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立足當地實際,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為目標,以縣域為主體,統籌規劃、綠色引領、示范帶動、“三區”同建,加快補齊農村“短板”,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三清一拆”扮靚新農村
一墻一景,一巷一貌。在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武家莊村,街道上隨處可見用紅磚堆砌成的上百種“藝術品”:橫著、交叉或每兩個為一個組合的; 空心磚與實心磚交替擺放的;把廢舊的鍋蓋、灰瓦鑲嵌在紅磚墻中的,一塊塊紅色黏土磚在這里有了藝術的生命。這里盛產紅色黏土,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空間藝術委員會主任羅麗博士為村莊進行了整體設計,對全村284處院落的門樓、墻體全部進行了藝術化改造。
沿著風格各樣的街道,我們走進農戶馬斌家,看到取暖壁掛爐、燃氣灶和燃氣表,現代化的廚、衛相連。武家莊村清除垃圾雜物兩萬余立方米,拆除殘垣斷壁和臨建違建,配備了垃圾中轉站、垃圾收集箱。投資4000余萬元在定方水鄉沿線打造萬畝綠化廊道,栽植常綠樹、楊柳樹、金葉榆等40萬株。
去年,邯鄲市立足實際,在叢臺區、邯山區、復興區、經濟開發區、峰峰礦區、武安市和館陶縣等7個縣(市、區)全域,其他13個縣(區)分別選擇2-3個試點鄉鎮,推行“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方式。要求村莊配齊垃圾箱,鄉鎮建設標準化中轉站,配備垃圾轉運車,滿足縣級建設需要的標準化垃圾處理場,實現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為持續實施“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廣泛開展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違章建筑活動,河北省出臺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去年,全省清理各類垃圾雜物1136萬立方米,清理殘垣斷壁和路障12萬處,125個縣(市、區)啟動實施PPP垃圾處理模式,其中54個縣(市、區)實現全域推進。京秦鐵路、京秦高速、京津秦高鐵沿線的406個村莊,開展綠化美化、“三清一拆”、民居特色改造提升等工作,采取業務骨干分包、現場錄像對比、每周一督導等方式現場抽查調度,努力打造展示河北形象的風景線。
“三區同建”助推民富村強
“不僅注重‘面子美’,更注重‘里子富’。”
在霍家房村,66歲的老黨員羅生說,去年村莊變化較大,建起了金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起了農家樂、采摘園。全村有三分之二的人在金聚生態園打工,錢袋子鼓起來了。
衡水市村多、村密、村小,農村新型社區、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三區同建”,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發展、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統籌推進的新路。
張家口市萬全區采取“集體主導,合作社運作,土地入股”模式,大力發展觀光采摘園和經濟林業,實現生態建設和村民增收雙贏。西南街、東北街、下西灣3個村,由合作社牽頭實施林下經濟種植,種植經濟作物1200畝。西北街讓燕麥、小米、雜豆、馬肉等特色農產品在網上也能銷售出去。
燕趙勁吹文明新風
“農閑之余,我經常讀文化墻上的內容,有時候還帶著孫子、孫女一起看,給孩子們講文化墻上的故事和好人好事。”魏縣野胡拐鄉蔡東村農民杜振峰笑呵呵地說,蔡東村5條街道繪制了孝賢、廉政、科技、勤儉、中國夢等文化墻,村民一出家門就能看到文化墻。
在魏縣后閆莊村,六旬老人楊鐵保主動承擔起村莊的衛生保潔工作;孝賢媳婦李銀蓮多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生病在床的婆婆……一個個典型人物在群眾中涌現,他們以鮮活的事例引領著村莊文明新風,群眾爭相學習效仿,推動了農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臨漳縣西申村以農業耕種和外出務工為主,留存了百年槐樹、百年榆樹、百年皂角樹、椿樹等古樹,生態環境良好,但村民思想保守、迷信思想嚴重。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的家訓智慧,精選50幅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繪制文化墻,圖文并茂展示弘揚中國傳統家訓文化,促進了良好民風村風的形成。
同時,定制家風家訓百家展示牌。面向村民征集每家各戶的家風家訓,統一制作成家風家訓展示牌,進行家風家訓百家展示。讓群眾廣泛參與,引導村民家家傳家風、人人遵家訓,形成自我約束、積極向上的家風,進而帶動好村風、好民風,弘揚真善美。
生態資源支撐旅游業興起
“綠色生態就是金山銀山。去年夏天,鄉村旅游的游客快速增多。”張寶成說,良好的村莊生態環境,助推鄉村旅游業興起。
近年來,涉縣把美麗鄉村、山區綜合開發與全域旅游融合一體,推進“山青、水秀、石韻、綠脈、文魂、村美”建設,一是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赤岸烽火”田園綜合體以連心巷串聯起33座太行民居,開發出農耕文明展示、傳統手工藝作坊和民宿小院,還原了革命戰爭年代生活的場景。二是依托太行山和清漳河的山水,打造美麗鄉村山環水繞、綠意盎然、良田阡陌的田園風情,“水秀下溫”田園綜合體奇峰疊翠、碧水長流、文脈綿延。三是依山就勢、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石塊搭建成長街石路、高墻護壩、房屋樓閣,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石碾石槽、石桌石凳。
去年涉縣接待游客517.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2.4億元。突出表現為新型旅游業突飛猛進,休閑鄉村游欣欣向榮。新發展農家樂、民宿、特產小吃等700余家,從業人數超過5000余人,帶動農民2500戶增收。
張家口市旅發委副主任張蕾青說,張北縣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景區,輻射帶動3個鄉鎮7個貧困村發展,已脫貧出列3個村。“草原天路”兩側輻射帶動6個鄉鎮20個貧困村發展,已脫貧7個村。宣化假日綠島、崇禮三亞灣、萬全霍家房等一批鄉村精品旅游項目,帶動7000余名貧困人口就業。
據統計,目前河北省重點扶持了1.7萬個村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累計建設或正在建設37個省級重點片區、京石高鐵精品線和一大批美麗鄉村精品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