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農民的好政策,到我們村卻變成了‘糊涂賬’……”兩位村民來到我的辦公桌前,既生氣又無奈。
事情要從早上說起。這天我上班走進單位,看到兩位老農在鎮辦公樓的走廊間大聲念叨著“書記在嗎?書記在嗎?我要找紀委的書記!”于是,我趕緊走上前去自我介紹:“我是鎮里的紀委書記,你們有什么事兒,可以跟我說嗎?”兩位村民走進我的辦公室,倒出了“苦水”:他們村民委員會的副主任季某在分管農業事務期間賬務管理混亂,該收的租金不收,該給的農資沒給,該發的補貼沒發……
“你們說的情況我們一定會核查清楚,老百姓的利益不能損害。”送別這兩位村民,我立即召開了部門會議,對反映情況分析研判。
第二天,我們來到村里,和兩名反映人再度碰面。經過3個多小時的溝通,梳理發現季某可能存在的問題竟多達13個。主要包括村里拖拉機租金收取混亂導致集體利益受損,不按規定向村民下發種子和農藥、穩糧資金遲遲未向村民發放等。對此,我和同事們感到有些棘手,調查從何入手?我們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決定從其中影響較大的拖拉機租金欠費問題入手突破,再“順藤摸瓜”步步深入。
根據村民反映,村里不少種糧承包戶租賃了村里的拖拉機后長期不交租金,季某卻“視而不見”,背后會不會有“人情關系”?我們調查后卻意外地發現,承包戶們對季某也是一肚子的火。原來,當初季某租給承包戶們的農機多存在故障,他卻當“甩手掌柜”毫不負責,承包戶們只得自己掏錢維修,對季某的意見很大,不少倔脾氣的自然不肯交租金。雖然實際情況與村民舉報不符,但季某的工作失責“板上釘釘”。
之后,我們順著這一問題,對季某分管的其他“糊涂賬”也逐步展開調查,有了不少新發現。比如,村里有人不種田卻能拿到農資補貼,這些受益者“恰巧”都和季某私交密切……
由于季某的“糊涂賬”太多,但少有檔案可循,這對調查造成了一定影響。為此,我們加班加點,利用有限的材料、季某的交代、村賬票據等對村賬進行核查。此外,還對季某本人進行了5次調查筆錄,對村里大多數種糧承包戶進行約談。問題最終水落石出。
不到一個月,鎮紀委就確定了季某在分管村農業工作期間責任意識不強、賬務收取和發放不清等情況屬實,屬違紀行為,目前正在追究其黨紀責任。
老話說:插秧插得正,下土就生根。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需要我們紀檢干部多到基層走動、多聽群眾聲音,提高在群眾中的“能見度”,著力發現問題。更需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竿子插到底”,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