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故鄉的小學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梁繼志 字號:【

 

  清明小長假,回鄉探視父母。轎車駛向鄉路的拐彎處,左前方一棟淺紅色的四層樓房映入眼簾,擋住了遠望的視線。莫非這就是鄉親們口中新建的小學校?

  四公里的鄉路,時不時地有三輪摩托、面包車、轎車迎面駛來。兒子開得很慢,搖開三分之一的車窗,吹進微弱的涼風。這涼風是從路邊溝渠里的清水中吹來的,是從綠嫩的麥田里吹來的。

  進村了。潔凈的街道邊,柳樹靜靜地倒垂著細細的柳條,藍色的垃圾箱次序地擺放著。視線內有一片小桃樹林,桃花朵朵地開放著。墻根下一曬太陽的老者,再不是病態的愁容,而是笑容滿面地端坐在軟椅子上,聽著收音機播放的京劇,搖頭晃腦地的樣子,既好笑又讓人羨慕。

  一放下帶來的東西,坐下后我就急急地問父親。公路邊上的鄉路南面,那棟新樓是新建的小學校?父親喝了口茶水,看了看窗外,點了點頭說:“是啊!真想不到,小學校在咱村50多年了,怎么說遷就遷走了呢?”

  父親略帶抱怨的話語,也讓我產生了幾多疑惑。故鄉的小學校,早年在村子里面緊靠著大隊部,兩排四間的土屋有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教室和教師的辦公室走同一個門。院子里一棵歪脖子槐樹上,懸掛著一只上面尖下面半圓形開口的小鐵鐘,里面還有一只小鐵錘,與鐘面碰撞,發出節奏感強烈的聲音,那就是學生上下課時的信號。這口小鐘不是用來敲的,而是人在下面用長長的繩子拽。記得我上學那會兒還沒有專司拽錘打鐘的人,好像是校長代管。村子里的小學校,并不全是本村的學生,周圍五個村子里的學生都到這里念書。因為村子大,距周圍村子不到四里地,學生走著來很方便。那時每家兄弟姐妹多,大都是大的領著小的。一個教師教一家人或兩代人都是很常見的。

  20世紀70年代初,小學畢業的我便離開村小,到公社讀中學。改革開放后80年代初,大學畢業的我在外地工作后又調回了故鄉,后來正趕上“普九”。在縣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關的各村子出錢出力重新建起了小學校。新校址選在了村西頭,就在我家的門前方,20米遠的地方,中間隔著一條村路,有很多學生就從家門前走過。新校舍磚墻瓦頂很是氣派,比村民的房屋敞亮多了。一樣一色的四排各有兩間的教室窗明幾凈,刷漆的木質桌凳整齊劃一,玻璃黑板播撒著知識的種子,等候著破土的禾苗。專職吹哨的女校工,把每天每節課的時間把握得很準確。

  告別土屋子、泥臺子,自帶凳子的小學,迎來了全新的校舍。多年教書育人的民辦教師或轉正或考師范,黨和政府的政策,提升了教師的榮譽感、使命感,為鄉村基礎教育快速發展質量提高注入了活力。小升初、初升高以致恢復高考后,從這所小學畢業的學生,考入中專、大專、本科的人數總比其他學校多,這與小學多年的教育基礎牢固有著直接的關系。每每回家我都會抽出時間,到小學門前站一站,聽一聽抑揚頓挫的講課聲、透著童音的瑯瑯讀書聲。舊地重走的小學,如今已是鐵門緊閉,空置的校園再無書聲入耳。升降國旗的木桿子孤獨地守著寂寞,那些陪伴學生成長的教室,像晚年的老人默默地回憶著歲月里的春夏秋冬。

  離開曾經的小學校,告別父母踏上了歸程。轎車駛上公路,我叫兒子停車。站在公路一側望著新樓,忽聽有人呼喚。轉身而望,只見公路另一側站牌下一戴眼鏡者穿過公路。“老師,您好!”近前才知竟是高中教過的學生,十幾年沒見了。“你,不是在鎮中學嗎?怎么在這?”看著疑惑的我,學生動情地說:“半年前,剛調到這,任教務主任。”“不是放假了嗎?”“是這樣的老師,學校安排值班,班后正等著回城呢?”“這樣吧!跟我坐車回,這樣省得我進小學看看了。”

  在車上,學生說到了新小學的布局結構、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班級人數。說這些話時,學生滿臉的興奮與憧憬。在他的臉上,我不只看到了新校舍的大概輪廓,更看到了鄉村教育騰飛的明天。當學生特別說道,這所小學可供周圍二十幾個村子的學生就讀,共享現代化教育資源時,我頓覺釋然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各級學校均應遵循的辦學方針,鄉村小學教育更顯得穩固與重要。盡管小學校遷出了村子,但終究沒有遷出故鄉的土地。那先前揮之不去的憂慮,仿佛瞬間被一縷春風吹散。

  故鄉的小學,仍然坐落在這片沃土上。茂盛參天的何止是樹木呢?三個校貌迥異的小學,一如三張色彩鮮艷的照片。濃縮著往昔的時光,寄托著未來的希望。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