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啟用和登記賬簿要領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裕輝 袁 泉 字號:【

  建立賬簿是為了滿足會計核算的需要,是會計全面、正確、及時、系統地完成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職能的重要基礎工作。為了保證記賬工作的質量,使賬簿記錄及時、準確、清晰、完整、客觀真實反映核算主體的會計信息,會計人員必須掌握記賬規則和記賬技術。

  如何啟用賬簿

  賬簿是重要的會計檔案。為了確保賬簿記錄的規范和完整,明確記賬責任,在啟用賬簿時,應在賬簿封面上寫明單位名稱和賬簿名稱。在賬簿扉頁上填列“賬簿啟用和經管人員一覽表”,其內容包括:啟用日期、賬簿頁數、記賬人員和會計主管人員姓名,并加蓋人名章和單位公章。記賬人員或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時,應注明交接日期、接辦人員和監交人員姓名,由交接雙方簽名和蓋章。

  啟用訂本式賬簿,對于未印制順序號的賬簿,應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順序編定頁數,不得跳頁、缺號。使用活頁式賬頁,應按賬頁順序編號,并須定期裝訂成冊。裝訂后再按實際使用的賬頁順序編定頁數,另加目錄,記明每個賬戶的名稱和頁次。

  如何登記賬簿

  賬簿作為會計信息的主要記錄工具,必須按規定的方法,依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進行登記。

  1. 登記賬簿的內容要全面,日期、編號、業務內容摘要、借貸方金額等要做到準確無誤。

  2. 登記完畢后,要在會計憑證上簽名或蓋章,并注明已經登記的符號(如“√”),表示已經記賬,防止重記、漏記。

  3. 賬簿登記要清晰、整潔。賬簿中書寫的文字和數字要貼近底線,上面要留適當空距,不要寫滿格,一般應占格長的1/2。

  4. 賬簿記錄要連貫。各種賬簿按頁次順序連續登記,不得跳行、隔頁。如果發生跳行、隔頁,應將空行、空頁劃線注銷,或注明“此行空白”或“此頁空白”字樣,并由記賬人員簽名或蓋章。

  5. 每一賬頁登記完畢結轉下頁時,應結出本頁合計數及余額,寫在本頁最后一行或下頁第一行有關欄內,并在本頁的摘要欄內注明“轉下頁”字樣,在次頁的摘要欄內注明“承前頁”字樣。

  6. 登記賬簿要用藍黑或黑色墨水書寫。不得使用圓珠筆(銀行的復寫賬簿除外)或鉛筆書寫。更正錯賬中規定用紅色墨水記賬的例外。禁止刮擦、挖補、涂抹或更改字跡。

  錯賬更正方法

  1. 劃線更正法

  這種辦法主要用于更正在結賬前發現的賬簿記錄中的文字或數字錯誤。更正時,在錯誤處劃一紅線,以示注銷。劃線時,要劃出錯誤文字或數字的整個數碼,不能只劃其中個別數碼。然后在紅線上空白處填上正確的數字或文字,并由更正人員在更正處蓋章以示負責。

  2. 紅字更正法

  這種辦法的運用范圍:記賬后發現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賬戶的名稱、方向有錯誤;記賬后發現記賬憑證中金額錯誤,且錯誤金額大于正確金額。

  第一種情況,其更正方法:先用紅字金額編制一張與原錯誤記賬憑證內容一致的記賬憑證,在摘要欄中注明“更正某月某日第×號憑證錯誤”,并據以過賬,沖銷原來的錯誤記錄,然后用藍字金額編制一張正確的記賬憑證,在摘要欄中注明“更正某月某日第×號憑證錯誤”,并據以過賬,以達到更正錯賬記錄的目的。

  第二種情況更正時,只需將多記金額(即多記的差額)用紅字按原分錄的賬戶對應關系編制一張記賬憑證入賬即可。

  采用紅字更正法,一方面可以避免發生額虛增虛減,另一方面可以沖銷賬簿記錄的錯誤,達到更正錯賬的目的。

  3. 補充登記法

  此辦法主要用來更正記賬以后,記賬憑證中的會計科目正確,但所填金額小于應填金額而產生的錯誤。更正方法是:將少記金額用藍字填制一張與原錯誤記賬憑證內容完全相同的記賬憑證,在摘要欄中注明“某月某日第×號憑證錯誤”。并據以用藍字登記入賬,以補充原少記金額。

  平時會計人員在記賬過程中難免發生賬戶運用、記賬方法、應記數字等技術性的錯誤,在會計人員工作規則、會計原理教材和專業會計制度中對記賬錯誤的更正方法都從技術角度作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可以概括為:錯誤起因,是錯在記賬憑證上,還是錯在登記賬簿上;錯誤內容,是文字上的,還是數字上的;更正方法,要區別于結賬前的,還是結賬后的。弄清錯賬情形后,再確定采用劃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或補充登記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海復鎮農經站)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