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抓好農村財務規范化建設,必須建立起一套民主理財到位、財務公開透明、集體經濟組織資源清楚、資產清晰、資金安全的管理模式。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在農村財務規范管理、強化監督、民主理財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報賬前公開、審核后公開、逐筆公開”的“三公開”模式,促進了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
一、講民主,三個公開全透明
(一)報賬前公開。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重大事項,如土地補償費、宅基地審批、機動地發包、門面出租、工程項目建設、財務預決算、低保等全部向村民提前公開,主要采取召開“兩委”班子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會的形式進行公開,民主決策,真正讓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例如龍鎮社區在今年“三八”前夕,社區“兩委”班子計劃花費12000元用于慶“三八”活動和發放獎品,代表會上,村民認為獎品應降低標準,后經代表討論決定,開支7000元。
(二)審核后公開。表決通過的事項執行結束后,按程序進行審核,公開結果。
(三)逐筆公開。財務代理中心審核賬務后,由村報賬員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下,按照經濟事項收支的原始單據逐筆抄寫三份,在村務公開欄上張貼一份,村委會、鎮財政所各留存一份。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負責解答村民的質疑,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雷家畈、法官泉村通過“四務通”網絡平臺,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村級每月收支內容及情況。同時,各村一律實行“大額開支報告前公開、報告審核中公開,小事月月逐筆都公開”,使村級財務收支無隱私、全透明。
二、推規范,嚴把四關強監管
2009年,龍泉鎮被評為全國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示范單位,總結了嚴把四關的村財管理機制,工作要點是:嚴把民主決策關,各項制度作保障;嚴把程序運作關,步步到位是關鍵;嚴把資產監管關,兼顧安全與增值;嚴把審計監督關,突出源頭與過程。
(一)管理辦法規范統一
龍泉鎮依據實際,出臺了《龍泉鎮財務管理辦法》、《農村財務管理細則》、《征遷、工程建設項目財務管理細則》、《機關財務管理細則》。在執行上堅持“四個著力”,即:著力預算剛性約束,著力實行總額預算包干、分管領導統籌負責,著力推行大額會審和“一支筆”審批制度,著力加強財政資金全程服務監督管理。
(二)強化預算剛性約束
結合各村實際,鎮統一預算編制口徑,對項目工作費用、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辦公費、報刊費、勞務用工,網格員與黨員、村民代表服務報酬,老黨員、退職干部補助,干部保險費,培訓考察等機構正常運轉費用進行預算編制,確定總額。2015年,村(社區)非生產性支出總額31.74萬元,同比下降50%。
(三)推進投資績效評價體系建設
項目建設嚴格執行規劃、預算、財政評審、政府采購程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2015年,16個村(社區)開展財政評審項目11個,審定金額942.5萬元,審減104萬元。開展政府采購33項,金額達1019.82萬元,節約資金120萬元。
(四)嚴控集中支付額度
在資金管理上1000元以上支出全部轉賬支付,資金直達供應商或項目。轉賬前必須對支出憑證及依據進行全面審核,扭轉了以往事后審核的被動局面,有效防控貪污、挪用、私設“小金庫”等違規違紀行為的滋生。2015年,村級劃轉資金5596萬元,轉賬支付率達到98%以上。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財政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