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隴西:探索“三資”監督機制標準化
時間: 來源:農村財務會計-中國農村網 作者:□ 李建平 字號:【

  近年來,甘肅省隴西縣大力推進農村財務監督管理體制改革,農村財務管理實現了“一委托”、“三民主”、“五不變”、“七統一”的規范化運作,維護了農村基層政權的穩定,促進了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2012年,隴西縣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農村財務監督管理體制改革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2015年,又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

  創新實現農村財務監督標準化

  (一)依托平臺,會計監督網絡化

  以鄉鎮農經財政服務中心為平臺,全縣215個村全部實行了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并根據《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開設了銀行基本賬戶,建立健全會計賬簿和內部控制制度,統一印制備用金申請單、大額開支申請表、集體收入(支出)審批等一系列財務票據,統一管理村集體會計檔案,做到了賬目日清月結、票據統一、手續齊全、檔案完整。縣鄉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代理規程,涉及工作人員崗位職責、行為規范,村集體收入、大額開支審批、備用金申領、開支報賬操作流程,以及電算化管理、檔案管理制度等,并實行制度上墻,接受群眾監督和查詢??h上依托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建立了隴西縣農村財務網絡化監管系統,縣鄉聯成計算機局域網,鄉鎮代理會計可在網上進行業務處理,縣農經部門也可通過網絡遠程監督各鄉鎮農村財務情況,實現了縣、鎮、村“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遠程監管”。

  (二)財務公開及民主監督形成合力

  按照《甘肅省村務公開條例》的規定,隴西縣統一為村級制作固定的財務公開欄,制定財務公開制度,設置了統一村級財務公開樣表,規定了村級財務公開程序、樣式、時間。同時隴西縣還注重完善村集體民主管理機制,目前全縣已成立了“一會兩組”(即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議事小組、村民主理財小組)215個,對村集體財務收支和財務公開情況進行審核監督,確保農民群眾對農村財務的管理權、知情權、監督權,減少群眾猜疑,消除干部疑慮,增強村干部民主法制和為民辦事意識,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三)多維度考核,財務問題“零”上訪

  按照《甘肅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辦法》和《隴西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審計辦法》的要求,隴西縣成立了審計工作站,制定了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崗位職責等七項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制度,并把村級財務管理納入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用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考核指標監督鄉村干部嚴格執行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同時在積極開展農村年度收支常規審計、村干部換屆經濟責任審計和專項審計的同時,對財務管理混亂村、群眾上訪村進行調查摸底,集中力量開展重點審計。由于農村財務監管力度的加大,村干部法制意識和廉潔自律自覺性不斷提高,因財務問題引發的群眾上訪逐年減少,2012年以來,村級實現了財務問題“零”上訪。

  (四)分村建賬,遏制腐敗源頭

  全縣以資金管理為核心,規范村級資產管理,農村財務管理實現了“一委托”(村委會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后與鄉鎮農經財政服務中心簽訂會計委托代理協議)、“三民主”(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五不變”(基本核算單位、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資金使用權、財務審批權、村集體經濟組織債權債務關系不變)、“七統一”(統一設置村級賬戶、統一設置會計賬簿、統一記賬程序、統一會計科目、統一會計核算內容、統一會計報表、統一檔案管理)的規范化運作,維護了農村基層政權穩定,促進了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實行支票戶管理。全縣215個村全部開立村級銀行賬戶,將存折戶改為了支票戶,撤銷村級存折賬戶369個,涉及資金8234萬元;二是分村建賬,實施“四賬兩簿一臺賬”;三是進一步完善“三資”管理程序。為規范農村“三資”運作,隴西縣在明確“村級重大事項決策”、“村級公益項目招投標管理”等6項民主管理基本程序的基礎上,建立了農村“三資”管理重大事項“征詢→預算→聽證→審核→決策→備案→公開→招投標→跟蹤→驗收→報賬→審查”等12個管理操作流程,實現了農村“三資”管理程序的規范化,從源頭上保證了村級組織按程序辦事、代理中心按程序管理。

  (五)村賬網上看,村民更明白

  (1)縣鄉村務政務財務合并公開。隴西縣在“縣鄉政務公開平臺”上,設置了惠農資金、“三資”公開欄目,村民可在網上直接查看惠農資金項目、標準、國家政策及村級資金、資產、資源等收支及變動情況。村民可以將本村財務管理情況與鄰村相比,也可以將本人享受的惠農資金數額與本村農戶相比。農民可以清晰明了知道村里當年花錢做了那些事情,到年底村集體還有多少錢。此外還可將自己享受的如糧食直補等與本社土地相當的農戶對比,也可以直接查看享受農村特殊補貼的人群,如低保補助、五保戶補貼、醫療救助都由哪些人享受,看看村干部辦事是否公正。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取消了授權限制,本村村民均可在網上直接查看本村“三資”公開情況,村民心里明白了,村干部清白了,黨政部門與村民貼心了。

  (2)制定財務管理標準。隴西縣在農村財務監督管理改革實踐中完成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處置操作規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益項目建設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檔案管理規范》等3項縣級標準的起草工作,年內可望公布。

  幾點啟示

  啟示一:正視當今現實,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農村財務監督機制變遷尚需要政府介入。但是,需特別注意的是,要把握好政府“介入度”與變遷方式。需要克服機制變遷中的“政府偏好”、“決策者判斷”。如全國1954-1958年的三次財務監督機制變遷,由于政府包攬式的介入,背離了財務監督的內在規律,導致財務監督的弱質與低效。而與此相反,如果政府能在充分調查村情民意基礎上,恰當扮演宣傳、組織、引導角色,農村財務監督機制往往可以沿著科學性與規范性方向變遷。

  啟示二:隴西農村財務監督機制始終與農村生產經營方式有著深刻聯系,滿足當時生產方式的需要是監督機制變遷的主要動力。面對新農村建設新目標與轉型期農村特點,財務監督機制變革應回歸監督機制的原本經濟功能,弱化政治功能。同時,變革過程中需重視民情、尊重民意和汲取民智。

  啟示三:村級民主監督機制與經濟發展關聯度高。從隴西實踐經驗看,在缺乏集體經濟實力的鄉村,由于村民自治組織難以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會服務,缺乏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村委會辦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只能完全依靠村民出資出力。因此,村民民主監督管理機制運作效果不理想,村民參與村務的積極性不高。相反,在一些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村干部的報酬、村集體和鄉鎮政府要求農戶提供的費用和勞務,主要由村集體組織承擔,農民因集體經濟發展為自己帶來的利益而減輕負擔,村民參與村級民主監督管理意愿增強。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經管站)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