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農村集體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涉農腐敗問題也日漸顯現,農村損害群眾的案件時有發生。去年6月,為及早發現、解決農村苗頭性、傾向性廉情問題,三水在全區推廣建設農村廉情預警及處置機制,實現了對農村廉情的定期收集、分析研判、限時解決和聯合處置。
早在2014年,三水區在大塘鎮試點開展了農村廉情預警機制建設。通過村居廉情預警信息月報制度、信息員直報制度以及第三方中介組織核算村居財務等方式,對村居在人、財、物方面可能出現的違法違紀現象和不良行為進行監督。
“運行了幾個月之后,整體的反響非常好,有效增強了農村問題線索的發現處置,后來又在全區推廣。”云東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健鑒介紹。限于紙質運作的效率瓶頸,以及難以橫向綜合比對分析的不足,去年8月,三水區在原有機制基礎上,開發農村廉情預警信息系統。
農村廉情預警電子信息平臺是原有機制的數字化和升級版,實現了與農村集體資產交易、財務監管和黨風廉政信息公開平臺的數據對接,有利于及時掌控農村財務、黨務信息數據。而且可通過圖表、數表等形式,直觀得出廉情高發地區、多發領域,為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廉情問題提供數據支撐。
“我們深入鎮(街)、村(居)、相關職能單位開展調研,確定了針對手工錄入信息的自動研判廉情關鍵詞4類78個,系統接入數據自動預警規則4類12項。比如每個月村日常開支超過了9000元,系統就會自動發出預警信息。”三水區紀委宣教調研室主任譚健介紹,廉情小組還會對匯總的信息再次進行人工確認,針對存在問題的廉情信息實行黃、橙、紅“三色預警”。同時,廉情預警結果還將納入鎮對村居年終目標管理考核范圍。
(來源:《珠江時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