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下司古鎮里溫婉的舊時光
時間: 來源:美好生活-中國農村網 作者:武藝 字號:【

 

  位居黔東南州凱里市的下司古鎮,清水江緩緩流過,竹筏來來往往地穿梭在江面上,這里有古老的雕梁、布滿青苔的石巷、青瓦木樓的老屋、斑斑點點的石板,濃厚的文化氣息引人遐想。古鎮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的洪武年間,歷經朝代更迭和戰火洗禮,卻依舊走到今天,保持著難得的完整。

  下司古鎮地處清水江上游,位于凱里市西偏南部,東連凱里市鴨塘街道,西鄰麻江縣杏山鎮,南接麻江縣宣威鎮,北抵福泉市。明清兩代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處平定下游,得名下司。嘉慶十三年(1808年),下司被辟為商埠,到民國時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當時鎮上商賈云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貨棧、會館、餐館遍布街巷,徹夜營業,被譽為“小上海”。

  從凱里出發,沒多久就到了下司古鎮。剛一下車,便被眼前清澈的清水江震撼。漫步在清水江的走廊上,風景盡收眼底:當地人在屋檐下收拾晾曬的果實,用竹竿拍打著棉被上灰塵的居民,透出的全是生活的味道。清水江上偶爾劃過一條小船,木漿在水上劃過一道道漣漪,伴隨著船工的鄉音,游客的嬉笑聲散去。

  來到古鎮牌坊處,導游介紹這是下司古鎮標志性建筑,是清代八柱三開間牌坊,大多數的牌坊建筑結構多為平面式,而在下司所看到的這個牌坊是很稀少且珍貴的立體式牌坊,雕刻精美且保存完好。

  從牌坊進來的街道名為清江街,一條古香古色的街景映入眼簾,街邊布滿各種當地居民的特產店鋪,如具有黔東南特色的純銀首飾、臘肉、糕點等,數不勝數。

  穿過了小鎮門口靜美的立體式牌坊,便來到了下司真正的核心區域,這里遍布著為數眾多且修建于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的建筑物。據記載,清末至民國初年,這里的商業特別興盛。有貴陽、安順、興義以及省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幫長駐鎮上,設有川滇會館、江西會館、兩湖會館、福建會館等。各會館的富商在鎮上開設莊號,經營各種商品。如江西劉同慶開的“慶元豐”,經營黃州布、棉花、棉紗和桐油等;湖南張文齋、張省齋開的“怡興齋”,以及湘鄉楊天成開的莊號,生意亦很興隆。據民國七年(1918年)統計,下司有商戶197戶,從業人員583人。那時,貨物運輸主要靠船載馬馱。每逢場期前一天,省內外船只車馬紛至沓來。停泊江上的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燈火通宵達旦,倒映江里,燦若繁星。馬店門庭若市,客棧商賈云集,餐館徹夜營業。時人以“小上海”喻之。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公路通至下司后,下司商戶自購汽車10輛運送貨物,為當時黔東南擁有汽車最多的城鎮。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的商貿仍很繁榮,趕場天附近各縣、市均有人來此交易,是黔東南州較大的農村集市之一。因而,這里的民居、幾地商會會館,有徽派建筑特色的白墻黛瓦,優雅別致,也有苗侗民族特色的吊腳木樓、鼓樓,風情萬種。

  來到蘆笙廣場,首先看到的是寨門,在戰亂年代,寨門是進出的唯一通道,別無他路,它早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猛獸和抵御外敵的入侵。而今,寨門是迎接親朋好友以及貴賓的重要場所。每當有貴賓來訪,全寨男女老幼皆著盛裝齊聚寨門,以當地最高禮儀迎接貴客。由于整個建筑規模宏偉,民族文化特色鮮明,因此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觀。廣場側對面是一座民國時期的郵政大樓,據說這是中國最具有特色的郵政大樓了。

  漫步在古鎮的鵝卵石花街,遙想當年燈火輝煌、帆影點點、燦若繁星的場景,不禁讓人心馳神往。至今,下司古鎮還保留著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級大碼頭和小碼頭,分為官用碼頭和民用碼頭兩種。大碼頭、老碼頭與小河灣碼頭屬于民用碼頭,供民眾、商賈使用。小碼頭屬于官用碼頭,是在雍正年間才開始形成的,是官方的專用碼頭,只有有功名的讀書人才可以使用,民眾、商賈禁止使用。小碼頭是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形成的,當時清政府廢除土司制,改用流官制,由朝廷分派不世襲、有品級、有任期的官員管理,加強中央皇權對西南地區的統治。小碼頭的形成承載著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的歷史記憶。至今,碼頭文化也還在古鎮傳承,每天的婚俗表演也出現祭拜碼頭的流程。

  和小碼頭相關的接官亭,則是專門迎接來往官員的固定地點,以表忠心誠心。明朝以前已有迎接到任官員和送過往上級官員的接官禮儀。凱里下司的接官亭建于碼頭邊,那時候,官員離船上岸到接官亭接受禮拜問候,小憩后再入城;官員們離開時也在此亭問安話別后才下船啟航。據說,接官亭還接過下司的狀元夏同龢!如今,它成了一個觀賞江景、緬懷故人的休憩場所。

  鎮中的陽明書院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在古院內閑庭漫步,看著院中先人們留下的痕跡與筆墨,體味著理學大家王陽明倡導的“知行合一”。當然也可以在惜子塔前鋪開一張宣紙,靜抄經典,細細感受著前人在此處求學時的心境和領悟。如果喜歡直面歷史的沉淀,“下司·憶像活態歷史展示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走街串巷是游下司古鎮的一項內容,下司的街道,各有各自的文化和特點。隨意地在古鎮里走一走,竟然還遇見了一處古居民保留的交易用的“課柜”。還有吸引人的1808文創街,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具有黔東南特色元素的純手工工藝制作,比如革家蠟染、古法造紙、銅鼓農民畫等。

  看過了下司的街景,還可以去參觀一些古殿宇遺址——禹王宮,觀音閣等。位于清江村觀音山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觀音閣至今保存完好,香火鼎盛,逢年過節參拜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在清朝、民國時期,很多下司名人在走出大山登船外漂前都要來到“觀音閣”拜佛許愿。

  作為古鎮對外的名片之一,從古至今,下司犬在這座小鎮就一直扮演著看家護院的家庭成員的角色,無論男女老幼,都已經將它們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各家的門口,還是在青石路上,都能看到大小不一的狗狗或嬉鬧或安靜的趴臥,等候主人的歸來,看見生人也不會狂吠,禮節性地靠近后嗅一嗅便不再理睬,依舊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俗話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到下司不吃酸湯魚,不算真正來過。清水江里野生河魚,特制酸湯,再加以調味的黃豆芽,入口湯鮮肉嫩,這舌尖上美味,怎能錯過。

  游歷過后,你會發現這里其實并不驚艷,反而小而精致。在這座歷史的塵封驛站,歷經歲月的磨礪,留下來許多多元文化融合的建筑,民國建筑、徽派建筑、嶺南建筑,甚至還有西洋建筑等,形成現在多彩斑斕的建筑風貌。它又與水相融,與水相依,水鎮合一,時而小橋流水,如一曲委婉纏綿的江南小調,時而古殿樓宇,精巧玲瓏,頗具廟堂氣派。漫步下司古鎮,欣賞沿江風景,感受這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讓人難以忘懷。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