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瀘溪縣高度重視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在農村“三資”專項清理的基礎上,深入推行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實現了農村“三資”保值增值,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因農村財務管理不善引起的信訪,促進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被評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
規范委托代理運行機制,促進農村“三資”保值增值
全縣11個鄉鎮在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工作中做到四個“統一”,確保了委托代理服務有序運行。即統一實行以村(社區)設賬,單獨核算。全縣11個鄉鎮以“三資”委托代理中心為平臺,開設一個銀行專戶代管村(社區)資金,以村(社區)為單位設立財務會計賬目進行核算。銀行存款及存款產生的利息收入分配核算到村(社區)。二是統一票據。全縣150個村(社區)收入必須使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用收款收據,支出必須使用統一印制的稅務發票,規范各村(社區)財務單據;三是統一審核記賬。各村(社區)的票據、憑證報賬一律實行經手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委會、村民代表大會和鄉鎮審核,層層把關,確保村集體每項支出用到群眾需要的地方,經得起群眾的檢驗。四是統一建檔管理。全縣11個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配備了專門的檔案柜,對各村(社區)財務檔案統實行一村一柜專人管理。通過規范三資委托代理服務運行機制,盤活了集體資產,挖掘村級經濟發展潛力,有效促進了集體資產、資源的保值增值。截止日前,全縣農村集體資產總值達1.067億余元。
規范委托代理監管主體,確保村級各項支出合理有序
在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工作中,構建了村(社區)群眾監督、鄉鎮監督和縣級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確保村集體資金開支合理。一是構建健全村(社區)群眾監管。全縣150個村(社區)均在德高望重的群眾中推選出5-7人,成立村(社區)監督委員會,負責對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各項支出進行審核蓋章,并定期開展財務清理監管,嚴格村級財務支出。二是鄉鎮“三資”辦會計核算監管。11個鄉鎮“三資”辦會計嚴把憑證審核關,對內容不真實、手續不完備的票據堅決予以退回,并將有關情況記錄在冊,及時向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三資”辦負責人和鄉鎮“三資”領導小組反映有關情況。三是縣級業務部門監管。依托村帳鄉鎮代管系統,縣級財政、經管部門對村級“三資”情況進行在線網絡查詢與監督,對于發現的情況及時反饋給鄉鎮“三資”辦予以核實。同時強化農村“三資”審計監督力度,突出重點村、重點項目專項審計,確保村級資金用合理開支,用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年共審計29個村,審計金額98.02萬元,退賠違紀資金2萬元。這種“村里花錢不管錢,委托代理把好關,村民享有監督權”的管理方式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規范村級財務公開,構建和諧干群關系
保障群眾知情權,打消群眾疑慮,是構建和諧干群關系的基礎。全縣11個鄉鎮在村級財務公開中做到公開內容、公開時間、公開地點、公開程序和公開方式等五個統一。對村級資產負債、債權債務、財務計劃、承包合同、分配方案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需要群眾知曉的事項,經村(社區)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社區)干部、鄉鎮“三資”辦等程序審核后,每季度首月逐項、逐筆統一在各村(社區)的辦公服務中心公開,方便群眾查閱。同時,對涉及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做到隨時公開,方便群眾監督。去年,全縣11個鄉鎮150個村社區財務公開288期。實行委托代理服務工作來,工作程序明了,農民群眾放心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各鄉鎮涉農信訪案件數量大幅減少,有力地維護了全縣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湖南省瀘溪縣經管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