38.1萬人次,綜合收入3.35億元,帶動16749人通過鄉村旅游增收脫貧。
今年,平涼市將大力挖掘各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資源,加強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及特定日期的鄉村廟會、節會、習俗活動的宣傳,通過組織民俗專家學者挖掘整理平涼民俗、傳說、故事、民歌、小調等文化內涵,彰顯當地民俗文化在鄉村旅游中的吸引力。
開發旅游市場“四季”游
在崆峒區花所鄉寺溝村,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或品農家飯,或游園采摘,或漫步村間小道,盡情享受田園美景和農家樂趣。
平涼市近年來先后推出“城里人游鄉村地理尋寶”等系列主題活動,圍繞實現“春季踏青賞花、夏季休閑避暑、秋季采摘體驗、冬季滑雪探險”,打造“一年四季”旅游目標。
針對冬春淡季旅游市場特點,平涼市充分挖掘冰雪、農事、民俗等養生旅游資源,扎實開拓冬春淡季市場,舉辦了以“冰情雪韻全景崆峒”為主題的平涼市第二屆冰雪文化旅游節。從2017年12月18日—2018年3月3日,先后陸續開展了“全民健身”冬季山地長跑越野賽、“全景崆峒”特色主題游、“冰情雪韻”攝影大賽、“印象年味”民俗體驗活動、冬春季旅游線上狂歡節等多項活動。
通過開展四季鄉村踏青、避暑消夏、親子采摘、農家美食等不同主題的“城里人游鄉村地理尋寶”活動,組織各鄉村旅游點、旅游扶貧重點村、旅游產品經銷商、鄉村旅游經營戶積極參與,吸引市內外游客利用周末假期參與鄉村旅游休閑活動。
“我們擴建了崆峒大道綠色景觀帶、打造了半山村落農家樂、蔣家溝民俗文化村,還建成了油用牡丹養生觀光園、崆峒國醫養生館,初步形成了集旅游集散、山水觀光、鄉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養生度假目的地。”崆峒鎮黨委負責人告訴筆者,目前,全鎮已發展農家樂經營戶122戶,從業農民820人,年接待游客45.3萬人次,年營業收入3742萬元,占全鎮農民總收入的60%以上,從業農民人均收入4.5萬多元。
坐落于平涼市四十里鋪工業園區的平涼超越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也推出了游客們冬春季青睞的智能高端農業旅游體驗產品。由海升集團建造、面積12萬平方米的單體全環境系統智能控制玻璃溫室,受到眾多游客和當地市民的喜愛,紛紛前來體驗智能農業種植模式。這里已成為平涼冬季采摘有機番茄、舉家觀光游覽、親子科普研學的好去處。
將冰雪資源、民俗活動、冬季采摘、鄉村旅游和體育賽事有機結合,形式新穎獨特,內容豐富多彩,游客參與性、體驗性強,是游客們充分體驗冰雪運動激情,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的盛會,已成為平涼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活躍冬春季旅游市場的新亮點。
促進“首位產業”融合發展
走進崇信縣境內的汭龍堡農耕文化生態苑,游客或品嘗農家美食,或拍照留影,盡情享受田園風光和農家樂趣。
汭龍堡農耕文化生態苑有關負責人介紹,景區突破傳統建設模式,主打“民俗體驗、特色餐飲、養老休閑、田園養生”為主的農耕文化體驗式旅游品牌,當地自然景觀缺乏地方特色,而公劉農耕文化則蘊含當地文化內涵,可借此推動鄉村旅游由游覽觀光型向互動體驗型轉型。
如何進一步實現全市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旅游與一二三產業的資源性融合、生產性融合、服務型融合?平涼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深入實施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的發展思路,壯大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的景區景點建設,進一步讓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將繼續推動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通過深度挖掘崆峒道源文化、古成紀伏羲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針灸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以文化視角審視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傳播帶動旅游。
同時,在旅游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中,推動旅游與工業、農業、林業、商業等相關行業的融合,全面推進文化研學旅游、工業觀摩購物、農業觀光休閑、農事體驗采摘、體育運動賽事等大眾旅游新業態產品化和產業化,積極開發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互動性旅游產品,推出游客來平涼“必購商品”,完善產業體系,讓域外游客來平涼有看的、有玩的、有帶的。
平涼市將挖掘旅游與養生融合的發展,立足平涼優勢,培育養生產業,打造康養基地,加快推進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宮佛道、皇甫謐針灸、云崖寺避暑等養生產業園建設,圍繞養生養老主題強基礎、抓招商、上項目、出產品、搞服務,加快推進中華崆峒養生地建設,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滿足養生休閑需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