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強農惠農補貼力度,面向農民個體的直接負擔已完全取消,但與此對應的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擔卻因各種原因居高不下,已成為當前農村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陜西省眉縣當前村級負擔狀況、負擔形成原因、化解途徑作一闡述,希望對村級負擔的減輕工作有一定啟示。
一、眉縣村級負擔現狀
經調查,截止2015年底,眉縣全縣123個村,匯總統計村級負擔債務6679.48萬元,村均負擔額54.30萬元。
1. 從負擔規模劃分:負擔金額在100萬元以下(含100萬元)的村89個;100-150萬元的村 27個; 150萬元以上的村7個。
2. 從負擔來源劃分:①短期借款2218.43萬元;②長期借款及應付款1600.01萬元;③應付工資377.53萬元;④其它應付款項2483.51萬元。
3. 從負擔債務用途劃分:①經營性負債556.53萬元;②興辦公益事業負債3780.27萬元;③以前年度墊交稅費累計負債307.53萬元;④其它負債2035.15萬元。
二、村級負擔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舉債興辦公益事業是村級負擔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
《陜西省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管理條例》規定,興辦公益事業要控制上限、量力而行。經調研筆者發現,眉縣部分村組在完成上級公益事業建設任務時有時步子邁得過大,標準過高,自身又沒有多渠道經濟收入,多年來開展的公益事業、基礎設施、村級陣地建設基本都是靠舉債進行的,如2011年以來眉縣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全縣各鎮村環境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看點和樣板,但是在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中,治理村莊臟、亂、差,推行環境衛生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修建社區服務中心等環節,各村組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盡管每年縣上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補助等多方籌措資金對村組進行獎勵補貼,但和村組實際投資相比缺口還是較大,不足部分只有通過舉債來解決,造成村級負擔不斷上升。
(二)上項目及辦村組實體經濟不切合實際是形成村級負擔又一誘因
多年來,自上而下各地競相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大變樣,有部分村組在此大環境下也不顧實際,爭政策爭項目,有些在自有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盲目上馬一些小型村組經濟實體,往往由于后續發展資金不濟不得不大量舉債,有些由于管理不善,前期投資無法收回,造成資金沉淀,村組背上沉重經濟包袱,這些負擔經過近年來逐次剝離、消化,雖有較大下降,但也嚴重制約了村組經濟發展。
(三)墊交稅費是村組負擔另一成因
眉縣2005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前,村級組織往往為完成財稅收入任務,每年不同程度都有替困難群眾墊交農業稅的行為,包括墊交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及附加費等,日積月累自身又無法及時得以化解,常年積淀無法妥善解決。
(四)村級無法真正實行“零招待”
按政策規定,村級不得發生招待費,但在實際工作中,村級組織為應對各級檢查、爭取項目資金、開展基礎建設,前些年有時難免發生一些零星招待費用,特別對邊遠村來說,村級“零招待”落實上也確有困難。據調查,2012年有小部分村每年開支的招待費,少則幾千元,多則近萬元。此項費用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村來說,是又一較大的負擔。
(五)村級公費訂閱報刊超限額
農民負擔“五項制度”中有明確規定:村級公費訂閱報刊人均不得突破1元;禁止利用行政手段、行業權力強行征訂報刊書籍。而有的部門和鄉鎮每年為完成報刊征訂任務,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大村級訂閱報刊的現象,導致少數村公費訂閱報刊人均超過1元的標準,既違反了減負政策,又嚴重加大了村級組織負擔。
四、減輕村級負擔的意見建議
筆者認為,減輕村級負擔應該本著“確保農村穩定,不操之過急,不增加新的負擔”的原則,按照“禁增新債、化解舊債、分類處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上,深入探索研究減輕村級負擔辦法。
(一)建立健全向村級組織收費審核制度。凡向村級組織的收費,無論是縣直單位,還是相關政府部門,都必須報縣減負辦審核,堅決防止面向村級組織亂收費現象發生。重點是認真清理涉農收費文件,切斷部門亂收費的根源。
(二)堅持村務財務公開制度。縣鎮相關部門要指導村組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理財的辦法和議事規則,充分發揮群眾民主參與管理的監督作用。
(三)精簡人員,建立激勵機制。一是精簡機構和人員。各村要進一步精簡干部職數,減輕人為負擔,為化解村組債務提供幫助。二是強化監督激勵機制。制訂完善村干部監督激勵辦法,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考核的硬指標,激勵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上面。
(四)盤活土地資源,確保集體土地合理開發利用。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縣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完善村組現有土地檔案的基礎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盤活土地資源,通過對閑置土地的租賃、承包等方式不斷拓寬村組兩級收入渠道,盤活集體土地資源。 一是合理統籌利用土地資源,將家庭承包土地與村集體機動地、四荒地劃分開,明確地塊,明定屬性,劃分歸類;二是統一規劃,鼓勵合理利用四荒地,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由于近年來全縣通過扶貧開發和水利重點縣項目的實施,使全縣灌溉條件有了充分的改善,為利用好這一優勢,合理開發現有土地,使之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牧則牧,通過招標和發包,彌補村組欠債。
(作者單位:陜西省眉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