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打造村民小組陽光財務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江波 王凱豐 字號:【

  江西省撫州市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監管,已在全省率先探索了一條“制度+科技”監管新模式。全市182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資金入籠、資產入賬、決策上會、交易進站,農村基層信訪總量、重復信訪量、越級信訪量和集體上訪量實現“四個下降”,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村小組集體“三資”的存量日漸增多卻游離在監管之外,成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大隱患,加強村小組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勢在必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賬戶問題。加強村小組的“三資”監管,需要設立獨立的村小組銀行賬戶,將村小組所有的資金納入監管。現實情況是村小組并無法人地位,因而在設置銀行賬戶上存在制度障礙。普遍現象都是組長用個人賬戶代表集體。

  (二)村小組機構問題。在組織機構上,村小組并不完善,往往只有一個組長,沒有村民理事會,沒有記賬員,對村小組集體資產資源的處置,村委會沒有處置權,往往是村小組干部一個人說了算。

  (三)干部認識問題。一些村小組干部對“三資”監管認識不足,存在抵觸情緒,認為對村小組“三資”進行監管是多管閑事,在工作上不予配合。

  (四)監管力量問題。將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延伸至村小組一級,監管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難度同步增大,對監管能力提出巨大挑戰。目前,撫州市農村“三資”監管力量嚴重不足,農經干部人少事多,責任重大,難以做到專職監管,難以滿足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新要求。

  (五)監管模式問題。在村小組“三資”監管中,有的地方實行組賬村代理鄉監管,有的實行組賬村代理,有的實行組賬鄉代理。如何做到科學化監管,還需要各地不斷探索。從撫州市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村集體連村本級的賬目都難以管理,還要去代理村小組的賬目顯然是勉為其難。

  二、解決措施

  (一)統一組織,設立組級賬戶。全市納入“三資”監管的村小組,可以采取由縣級人民政府授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書的方式,再由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據此組織村小組統一申辦組織機構代碼、統一開立銀行賬戶、統一賬戶管理標準,賬戶由專人負責保管,定期報賬。特別是對一些“三資”比較多的村組,要組織其盡快按要求實現開戶。

  (二)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對村小組的“三資”監管工作,可先易后難,穩步推進。首先將愿意配合“三資”監管工作的村小組納入監管范圍,可選擇一些“三資”比較多的城關鎮、城中村、城郊村進行工作試點,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對那些拒不納入村小組“三資”監管范圍,而資產又比較多的村小組,在監管工作成熟之后,集中精力攻堅克難。

  (三)積極引導,懲防并舉。縣、鄉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人員要積極引導村小組自愿納入監管范圍,跟蹤監督推進過程。對推進過程中發現的一些不規范的合同、協議要及時進行糾正。嚴重違規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對不接受監管的村小組,要落實鄉鎮駐村掛點干部的工作責任制,積極引導推進。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于“三資”存量較少的村小組,則可適用簡易程序,重點做好今后的防控。懲防并舉,多措并行,將村小組“三資”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四)健全機構,專職監管。設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辦公室,市、縣“三資”監管辦從經管站剝離出來,成為農業部門的內設機構。可在抽調現有經管機構人員基礎上,充分利用“三支一扶”人員或聘用公益性崗位,配齊配強專業的監管隊伍,實現常態化監管,提高監管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

  (五)探索實行“三審核一備查”工作法。進一步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和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在“村賬鄉代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組財鄉代理”。在撫州市村級集體“三資”監管“三議三審三公開”工作法的基礎之上,積極探索簡便、有效的村小組“三資”監管工作方法,推行“三審核一備查”工作法(“三審核”是指針對交易立項的民主決策程序、交易過程的公平合理性、支出票據的真實性規范性,進行“審決議”、“審合同”、“審票據”;“一備查”是指交易資料及合同票據等報鄉鎮“一站兩中心”備查)。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農業局、江西省南城縣天井源鄉政府)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