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對引領農民進入市場、適應市場及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了極大作用,特別是各層次示范社的創建,有力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壯大。但從實際工作看,個別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存在一些突出的財務問題,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壯大,也給合作社整體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存在的突出問題
財務制度缺失,內部管理不民主。財務管理的幾項主要制度如貨幣資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都沒有建立,或有建立而不按制度要求執行。有的合作社不認真執行審批制度,支出票據審批人未簽章或未簽審批意見;有的合作社沒有實行限額審批,重大財務事項不通過理事會或社員大會表決通過,存在“一言堂”現象。
內控機制缺位,相關崗位未專設。集中表現在不相容崗位不按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分崗設位,無法體現制衡性原則。有的合作社出納、倉管、理事長等多個崗位由一人擔任,也有的為了節省人員工資,會計、出納為同一個人,日記賬、總賬、明細賬也沒有按要求登記。有的賬上出現以個人名義購置資產,財產界限不清。
財經觀念淡薄,會計核算較隨意。有的違反會計制度,自行增設會計科目;工程建設沒有預決算,白條入賬多;非示范社大多沒有建立成員賬戶,二次返還虛設;有的示范社盈余分配不到位,或為達到分配標準而實行假分配;有的經營收支很少,涉嫌“包裝”,示范帶動功能弱。
財會人才匱乏,影響后續發展。近幾年合作社發展迅速,而合作社大多在農村,本地財務會計人員缺乏,給合作社財務事項的辦理和會計核算帶來困難。而聘請代理記賬公司的會計,日常工作不方便。適應屬地要求,就近解決合作社的財務人員供給,應是當前合作社進一步發展面臨的一個問題。
危害性分析
1. 沒有盈余返還,打擊了農民的入社熱情和積極性。合作社沒有按要求設立成員賬戶,不進行盈余返還,或只起著收購農產品的作用。普通成員如不能享受額外經濟利益,甚至“入社與不入社”一個樣,挫傷了農民的入社熱情和積極性,就不愿意加入或加入又退出合作社。
2. “一言堂”現象,削弱了合作社民主管理水平。相較于普通成員而言,作為合作社的發起人,理事長等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都比較強,在合作社日常經營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實踐中有的理事長個人說了算,重大事項不按章程進行會議表決,缺乏民主行為,違背了“民辦、民管”的辦社宗旨,也不利于合作社的科學決策,阻礙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3. 財務制度不完善,增加了合作社經營風險。合作社雖是農民的聯合,但它又是獨立的經營主體,也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這就要求它必須按照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做好會計核算工作。否則,就無法適應開放性的市場經濟環境。而內控制度不健全,容易發生財產損失,增加資產管理和經營風險。
4.“包裝”示范社,影響了聲譽和健康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國家加大了財政資金對示范社的扶持力度,各地注冊成立的合作社數量激增。但也出現為了享受國家優惠政策而成立合作社現象,本末倒置。有的為享受優惠政策,條件不具備,就弄虛作假,“包裝示范社”,嚴重損害合作社的形象。當前合作社良莠不齊問題日漸突出,影響了合作社的聲譽和健康發展。
5. 缺少財務人員,不利于合作社長遠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個新事物,有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其會計核算有自身的要求和特點。但農村會計人才缺乏,而熟悉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者則更少,不少合作社的會計不設置成員賬戶,或雖設置但因業務水平低而未能正確核算,會計報表差錯多,導致合作社的會計核算不能滿足業務要求,會計報表沒有真實反映財務狀況,制約了合作社的長遠發展。
完善性措施
規范會計核算,統一執行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是每一經濟主體的基本要求。合作社應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做好會計核算工作。同時,必須建立好成員賬戶,并做好盈余核算和分配,充分體現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合作與利益(風險)共享特性。在利潤分配上既要堅持入社成員普惠制,又必須保證按股分紅的合理實施,統籌兼顧各方的利益,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制訂內部控制制度,分設會計出納稽核崗位。要統一認識,充分認識內部控制制度是關系合作社生死存亡的大事。認真制訂貨幣資金、存貨管理、內部稽核等制度,不允許一個人全程辦理貨幣資金業務,會計、出納、稽核等不相容崗位不得兼職,真正體現制衡性原則。
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三會”制度。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代表大會制度分別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其中成員代表大會是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章程修訂及重大財產處置、盈余分配等重要事項必須通過成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而理事會、監事會則是合作社高效、健康運行的保證,這三項制度各有不同的作用,不應偏廢。
開展多形式培訓,為后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應積極引導、輔導,采取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培訓工作。以現有的農村會計人員為依托,舉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培訓,緩解財務人才短缺現狀。也可充分利用農廣校資源,引導合作社理事長、管理者及農業生產大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職業教育,培養、儲備合作社急需的會計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為合作社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單位:福建省浦城縣良種場)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