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縣永寧鎮王家堡村20戶調查戶在小賬本上記錄自家每天收支情況的“流水賬”,勾勒出了山區小村莊30年來的發展軌跡:上世紀80年代,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消農副產品統購派購的制度,農戶的記賬本里出現了“賣葡萄、賣蘑菇、賣雞蛋”等收入。黨的十六大以來,一系列惠農政策密集實施,農民真正感受到了減負增收的政策效果。2003年,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調查戶記賬本上的“交提留款”等支出便消失了。2005年,延慶縣完成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的落實工作,村民當上了護林員,小賬本記下了“看山工資500元”。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解決農村民生問題,小賬本中出現了“每月200元養老金”,并逐年提高。2011年王家堡村因林權改革人均增加財產性收入2300元。
一、觀察工作落地小山村
王家堡村土地總面積10732畝、農戶47戶、108口人、60個勞動力。1984年,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為了解農村發展的變化情況,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基礎性的數據依據,決定確立農村固定觀察點。1986年,北京市根據中央文件要求,通過抽樣的方法確定王家堡村作為市遠郊山區中等發展水平村的代表,成為全國300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自此,王家堡村的觀察工作全面展開。
二、小賬本見證三農變遷
30年不間斷地記載,見證了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巨大變遷。
一是村級變化顯著。30年,王家堡村的村級經濟總量逐漸擴大,集體經濟組織逐漸強化。1986年到2014年,全村的經濟總收入從7.4萬元達到160.4萬元,其間,村集體收入由3.2萬元增加到26.7萬元。集體統一經營雖逐步退出,但國家多項扶持政策投向農村,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王家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不僅道路硬化了,還更新了大隊部,新建了數字影廳、文化大院等公益設施,村級資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村資產總額由11.3萬元增加到102.1萬元。
二是產業優化升級。30年,王家堡的產業結構歷經調整升級,由一產主導變為三產為主。1986年的三大產業結構比為55.4:0:44.6,發展到2014年,產業結構比變化為6.2:0:93.8。隨著運輸、勞務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已成為促進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三是農民收入攀升。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增收的步伐日益加快。1986年到2014年,全村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從292元提升到8196元,收入來源從單一的經營收入變為財產性收入(48.9%)、工資性收入(32.5%)、經營性收入(18.6%)三項。
三、四級人員努力結成果
王家堡村的觀察工作在縣、鄉、村、戶四級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調查工作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王家堡村2010年曾被授予全國農村觀察點系統先進觀察點的榮譽稱號;永寧鎮2013年被評為先進基層單位;調查戶也多次被評為先進調查戶。
(一)縣級高度重視
延慶縣農經站作為固定觀察工作的縣級工作指導部門,按照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檢查、年終有總結的工作流程扎實推進觀察工作。一是領導高度重視。上級部門為此項工作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照相機等辦公設備。縣農經站在人員和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配備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二是保持隊伍穩定。30年來,王家堡村的調查戶整體人員穩定,有10余戶已持續記賬30年;村級輔助調查員也多年沒有變更。三是方法得當。縣農經站探索出了“日記賬、月檢查、季匯總、年總結”的工作方式。工作當中,還貫穿著隨時隨地的培訓和靈活多樣的座談及交流,保證了觀察工作質量。
(二)鎮級三管齊下
多年來,永寧鎮緊抓機遇、積極進取,“三管齊下”抓好固定觀察點王家堡村的記賬和常規調查工作。一是統一思想,齊重視。每年都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監督指導記賬工作,交流經驗。二是建立制度,齊監管。永寧鎮健全了調查戶全員參加的例會制度,重點把握月末、季末、年終三個環節的審核工作,有力地保障數據的真實性。三是明確責任,齊努力。永寧鎮對記賬人員提出“三做到”要求,做到責任第一、記錄認真、資料存儲完整。
(三)村級服務保障
30年來,王家堡村組織始終樹立三種意識,服務工作開展。一是樹立政治意識。每一屆村干部都將記賬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加強對記賬戶的思想教育,進一步提高記賬戶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二是樹立大局意識。為方便日常工作和外來人員宣傳,王家堡村新建了村委會辦公場所,建立了固定觀察工作專門檔案室。三是樹立服務意識。歷任村干部一直以“服務督導、排憂解難”為工作宗旨,認真做好各項協調工作,為記賬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四)農戶兢兢業業
1.調查戶尹興:作為村里多年的會計,他始終認為做好村級綜合調查和家庭記賬工作不僅是一項業務工作,更是一項政治任務。看著賬本上的數字,想著幾十年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記賬也變得其樂無窮。
2.調查戶馬長友: 2010年開始記賬,4年多的記賬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個記賬戶,最重要的就是態度問題,記賬工作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大到萬元以上的支出,小到幾塊幾毛錢的花費,都要隨時記錄,不攢賬。
回顧過去,王家堡村的固定觀察工作走過了30個春秋,留存了大量的歷史數據。展望未來,相信傾注調查人員心血的小賬本將會繼續如實記錄發展變化著的農村,呈現出更加生動的多彩畫卷,一本本記賬手冊將實時記錄“三農”發展的軌跡。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縣農經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