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京西門頭溝現已全面啟動淺山區的環境整治,截至目前淺山地區拆除包括商業、民用、廢棄礦山等在內的違建22963平方米,同時還將通過“淺山區拆違百日行動”,對轄區內淺山區現存的違法用地進行逐一查處,并建立統一的淺山拆違臺賬,徹底拆除274平方公里內的所有淺山區域違建,并對已拆除的違建原址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生態修復和涵養,重現青山綠水之美,打造京西“塞罕壩”。
趙家臺村:清走幾十年垃圾廢料整出一個休閑廣場
距離潭柘寺景區不過3公里便是趙家臺村,這個依山而棲的古村落從2000年就開始了從山上搬往山下的遷移。“因為擔心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全村147戶分3批從山上搬下來”,潭柘寺鎮趙家臺村書記劉忠英介紹說,“搬遷的時候家家都是蓋的一樣的二層小樓,就是想搞民宿旅游,在我們眼里,背后的這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走在趙家臺的村間小路上,硬化平整的路面、鳥語花香又不失寧靜的一棟棟二層院落再配上抬眼便可望到的青山白云,充滿了愜意與放松。位于村西頭的一片休閑健身廣場更是村民與游客流連與休憩的最愛之地。廣場上不僅有噴泉和健身設施,周圍還有遍布花草的休閑步道,村里的很多老人都喜歡坐在廣場一側古色古香的長廊上,悠閑地曬曬太陽嘮嘮嗑兒。
“以前別說是晚上出門遛彎兒,就是開開窗戶往下看一眼都覺得心煩,白花花一片都是垃圾和塑料袋”,家住休閑廣場附近的村民王宏告訴筆者,“這片廣場之前就是一片空地,積了幾十年的垃圾廢料,到最后連游客們都以為這兒就是個垃圾場了,治理起來可真是費把子力氣。”
“今年年初我們開始啟動對這片空地的環境整治,當時光清運垃圾、平整土地就用了近3個月時間”,劉忠英說,“清出的建筑垃圾有幾千方,大卡車足足拉了三四百車,土地平整出來后,村里招投標了專門的設計公司規劃建成了現在這個5000多平方米的休閑廣場,7月份建成以后村民們都特別開心,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來散步、乘涼。”
“網上我家客棧的介紹里還專門提到這個環境優美的大廣場”,趙家臺村的“金牌”民俗接待戶石慶華說起這個休閑廣場充滿了驕傲,“村里的環境和我們背后的這片青山對于我們民宿來說太重要了,誰不愿意到綠水青山的地方住著?別看我這個鵬輝客棧地方不大,但每年春節客房都是全滿的,城里的市民就喜歡來我們這兒過春節。”
據了解,不僅僅是趙家臺村在進行環境整治,潭柘寺鎮目前已經對全鎮違法建設情況進行基本摸排和登記臺賬,并開展對全鎮違法建設的拆除。今年以來,潭柘寺鎮共拆除違法建設10253平方米,共計21處地塊,下一步將對東村、南村、北村、魯家灘村承包地內私搭亂建等違法建筑予以清理。
軍莊村:騰退600余畝土地建設大型郊野公園
位于門頭溝淺山區的軍莊鎮軍莊村,距離城區比較近,四通八達的交通使這里成為很多在門頭溝城區以及北京市區打工者集中租住的地區。
“我們村東、西水地原本就是一片農田、水澆地,建國以后變成了養豬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變得一天比一天臟亂差,得有幾十年了”,土生土長的軍莊村老人兒朱永利告訴筆者,“前些年打工租住的人越來越多,東、西水地的環境也越來越差,養豬、養羊、收廢品的……眼看著私搭亂建起來不少出租房,最可氣的是,成車的建筑垃圾就趁著天黑直接給倒這兒了,我們可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村落啊。”今年64歲的朱永利曾經為軍莊村撰寫了5本村史,看著被各種私搭亂建“禍害”得面目全非的古村,既著急又心痛。
“今年年初啟動了對整個村子的環境整治,尤其是東、西水地,把各種違建和牲口棚都給拆了,土地還進行了平整,現在200多畝的地面兒上都見了綠,聽說未來還會建個大的郊野公園,真是打心眼兒里給這次整治拍手叫好。”軍莊村村委劉彥軍說,東、西水地原本是20多年前村集體對外租賃的一塊土地,租賃人為了多掙錢,就擅自改變土地用途,不僅養羊養豬,還私蓋房屋,環境臟亂,村民反映強烈。劉彥軍也是打小兒在村里長大的,看著環境這么亂心里肯定著急,尤其這里臨近永定河,旁邊的大堤又建設得特別好,真是感覺拖了后腿。
今年軍莊鎮啟動了對村環境的綜合整治。“我們村成立了專門工作小組,對各種違建和環境問題進行了前期摸排”,劉彥軍說,“村委會與東、西水地的承租戶多次協商并向其發送了告知書,最終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拆除了違法建設7900平方米,騰退土地200畝,清除雞、羊、豬等家畜近400只。這片地方總占地有600余畝,我們打算把剩余的土地也先見綠,未來通過專業公司的規劃設計,建設一個大型郊野公園,成為村民健身散步的‘綠色家園’。”
“不僅是東、西水地,這次的整治行動力度大,村里很多幾十年的私搭亂建都被拆掉了”,朱永利欣慰地告訴筆者,“以前就因為各種違建,村里的路都變得特別窄,這次拆干凈了之后都能看出井字形的老街本色了,看著就覺得痛快、敞亮。”
澗溝村:拆除廢棄水廠依山打造公共花園
依山傍水的步行廊道、古色古香的休憩亭子間……在通往妙峰山的擔澗路路東,曾經的一處廢棄礦泉水廠如今完美“變身”,成為一座充滿古韻的天泉亭公園,不僅村民喜歡到這兒來散步遛彎,更為途經此處的游客提供了一個休憩、拍照的絕佳場所。
“這里廢棄的廠房早就該拆了,以前的破舊廠房把這里的山景全擋住了”,妙峰山鎮澗溝村村民郭淑萍說,“說是水廠,就是些彩鋼板搭的房子,從2011年水廠關門,只剩下七八間破破爛爛的房子佇立在那里,每到刮大風的時候,被風撕破的彩鋼板里滋出來的泡沫刮得滿天都是,來往車輛都能看得見,這個路邊的破廠子實在是太影響環境了。”
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廢棄廠房影響環境問題,今年4月份澗溝村啟動了專項行動,把廢棄廠房進行了拆除,同時平整土地,經過專業部門規劃設計,今年7月天泉亭公園就建完了,公園里修筑起木棧道,種植了花草樹木,還建起一座涼亭“天泉亭”,公園兩側就是高山峽谷,公園旁溪水潺潺、溪水邊白樺樹郁郁蔥蔥,坐在涼亭里感覺清風習習,蟬聲鳥鳴不絕于耳。游客可以在這兒停車休息,很多村民也常常來遛彎散步。
筆者了解到,除了將廢舊水廠變成公共花園外,作為永定河的主要流經地區之一,自開展淺山拆違工作以來,妙峰山鎮還全面加強了對轄區內12公里永定河流域河道周邊的違建拆除和環境整治工作,重點對嬉水灣和擔禮兩處違建較為集中的河道地區進行了集中整治,快速拆除永定河周邊燒烤攤位407處,清運渣土3000噸。
自今年以來,妙峰山鎮已拆除各類淺山違建3686平方米。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鎮已經建立了違建臺賬,對鎮域內的所有違建進行了登記,將一次性大規模拆除鎮域內所有違建。談到未來違建原址的提升、再利用等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按照北京市的相關規定,妙峰山鎮將嚴格淺山區用地管理,堅決杜絕新增違法占地違法建設,對于已拆除的淺山違建原址將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著重通過山體修復、植被修復以及裸巖改造來重現青山綠水之美,提升鎮域的整體生態環境水平。
拆違只是第一步,生態修復才是關鍵。下一步門頭溝區將重點實施生態環境建設、淺山環境綜合整治、揚塵污染控制等7大專項行動,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建則建、宜景則景”的原則,繼續加大對廢棄礦山、采空區的生態修復、生態保育和小流域治理工作力度,積極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同時,該區還將建立公共技術支持平臺,解決生態修復共性技術瓶頸問題,深度開展生態修復項目,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全區淺山區域環境品質,守護好首都城市建設發展的第一道生態屏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