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經濟組織檔案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筆者從事基層農村經管工作,近幾年處理農村信訪案件查找村級財務、文書檔案時,本以為很好找的取證材料,卻因為檔案管理不善而無從找起,影響了信訪案件的調查和辦結。
有些村干部一提起檔案管理就覺得是政府機關需做的事,農村沒有什么重要的檔案需要留存,因此既不重視檔案資料的搜集整理,又不重視檔案管理的存放。其實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搜集的資料,并不像有些村干部認為的那么少,人們常說“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用來形容村一級檔案資料搜集工作再恰當不過,各級政府下發的文件,有關部門安排的工作,如新農保、新農合、農業補貼、低保戶資料、扶貧資料等,還有近幾年的土地確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這些工作的成果直接關系到每一位村民,工作相關的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的存檔意義。針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加強管理。
提高村干部的檔案管理意識
檔案資料的用途是備查,特別是出現信訪問題時,找到當時的檔案資料,就能查清當時這項工作是如何研究,如何落實的,關鍵時刻能給村干部一個清白,還群眾一個明白,這樣的問題我們遇到不少。所以教育村干部加強檔案資料的管理,就要結合實際已經發生的活生生的事例,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意義。近幾年我們就是這樣培養村干部對檔案管理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讓村干部明白檔案“用時方恨少”的道理和重要性。
加強檔案資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教育
根據現在的體制,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文書是檔案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不僅平時的資料搜集他們經手得多,而且平日經手的文件資料和使用的檔案資料也多,在村辦公室從事的工作時間也多數掌握,這就決定了村文書在檔案資料管理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加強他們對檔案資料的管理意識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是規定村文書是檔案資料搜集、整理、歸檔和日常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村文書不僅是平時搜集檔案的責任人,更是管理的責任人,出現檔案管理問題首先要追究村文書的責任。鎮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檔案資料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責任追究和處理,建立起一套規章制度,并切實執行好。
二是文件資料要第一時間交給村文書管理,有的村干部開會時有把上級發的文件資料帶回家的習慣,造成文件資料丟失,針對這個問題,檔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和要求,村文書也要在第一時間收集文件資料,該收集的盡收,不能因為個別干部的習慣造成文件資料的丟失。如果認識到位,檔案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平時一種自覺的習慣性工作,不用刻意地為搜集而搜集。例如,村“兩委”班子在開會時,作為村文書,如果訓練有素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要做好會議記錄,用會議記錄的格式信箋記錄下每位參會者的姓名、會議地點、會議時間、會議研究和通過的事項,把每位參會者的發言重點記下,會議結束讓每位參會者簽上自己的名字,會后整理暫存,年底再把所有的會議記錄整理歸檔。所以資料搜集并非刻意為之,只要做到認識到位就行。上級政府、部門發的有關文件資料、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簽訂的各類專業承包合同,只要注意收集保存,年底分類歸檔即可。
檔案資料的管理也要創新方法
2017年,我們在發現村級檔案管理存在問題后,及時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由鎮經管部門牽頭,對全鎮7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現有檔案資料專門設置表格予以登記,主要從2016年開始倒推直到村現存一開始的檔案資料,對每一年度的財務檔案和文書檔案進行登記,具體登記每一年度會計賬簿、憑證、文書檔案的本數,村主要負責人和村文書簽字確認,一式兩份,一份村存檔,一份鎮經管部門存檔,凡是登記在冊的檔案資料如發生丟失和毀壞,就要追究村負責人和村文書的責任。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發現,畢竟村一級的檔案管理設施和管理責任意識趕不上鎮一級,對于有些檔案資料,如2014年完成的農村承包地確權工作形成的檔案資料,如每戶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保存的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確認書、土地承包登記簿,我們從一開始就做到集中存放在鎮經管部門,鎮政府為此投入5萬多元,現在黨的十九大提出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土地確權檔案資料從現在起保存的時間就要40年了,如果這些檔案資料存放在村一級,很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造成檔案資料的丟失。所以檔案資料的管理需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創新性管理手段和方法。
今后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對于這項工作形成的檔案資料,也要采取集中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桃林鎮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