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村集體接受捐贈相關會計核算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 王國平 王濤 單偉娜 字號:【

  近來經常發生有關單位或個人,尤其是本村在外事業有成人員,為了回饋家鄉,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各種捐贈。對這一部分業務的會計核算很不一致,本文進行一下歸納。

  捐贈不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本金。捐贈一般包括政府、社會團體、個人的贈予,捐贈不屬于捐贈人投入的資本,捐贈人不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股份,也不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情況承擔責任;捐贈不一定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捐贈,一般包括捐贈資產和捐贈資金。捐贈資產一般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捐贈資金不一定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因為捐贈的資金可能用于一些生產或公益活動,作為費用支出了,沒有形成積累。捐贈資產和捐贈資金這兩種捐贈方式的會計核算是不一樣的。

  一、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資產的業務應計入“公積公益金”科目核算

  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資產,一般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在會計核算上應表現在“公積公益金”的增加上,會計分錄為:借記“固定資產(或牲畜資產、林木資產、庫存物資等)”,貸記“公積公益金”。舉例如下:

  【例1】某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水渠,本村農民企業家賈某捐贈一批水泥,市場估價20萬元,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物資—水泥  200 000

  貸:公積公益金   200 000

  【例2】本村農民李某牽頭興辦的畜牧養殖合作社,捐贈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奶牛10頭,所附發票價格8萬元,會計分錄為:

  借:牲畜(禽)資產

  —產役畜—奶牛  80 000

  貸:公積公益金   80 000

  二、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資金的業務計入“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

  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資金,不一定會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如捐贈資金用于街道清掃、村民娛樂活動等,一般不宜直接計入“公積公益金”科目。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捐贈,一般捐贈人都規定了資金使用方向,就是說,此款有專門用途,因此應該在“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

  專項應付款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到財政或其他有關部門和組織、社會團體、個人撥入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各項專項資金。“專項應付款”科目是負債類的一個過渡性科目,屬于負債類的會計要素,一般不進入當年的收支決算。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資金,在使用中形成和不形成資產,其會計核算是不一樣的,分別舉例如下:

  【例3】村民張某捐贈本村硬化村級道路資金10萬元,款項收到存入銀行,會計分錄為:

  (1)收到張某硬化村級道路資金時:

  借:銀行存款 100 000

  貸:專項應付款

  —村級道路捐款100 000

  (2)村集體按施工進度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村級道路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 000

  (3)工程驗收交付使用:

  借:固定資產—村級道路

  100 000

  貸:在建工程—村級道路

  100 000

  (4)村民張某捐贈本村硬化村級道路,形成了固定資產,增加了村集體積累,按撥付資金作結轉,應轉入所有者權益中的公積公益金:

  借:專項應付款

  —村級道路捐款100 000

  貸:公積公益金100 000

  【例4】北戴河區某城中村號召村民創城捐款,該村共收到村民捐贈資金10萬元,款項收到存入銀行,會計分錄為:

  (1)收到村民捐贈資金:

  借:銀行存款 100 000

  貸:專項應付款—創城捐款

  100 000

  (2)用村民捐贈的創城資金進行垃圾清理、清掃街道、街道美化等支出:

  借:專項應付款—創城捐款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100 000

  三、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不計入“其他收入”科目核算

  按照現行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一定時期內所獲的經濟利益,是村集體經濟組織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收入,一般包括利息收入、罰款收入、固定資產及產品物資盤盈收入等。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不是由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成果,因此一般不應作為收入核算。如果把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捐贈計入“其他收入”科目核算,會虛增村集體的收入,不能客觀反映村集體的實際經營情況。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質上還是一個公益性的組織,不是企業組織,參照事業單位把接受捐贈在“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核算,村集體經濟組織接受捐贈也應該在前述的相應科目核算,而不是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農村經濟管理站、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農牧局)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