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已開幕一段時間,獨具特色的“百蔬園”中,部分蔬菜已開始更新。據悉,在歷時162天的展覽時間里,百蔬園將展示123個品種的蔬菜,這些蔬菜主要來自延慶區的三個配套服務保障基地,為了讓游客能觀賞到最好的蔬菜,展示北京農業的科技力量,配套服務保障基地充分發揮技術保障服務能力,來為百蔬園提供最好的服務。
有百種蔬菜的園子
鄰近世園會6號門的“百蔬園”,分為戶外和室內兩部分。戶外展區由四個組團構成,從四周向中心,呈蔬菜花蕊狀,是一部蔬菜上萬年的歷史大劇。游覽百蔬園戶外的四個組團,從17畝的森林和沼澤,到近15畝的荒漠和草原,再到8畝的樸素田園庭院,最后走進象征現代城市的樂享中心,演繹了人類從多樣性的自然環境中發現和認知蔬菜的歷程,展現了在空間和時間中展開的蔬菜與人的關系,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把蔬菜和自然、田園到城市多維度進行融合。
漫步百蔬園的室內外,有70多類、123個品種的蔬菜,可觀葉、可賞花,還可賞果、品果。羽衣甘藍、彩色花椰菜、黃花菜、觀賞南瓜、觀賞葫蘆、觀賞辣椒、雞蛋茄、黃瓜、苦瓜、櫻桃番茄等,不論是市民餐桌上常見的,還是大家沒見過的,都能在百蔬園看到。
兩年時間“備戰”百蔬園
世園會百蔬園里,如此大面積的蔬菜都是哪里來的呢?據百蔬園新聞發言人王藝中介紹,百蔬園中的蔬菜,主要來源于延慶區北京茂源廣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北京綠富隆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基地以及北京北菜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基地。
在延慶區的茂源廣發基地,筆者看到了一盆盆等待移栽到世園會百蔬園的蔬菜,包括辣椒、生菜、甘藍和蒲公英等。
茂源廣發種植基地負責人韓永茂電腦里有一個表格,里面詳細記錄著百蔬園需要的所有品種的蔬菜:小葉芝麻菜、一串鈴冬瓜、漢堡奶油生菜、克羅莎香芹……這些蔬菜的名字不是充滿詩意就是充滿浪漫色彩,但育苗工作就沒有那么浪漫了。
延慶區氣候特殊,海拔比城區高,溫度也相對較低,同時,世園會所在的康莊地區風較大,晝夜溫差大,對相對嬌嫩的蔬菜來說,安全度過長達近6個月的展示期,并非易事。
韓永茂介紹說,百蔬園展覽展示所需蔬菜的育苗工作全部由他的基地承擔,為了保質保量提供蔬菜,基地在育苗時做了大量的備份,“比如百蔬園需要5000棵甘藍,我們在育苗的時候準備了2萬棵,即使育苗過程發生些許問題,也不會影響展示所需蔬菜的生產。”
茂源廣發在育苗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為了給百蔬園提供最好的菜品,從2017年開始,茂源廣發就開始做品種篩選和馴化試驗,2018年還進行了露地同期預展,在百蔬園的籌備工作上下足了功夫。
雖然是育苗的龍頭企業,但架不住品種多、要求不一。基地的宋師傅告訴筆者,百蔬園所需蔬菜品種較多,差異性很大,有的比較耐寒,有的需要加溫,但蔬菜所需的數量又不是很多,因此在育苗的管理上需要下不少功夫。
為番茄育苗40多天沒睡完整覺
一般來說,常見的番茄樹都是縱向生長的,但漫步百蔬園,可以看到一棵巨型番茄樹,它橫向生長,爬滿架子,許多游客在游玩感到疲憊的時候,都曾在架子下的椅子上休息,是百蔬園中的重要景觀之一。
別看這棵番茄樹現已是“參天大樹”,當它還是一棵脆弱小苗時,為了把它培養長大,茂源廣發基地的宋師傅著實費了不少心血、吃了不少苦頭。
去年12月,天寒地凍,宋師傅收到了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送來的4棵番茄苗,當時苗子只有10厘米左右,“說是百蔬園要用的,很重要,我特怕沒養好,苗子死了。”從收到番茄苗的那天開始,宋師傅就沒睡過一次完整的覺,白天還好說,按時去檢查小苗即可。到了晚上,還要每兩個小時就去棚里看一眼,確保溫度濕度都沒有問題。
農諺說“有錢買種,沒錢買苗”,育苗講究一個季節性,如果在該育苗的季節沒有育成,那往后就來不及了。寒冷的夜里,番茄苗一旦受凍死了,損失將非常大。從去年12月初到今年一月中旬,宋師傅看守了番茄苗40多天,每天不分晝夜照顧番茄苗。
那段時間,是一年中延慶最冷的時候,最低氣溫低到零下24℃,但大棚中必須達到14?15℃才能讓番茄苗健康成長。天寒地凍,2畝地的大棚里只放了4棵番茄苗,晚上溫度低怕保不住苗子,宋師傅給苗子下面放上了棉氈,還做了一個小塑料棚子罩著,讓它們更暖和一些,他還把自己用的電爐子搬到番茄邊上,給脆弱的小苗持續加溫,“土辦法挺好的,可以提升2?3℃呢。”
經過宋師傅40多天的精心照料,等番茄苗挪到展區時已從10厘米長到了40厘米左右,已有7?8片葉子了。
西餐常見香草產自延慶
世園會的百蔬園中,不僅展示了常見的白菜、生菜、甘藍等蔬菜,還展示了幾種香草。
作為北京地區存苗量最大、品種最多、繁育能力最強的香草類植物資源圃所在地,位于延慶區舊縣鎮的綠富隆承擔了百蔬園的香草供應工作,綠富隆觀光園經理祁俊峰介紹到,園區共有香草40多種,其中百里香、迷迭香、薄荷等十余種香草拿到了百蔬園進行展示。
此外,另一家為百蔬園供應蔬菜的北菜園基地,供應量達60%,北菜園的經理趙楠表示,為順利完成百蔬園的供菜工作,園區早在一年前就進行了露地同期預展,“我們把12年的種植經驗都應用在百蔬園的籌備上了,悉心培育蔬菜,遇到問題盡快解決,希望給游客一個滿意的觀賞體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