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疇沃野,百里畫卷。走進“牡丹故里”墊江,一座座房,一扇扇窗,整潔的院落,干凈的溝渠,美好潔凈的鄉村生活畫卷徐徐展開……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
近年來,重慶市墊江縣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納入全縣的重點工作來抓,目前,墊江縣已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縣級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切實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模式創新 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縣級處理
早上6點,曹回鎮大坪村4組村民陳紹碧便起床,將房前屋后進行清掃,隨后將垃圾分類倒進路邊的垃圾桶。下午,保潔員劉澤發就利用垃圾收運車將桶中垃圾運至統一設置的村垃圾箱進行集中轉運。
完成戶分類、村收集兩個步驟后,農村生活垃圾再通過重慶市環衛集團所屬企業——明潔公司轉運至鄉鎮垃圾中轉站,經壓縮處理后統一運輸至墊江縣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集中處理。
這只是墊江縣“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縣級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一個縮影。
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與日劇增,垃圾成分也越來越復雜,對環境危害越來越大。如何擺脫“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現象,成為環境治理的一道難題。
從2016年開始,墊江開始著手農村生活垃圾整治。墊江縣在全市率先探索出“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縣級處理”治理模式。
該模式以村(居)為單位,結合人口分布、產業發展等特點組建1-2支保潔隊伍,對轄區的生活垃圾定期清理、收集,并與農戶簽訂了門前“三包(四包)”責任書。同時,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行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企業參與。2016年12月,墊江縣與市環衛集團簽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運營協議,成為全市首個農村生活垃圾清運轉運PPP項目。
“這樣的治理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村隨手亂扔的現象和鄉鎮(街道)各自收運、轉運不徹底的問題,還建立健全了縣政府引導、鄉鎮(街道)具體實施、村(社區)及農村居民參與治理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真正實現了美麗鄉村的目標。”墊江縣城市管理局局長田華介紹說。
機制創新 破解農村生活垃圾長效治理難題
靜靜的龍溪河、綠綠的稻田、茂密的樹林、黑瓦白墻的村莊……走進墊江縣高峰鎮大井村寇家壩,這里不僅院壩整潔靚麗,隨便走進一家農戶,屋內干凈整潔,廚房規則有序、衛生間再無異味。
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然而,怎樣才能實現長效治理?為此,墊江縣制定了“四大長效機制”,有效破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期保持的難題。
建立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墊江縣建立了縣政府統籌安排部署、鄉鎮(街道)具體組織實施、村(社區)及農村居民積極參與的三級聯動機制,明確發改委、國土局等15個部門的職責,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強有力的工作格局。
建立資金籌措投入機制。采取向上爭取、縣級配套、鄉鎮(街道)投入、村(社區)和村民自籌、社會募捐等方式,共同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經費問題。
建立督促考核機制。采取縣政府督查室牽頭,城管局、財政局、環保局等部門參與,隨機抽查;縣城管局專門成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辦公室,堅持“日巡、月檢、半年評比、年終匯總”,各鄉鎮交換檢查等多種方式,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將檢查結果報縣政府分管領導、下發各鄉鎮,并將檢查結果與鄉鎮年終考核和專項經費掛鉤。
同時,墊江縣還探索建立評比機制。由各村(居)自主開展評比活動,評出最清潔、清潔和不清潔等級并張榜公布;各村(居)每季度評出“康養之家”,在村務公開欄公開,并發放印制“清潔之家”等名譽稱號的物品予以表彰;鄉鎮(街道)定期評出“最美灣院”在會上表彰。
通過建立“四大長效機制”墊江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落實了清掃保潔隊伍。目前,墊江各鄉鎮(街道)村舍共建立了農村環衛專業保潔隊伍共224支,配備專職管理人員224人,專職保潔員1010人,收集員166人。建成28座鄉鎮垃圾中轉站,配備移動垃圾桶14600個、垃圾箱2743個、運輸車輛42臺,設置再生資源回收站點255個。
去年以來,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比例100%,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97%,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治理創新 建清潔家園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
走進墊江縣澄溪鎮通集村,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干凈整潔,這里家家戶戶門前不見了泥路、雜物、圈舍、散養的家禽等,取而代之的是干凈的水泥路及一片片綠蔭。
易腐垃圾放一個桶,不可回收垃圾放一個桶,可回收垃圾放一個桶……“以前,村民經常把垃圾隨處亂堆、亂放。現在,大家都自覺地把自家收集的垃圾按要求分類后,再分別倒入村口的垃圾桶里。”澄溪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治理農村生活垃圾,轉變村民生活習慣、思想觀念是關鍵。墊江縣針對農村居民環保意識較差,隨意丟棄、堆放垃圾等根深蒂固的陋習,開展“四個一批”活動,即印制一批宣傳畫冊、組建一批義務宣傳員、召開一批院壩會、評比一批先進農戶,調動群眾參與農村垃圾治理的積極性。
通過廣泛宣傳,墊江縣農民群眾愛清潔、講衛生的意識得到進一步深化,參與生活垃圾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在“康養墊江·清潔家園”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中,墊江縣各部門共同參與,農村居民全體行動,全面完成了農村存量垃圾治理,共治理農村存量垃圾1.5萬噸。同時,每月開展一個專項行動,“百日清掃大行動”“露天直接焚燒治理專項活動”“交通干線衛生集中整治專項活動”“水域環境衛生治理專項整治活動”“路面見本色專項整治活動”“精細作業治理專項活動”等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層層推進,掀起全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整治的熱潮。
去年3月,墊江縣城市管理局還購買了波斯菊、硫華菊、金雞菊等花種,撒播在澄溪、沙坪等五個鎮20余個村居的河岸、林邊、坡下、路旁,開展了“花海行動”,用多彩的鮮花占領曾經的垃圾堆、花香代替惡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觀。
2018年9月14日,《墊江縣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并開展試點,墊江縣將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比例達到50%以上,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率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30%以上,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分類模式基本形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